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张总,我建议您建立药材种植基地!
何平说这话也不是无的放矢,而是经过仔细斟酌的。
毕竟现在谁都知道,青山药业的“肺毒清冲剂”最重要的成分实际是能清除“t14蛋白”的化学分子清除剂。
至于其中的中药材,反倒不是那么重要。
只要能将上品的中药材稍微降低一点品质,降低到中品药材,不仅药效不会有任何影响,而且所有的货源问题都将迎刃而解,甚至利润也能因此提升一大截。
张扬反倒是皱了皱眉头。
和何平合作了这么多年,他很清楚何平是踏实干事的人,不到万不得已绝不可能主动给自己提出这种建议。
缓下脚步:
“何平,现在上品药材的供货和涨价问题,真的到了这么紧张的程度了吗?”
“嗯。”
何平没有迟疑,轻轻地点点头。
“不瞒您说,之前您第一次通知我生产‘肺毒清冲剂’的时候,我就第一时间联系了国内几家专门提供上品中药材的销售厂商,一次性采购了各种上品药材400多吨。”
“这已经是生产一款普通中成药大半年的量了。”
“后来您再次强调要扩大产能、抓紧备货后,我又特意安排专人去国内最大的几家‘中药材交易中心’:亳州、安国、玉林等地专门收购所需的上品药材。”
“除此以外,老挝、越南等东南亚主要的中药材集散中心也有我们的人。”
“可以说,现在全国各地主要市场的经销商和散户手里的上品药材基本都被我们收购一空,甚至还抢下了不少要出口给日韩的上品药材。”
“但是……”
说着,何平顿了顿,脸上流露一丝无奈之色。
“但是就像我刚才说的一样,现在市场上所有人都知道咱们‘肺毒清冲剂’要大量收购上品药材,再加之市场上流通的上品药材越来越少,大家都开始坐地起价,我们收购的难度越来越大。”
“当然,得益于之前我们提前抢购了大量上品中药材,目前仓库还有2000多吨库存;
按正常20%的中成药生产损耗来算,我们至少还能生产大约5000万盒‘肺毒清冲剂’。”
“只是……这不是长久之计,现在这个速度消耗下去,我们很快就会断货。”
“所以张总,我们真得必须提前做好打算呀!”
张扬轻轻呼了一口气,他能理解何平的焦虑和难处。
只是他真没想到这才短短一个多月,仅仅只是“肺毒清冲剂”的需求量稍微大了一点,就搅得全国整个上品中药材市场有如此大的波动。
说到底,还是上品中药材供应不足的问题。
想到这,他没有直接回答何平的问题,而是轻声道:
“何平,为什么咱们国内上品的中药材供应这么少?”
“需求量稍微涨了点,就这么大的动静?”
听到这话,何平不由轻叹了一声。
“这事儿说来话长,但要总结的话,我觉得是四个字:需求太大!”
“需求太大?”
“嗯,就是需求太大!”
何平见张扬有些惊讶,解释道:
“张总,二十多年前,我就在一家国企中成药厂上班,我记得当时我们药厂一年的药材采购量也才五百多万吨。”
“这不是一个月,是一年的采购量啊!”
“可现在呢?我就不拿荷制药来举例了,就拿一般中等规模的中成药厂来说,一年的采购量随便也有几千吨。”
“这种差距肉眼可见的明显!”
“不仅药厂需求量大增,我记得二十多年前,当时蓉城中医院一个月熬药的药渣撑死也就是三五几吨,但现在呢?”
“据我所知,每周都是一车车的大货车把药渣运走,正常月份药渣都能达到四十吨左右,更别提冬季呼吸疾病高发时,药渣甚至能达到五六十吨。”
“中药厂和医院尚且如此,民间的中药房消耗量也是大增,可以说,这些年中药材总体的消耗量绝对是多了十倍都不止!”
张扬默然。
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增长,随着医疗资源快速增加,人民群众对于获得更好治疗的需求也在增加。
说的更具象点,以前有个三病两痛的,大家首先想的是忍一忍、挨一挨;
而现在条件好了,看病国家也给报销了,身体一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大家都愿意去医院看看。
中药材又作为民间所谓的“副作用小”,“治本”的国药,自然需求量大增。
何平接着道:
“也正因如此,这二十多年来,我们国内的中药材需求是快速增长的;巨大的增长需求之下,品质反倒是不那么重要了!”
“就拿中药里面用量较大的黄芪(qi)来说吧,黄芪可以通过生产年限:一年生、二年生、三年生分为下、中、上三种品质。”
“一年生的黄芪根系较细且短,主根也不发达,其主要成分‘黄芪多’和‘黄酮类化合物’以及‘皂苷类成分’含量很低!”
“二年生的黄芪根系要粗一些,其三种主要成分的含量也要高一些,但和三年生的成品黄芪相比药效还是有明显的差距。”
“但是呢!”
“目前我们国内不管是药农还是专业的中药种植公司,最主要种植的都是一年生和二年生的黄芪。”
“要知道,‘黄芪多’和‘黄酮类化合物’以及‘皂苷类成分’这三种成分可是黄芪最重要的成分物质,具有免疫调节、抗衰老、抗肿瘤、保护肝脏等重要功能!”
“年份越久,含量越高,药效越显著!”
“可为什么没人愿意种?!”
“因为一年生、二年生的黄芪需求量太大了!”
说到这,何平缓了口气:
“一年生、二年生的黄芪种植周期短,资金周转快,风险也小,一两年就能快速回本拿到收益!”
“这种短平快赚钱的好事大家谁不喜欢?!”
“而相比于一年生、二年生的黄芪,三年生的黄芪虽然收购价贵一点,但也要承担多等一年的损耗风险。”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三年生的黄芪需求量远远小于一年生、二年生的黄芪,绝大多数都是出口日韩,国内几乎没有什么药企愿意大量收购。”
国内没有药企愿意大量收购?
为什么没有?
张扬脑海闪过这个念头,话到嘴边突然停了下来。
他已经意识到什么原因了。
就像何平刚才说的,这二十多年来中药材的需求暴涨,同样的,中成药药厂之间的竞争也非常激烈。
就拿治疗感冒发烧、胃病胃痛的中成药来说吧,简单去药店一看同类型的就有十几种。
上品药材好是好,但好东西唯一的缺点就是贵。
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又有几家药企敢大幅提高自己药物的成本和售价,标榜自己药效显著?
很难的。
别的不说,就拿青山药业的“肺毒清冲剂”来讲,如果除去能清除“t14蛋白”残留物这个特性,高达29元的成本,零售价高达68元一盒的“感冒冲剂”!
扪心自问,有几个人会购买?
要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