当前位置:看书日>玄幻奇幻>爱国军阀> 第564章 重编军队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第564章 重编军队(1 / 2)

得一提的是,在坦克等方面由于新技术应用,以及发动机发展,卡车也从8年前的1.8吨提高到5吨的水平。

在坦克生产方面,目前已经开发出新一代装甲车、坦克。在前世的时候,好像听说过装甲车这种概念,主要进行兵员运输,但是若是装备大量的装甲车进行兵员运输,这对目前的国力是不能承受的。

即使在未来战斗中,步兵面对的不仅仅地面上的陆军,在作战时还可能遭遇到对方的飞机攻击,就像朝鲜战争那样,美国利用飞机对运输线进行绞杀,如此可能使部队后勤断绝,使部队陷入险地。

但是,在面对这种情况下,若是在运兵车上,列车上适当配备高射炮,对地方飞机进行反击,如此也基本上能够保证后勤补给。

那么,需不需要进行装甲车研制呢?思索再三,杨兴还是决定进行该装甲车研制。

参考德国做法,需要研制出一款半履带式装甲车,配备高射炮或者自行火炮与重机枪,主要快速跟进坦克部队,弥补坦克数量不足,在坦克部队撕开对方防线后,后续的步兵快速跟进,扫清残敌,巩固坦克部队所占领的阵地。

当然,在东方心目中,这种装甲车也可以作为指挥官的指挥车,一些老式指挥官非常胆小,在作战的时候远离前线,虽然对这种贪生怕死的指挥官杨兴非常痛恨,发现一个撤掉一个,但是无论如何杨兴不愿意中高级将领面临巨大的伤亡。

而坦克开发,更得到长足发展,在中东铁路坦克交锋中,前线将士认为坦克除保持快速机动能力外,更重要的就是能够安装相应的火炮,能够击穿对方工事,能够击毁对方坦克。

就像骠骑25式坦克,虽然机动能力尚可,但是对苏方的t-18坦克无能为力,虽然三五成群围着对方团团打,但最后还只有依靠士兵的手榴弹解决问题。

因此,需要一种突击坦克,在前方高速机动突击,用火炮撕毁对方防线,然后,大量的骠骑25式坦克跟在后面,用机枪清理掉负隅顽抗的敌军。

这就是骠骑30式坦克设计理念。

按照这种理念,重庆兵工厂开发出骠骑30式坦克,骠骑30式坦克仍然为一种轻型坦克新研制出来的坦克空车重量为7.9吨,

战斗全重为10.5t,

乘员4人,

装1门37mm火炮,

炮弹的弹药基数为72发,

弹种为穿甲弹和榴弹。

辅助武器为1挺7.92mm并列机枪,1挺7.92mm前机枪,携机枪弹2550发。

其动力装置沿用杨兴颇为推崇的功率120hp(88.2kw)的柴油发动机;

车体和炮塔均为铆接和螺栓连接结构正面采用60度倾角,装甲厚度达到28mm,侧面采用75度倾角,装甲厚度达到18mm。(国人不像欧洲人那样人高马大,所以,可以在空间方面可以节省出来。)

该坦克机动性颇佳,公路上能达到50公里每小时,越野速度能达到35公里,最大行程也能达到400公里。

(仿照捷克-35坦克)

在客机生产,在对购买的道格拉斯公司生产的dc-2型旅客运输机进行研究后,目前已经开始客机研发,虽然做出了一架样机,但是性能非常不稳定,有次差点在空中解体,害得杨仙逸惊出一身泠汗。

不过杨兴一再鼓励进行飞机研发,跟踪国外,特别是美国的先进技术,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制造出几架出来。

由于王助曾经担任美国波音公司总设计师,再加上国民政府持有波音公司10%的股份,对波音公司最新型战斗机研发最新动态颇为掌握,也颇为吸收波音公司最先进的飞机研发、制造技术。

由于中国政府奉行对美友好政策,而这个时代美国还没有建立军事霸权,政府不但对军需品管控比较松,而且乐于见到这些飞机出口到不可能威胁到美国的中国。

(历史上苏德两个敌对国家竟然合作研发坦克)。

而波音公司考虑到中国研发、制造水平的落后,中国生产的航空发动机完全依赖于进口,也非常乐意向中国这个大客户推荐与出口最新型战机,开放最新研发技术。

在28年,波音公司研发出双翼飞机巅峰之作波音83,其陆军型号被命名为p-12,

动力装置则采用450马力的普-惠“黄蜂”式风冷发动机,

机身挂架可携带500磅重的炸弹.

正如波音公司认为那样,双翼飞机时代已经结束,在未来将是单翼飞机的天下,波音公司也正在推出单翼飞机。

但考虑到战争的威胁,单翼飞机技术还不成熟等特点,杨兴还是决定订购50架p-12,并在国内生产200架,以将空军数量由目前的2个师增加到4个师,以应对迫在眉睫的战争威胁。

当然,为了发展中国空军,杨兴下令杨仙逸等人加大对单翼飞机的研究,以便在飞机研发、制造方面不要被欧美落下太多。

另外,目前已成功仿制马丁3tm轰炸机,除了发动机外,机身主要配件完全实现国产化,这或者是一桩比较兴奋的事情。

但也正如谭根所说那样,这是一桩令人忧郁的事情,目前战斗机、轰炸机的发动机都是从欧美进口,在战时,若是敌人卡住我们脖子,或者封锁沿海主要港口,或者对华进行武器禁运,如此就可以彻底毁掉中国空军工业。

看到这里,杨兴忧心如焚,但发动机这种关键技术并不是说想突破就能突破的,除了加大投入外,除了组织精兵强将加大研发外,除了在国内增加库存外,其他的杨兴也无能为力。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收藏本站( Ct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