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掌握了国家权力之后,恭亲王修定了对外国策。其实也没什么好选择的,除了德国,其他列强都只想来中国抢东西,而德国是卖东西,两下一比较,当然觉得德国好。而且这次中法战争中,德国的武器确实派上了大用场。另外,别的列强在中国卖的产品对中国本土产品冲击很大(例如:洋布),而德国卖的产品却是中国急需甚至是渴求的(比如:机床)。由于这次中法战争中,德国站在中国一边(德国本来跟法国就是死敌),中国民间对德国的接受度也比较高。所以,恭亲王奕?选择了亲德的对外政策。
现在看来,小克虏伯的中国之行,收获巨大。现在中国向德国进口大量机床、武器。由于中国在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失败,所以国库并不充裕。给不出现钱,只能用矿产抵钱。中国的有钨矿、锰矿、钒钛矿、镍矿,这些德国都没有。于是两国联合开采,德国负责勘探和提供技术装备,中国负责开采和运输(到海港)
要开采矿石,必须用到矿山机械,克虏伯的工程机械设备厂收到大量来自中国的订单,工程建设公司也派出专业人员帮助中国矿山建设。矿石开采出来后,要运到码头,需要铁路和轮船,克虏伯的钢铁厂生产的钢轨也源源不断发往中国。两国之间大幅增长的贸易,还带动了海运行业,造船的订单和码头机械的订单源源不断的传到造船厂、工程机械设备厂。
造船厂的订单真是接到爆满,小克虏伯的造船厂每年都在扩建,但还是跟不上订单增长的速度。美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全世界第一,也带动了船运行业的高速发展,小克虏伯在美国的造船厂,产能一直接近饱和状态。现在又要承接中国和德国的订单(中国与德国之间的贸易大幅增长),就有点儿应接不暇了。克虏伯造船厂的管理法宝:统筹法、模块组装、项目经理制,让小克虏伯的造船厂有着世界第一的生产效率,号称万吨级货轮“百日交船”。但即使这样,也要三班轮到,日夜不息,才能满足交付。中德之间不光是商业船舶的订单大幅增长,小克虏伯的造船厂还承接了来自中国的军舰订单。
这次中法战争,法国军舰可没少建功,平马尾、下基隆、占塘沽,哪一样都是靠着海军打出来的。这年代一个国家,没有海防在世界上混不下去。中国不光从德国订购了大量军舰,还购置了很多岸防炮。这次战争中,法军的后装线膛炮给清军留下了深刻印象,战后很多中国军方代表,都要求购置后装线膛炮。
所谓后装炮,就是从炮尾装填炮弹,这比从炮口装填炮弹的前装炮要快。中国大部分岸防炮还是炮口装填炮弹的前装滑膛炮,使用的炮弹是个实心金属圆球,用动能去砸敌方军舰。而欧洲列强的军舰上装备了后装线膛炮,可以发射爆破榴弹,对敌方杀伤极大。落后就要挨打,中国装备大量换装后装线膛炮,以防御敌寇。
不过即使是后装炮,也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速射炮。世界上公认的第一种完全体速射炮是法国m1897?75mm野战炮,也就是大名鼎鼎的“75小姐”。早期的火炮是没有后坐装置的,射击时火炮会向后退,需要炮手把火炮推回原位、重新瞄准,才能进行第二次射击。这就太慢了!
史实上:1879年德国人豪森内发明注册了世界上第一个液压驻退复进装置,利用液压缸内的压缩空气和缓冲塞,吸收火炮后坐能量并使炮管回复原位。当时的德国陆军不知出于什么原因,认为这个专利没有价值,因此拒绝采用。到了1894年,法国人莫阿从豪森内手上买来了这个专利,并率先将其用在了陆军野战炮上。后来德国人在八国联军侵略北京时,见到法军的75mm速射炮每分钟能发射二十次,大为震惊,这才又回头引进液压驻退复进装置。
小克虏伯当然不会放任德国人才流向他国,直接把豪森内雇佣了下来,专门实验和完善自己的发明,而且把液压驻退复进装置装配到克虏伯生产的大炮上,并在全世界范围内注册专利,这在将来会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豪森内在德国卖不动自己的发明,不等于克虏伯卖不动。军方高层常年采购克虏伯家的军火,大家互相之间非常熟悉,当克虏伯演示了一场火炮射速比赛后,军方高层立即要求全面换装带液压驻退复进装置的速射炮。
以速射炮划时代的射速,再加上中国与德国的关系,小克虏伯相信:继这次换装后装线膛炮后,不久的将来中国还会再次换装带液压驻退复进装置的速射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