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日>都市言情>成长之路[慢穿]> 第180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第180节(1 / 2)

不得不说,这一世大清的发展比上一世好太多了,在众多优秀皇子的努力下,大清的国力发展那是越来越强了。

看到大清有这样好的发展,陶长安心里还是非常高兴的,毕竟谁不愿意自己所在的国家变得越来越强大呢!

时间很快就过了十多年,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大清早已经站在了世界强国前列。

这一世的大清,可能是因为废太子胤礽一家出海了的缘故,这一世康熙后期并没有封锁海禁,虽然跟海外国家交流不多,但对于那些国家的实力多少还是了解得比较清楚的。

康熙年间还没有像乾隆时期那样决定闭关锁国,这对国家的发展来说还是非常有利的。

经过这十多年的习武,大家的武力值又强了很多,无论是军队还是其他特殊队伍的身手,跟过去都不可同日而语了。

武力和经济的强大,这让大清的人从心底里面散发出一股强大的自信来,在外交方面也前所未有的强势起来,如今的大清才算是真正的世界强国了。

这十年期间,康熙也是接到过一次胤礽让人送回来消息的,知道胤礽一家在海外过得不错以后,康熙这才算放心了。

毕竟是自己疼爱了这么多年的孩子,废掉胤礽的太子之位,这已经让康熙感到有点愧疚了,要是胤礽一家在外面的生活过得不好,康熙也是于心不忍的。

不过因为对康熙心有芥蒂的缘故,胤礽可没有告诉康熙他在外面距离大清比较遥远的地方自己建立了一个国家。

尽管胤礽建立的国家距离大清比较远,乘船回到大清,顺利的话也要一个多月的时间,但没有必要的话,胤礽一家估计这辈子都不会再回到大清这边了。

胤礽在外面的日子过得非常好,看得陶长安都羡慕了,不过因为陶长安在大清这边的日子过得也不错,估计在下一任皇帝登基之前,陶长安一家还是会老老实实待在大清这边的。

毕竟故土难离,无论是孩子和老娘都习惯了大清这边的生活,只要不是逼不得已的时候,陶长安还是愿意待在大清这边生活的。

如今在位的是康熙,陶长安作为皇子,日子还是非常好过的,但以后要是换了新皇,等在大清这边混不下去以后,到时候再带着一家人出海到基地那边生活也是可以的。

即使陶长安如今没有像胤礽一样到海外的基地生活,但对于自己基地的建设还是比较上心的,时不时借着出来寻找特殊植物的机会,到自己的基地那边去看一下。

在这十年的时间里面,陶长安也去过胤礽那边一两次,胤礽那边的基地这些年发展得也非常快,加上在国内这边有陶长安帮忙,可以源源不断的购买运送资源过去,看着整个人都开朗了很多的胤礽,再也没有过去在大清那边有点压抑的感觉了。

不得不说让胤礽在海外这边凭借自己的能力重新建立一个国家,对他来说简直就跟新生了一样,总算是过上了两辈子以来,最开心和自由的日子了。

胤礽对于陶长安这个兄弟还是比较看重的,每次陶长安过来,都有好好的招待一番,还让他的儿子女儿陪着陶长安在他新建立的国家当中好好的逛了一下。

陶长安建立的基地,也可以说小国距离胤礽这边距离也蛮远的,到时候不用担心以后会产生什么利益方面的冲突。

不用担心以后兄弟变成仇人以后,胤礽和陶长安之间的相处比过去都要融洽了很多,兄弟之间时不时还能够互相帮点小忙,这已经算是非常好了。

康熙五十九年的时候,陶长安的儿子弘晟被封为郡王府的世子,还有老五的儿子弘升也被封为了世子。

这些年来,康熙对爵位的分封越发吝啬起来了,可能是感觉自己还能够活不少年头,不想一下子就把底下儿子的爵位搞到封无可封的地步吧。

这么多年来以来,陶长安仍然是诚郡王,老九倒是也被封了一个贝子的爵位,老十受益于他的外家,也被封了一个郡王的爵位。

至于剩下的十二以后的那些皇子,康熙就并没有急着给他们分封太好的爵位,最多也就是给一个贝子的爵位而已,以后剩下那些儿子的爵位能够升到哪个程度,就看他们每个人的功绩和表现了。

如今康熙都已经有二十多个皇子了,这儿子一多,也就没那么珍贵了,给起爵位来也没有一开始那么大方了。

不得不说胤褆他们前面排名的皇子还是比较占便宜的,一开始就能够分封到郡王的爵位,可以办差的机会也多,比后面排十几二十多那些连康熙的面都见不到几次的皇子好太多了。

第259章

胤褆这些年也一直都积极的在康熙面前表现, 就是希望康熙能够看到自己这个长子有多优秀,即使不能够立自己为太子,但以后考虑把自己培养成为继承人,以后继承皇位那也是可以的。

可惜胤褆胤禛胤禩他们不死心积极的表现了这么多年, 尽管康熙偶尔会夸赞他们办差办得不错, 但却一点想要立太子的意思都没有。

朝堂当中已经没有人敢逼着康熙重立太子了,除非他们不想在朝堂当中干下去了。

至于胤褆和胤禛胤禩他们, 自从被康熙一次那么狠的骂过以后, 那是学乖了很多, 没有办法, 形势比人强, 他们抗衡不了康熙这个强势的皇阿玛,只能够乖乖的蛰伏起来当一个好儿子了。

至于陶长安, 他反正对皇位是没有什么兴趣的, 要是想当皇帝的话他完全可以到自己建设的那个已经媲美一个中等国家的基地那边去当, 都不用跟其他人抢。

因为陶长安的不争不抢,加上还能够帮助康熙寻回不少特殊植物, 这些年康熙对陶长安这个三儿子还是比较看重的。

这些年即使陶长安经常摆烂偷懒不干活, 康熙也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做自己没有看见了。

反正胤褆他们那么积极的表现办差,让康熙手上可以干活的人已经足够多了, 并不缺陶长安一个。

正因为这些年康熙对自己并没有太多要求, 陶长安的日子才会越过越舒服, 没有那种一定要赶紧离开大清过自由日子的迫切感。

有空的时候, 陶长安夫妻两个也会经常带着儿子弘晟进宫去看望荣妃, 让她能够享受一下天伦之乐。

陶长安看着荣妃日子过得这么安宁舒适, 这才没有提出想把荣妃接到宫外或者到海外生活。

家里人都已经习惯了大清这边的生活, 要是没有大变故的话,他们估计是不会愿意跟着陶长安离开大清到海外生活的。

陶长安海外那个基地也只是他为自己准备的后手而已,既然暂时用不上,让自己的人继续管着算了。

即使自己用不到,万一以后儿子或者孙子他们用得上呢?

不管怎么说,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给自己多准备一条后路,起码在遇到事情的时候,自己心里不用慌。

在康熙六十一年的时候,已经六十九岁的康熙,看着精神还十分矍铄,特地举办了千叟宴,邀请大清范围内满六十岁以后的老人到宫里参加,大家共聚一堂,看着这么多跟自己年龄差不多的人,康熙的心情还是十分高兴的!

起码跟那些人比起来 ,康熙这个都差不多已经七十岁的人,看着都让人觉得比那些六十岁的人年轻多了。

这么一对比,康熙感觉一了一下,感知到自己浑身都是力气,精神也比大多数老人好多了,他心里也是十分满足的。

人生七十古来稀,自己一个皇帝能够活到七十岁,这已经是非常难得的事情了。

而且到了这个年纪,康熙感觉到自己的身体还非常好,觉得自己再活个一二十年还是没有问题的。

越是长寿的皇帝,越是怕死,康熙自然也逃不过这样的一个规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收藏本站( Ct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