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日>女生频道>戴高山文集> 最后的战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最后的战友(1 / 2)

1951年朝鲜平康前线,排长俞春茂和二班长全成远接到一个任务,让他们带领二班战士,到敌机经常出没的地方,挖敌人飞机空投下来的哑弹。

他们集合好队伍,穿过一片茂密的松林,向目的地穿插而去。身后,是战士王永红、曾照义、邱芝廷、鞠学思等人。

或许今天,我们对这个任务会感到奇怪,带一个班战士,冒着生命危险去挖敌人的哑弹,到底要干什么呢?当时的平康前线,战事到了白热化程度。敌人的火力相当威猛,我军前沿部队没日没夜在壕沟里猫着。天上是敌机狂轰滥炸,地上是炮火连天,部队伤亡很大。为了躲避敌人强大的火力,避免伤亡,一线指战员一致认为,利用坑道战术是减少伤亡和有效打击敌人的最佳方法。

但是,打坑道需要很多炸药,当时前沿阵地本来就缺弹少药。部队领导向上级反映,得到回答是:目前运输条件有限,国内炸药一时无法运到,请同志们开动脑筋,想想办法!于是,部队领导组织干部战士会议,开动脑筋想办法,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上一个诸葛亮”有人马上提出:把敌人打到我军阵地炸不响的炮弹挖出来拆解,可以利用。但仅靠前沿阵地的哑弹,远远无法满足打坑道的需求,部队的伤亡每天增加,让前线指战员非常焦急。

在朝鲜的每一天,我们的干部战士都在这种缺弹少药,没有食物和水的情况下,和敌人顽强拼搏。如果不是如此,或许很多同志不会牺牲;如果不是如此,或许正义战争,可以早点结束!但对刚刚成立不久的共和国来说,经济上的困难,远比我们想象的严重。这样的战争,不光是战术和胆略上的较量,更是毅力与物质的抗衡。

但是,年轻的共和国战士们没有被难倒,后来,又有战士提出:飞机丢下来没有爆炸的炸弹火药多,可以利用!于是,部队领导当场拍板,找来全成远所在部队的连长,让他们抽派一个班的战士,解决这个问题。

到达前沿阵地后,俞春茂和全成远马上安排战士,在相互距离20米的各个地点,挖出一个长1。5米,宽0。5米的防空洞。这种简陋的防空洞,看起来虽然简单,却是战士们用来躲避敌人空中轰炸和晚上睡觉的小土洞,十分安全有效。

挖好防空洞,俞春茂和全成远把班里的战士分成两人一个小组,由中心地点分散出去寻找哑弹。只要看到地上有一个和炸弹圆径一样大小的深坑,他们就死命往下挖。果然,全成远和曾照义那一组,当天就寻找到第一枚哑弹。可是炸弹挖出来后,看着这个冷森森的家伙,却没有人会拆。怎么办呢?全成远请示排长,排长也没办法,只好继续向上级领导请示。后来,领导给他们派来一名会拆炸弹的工兵。

工兵一到,见炸弹还躺在2米多深的土坑里,就说:炸弹在深坑里不能拆的,要拉上来!排长只好派人去找来一根长绳子,准备把哑弹从坑底拉上来。可谁下去给这颗哑弹栓绳子呢?全成远想:“哑弹是我们组挖出来的,我是班长,我不下去,谁下去呢?”他对排长说:“排长,让我下去吧!”排长考虑一下,点点头说:“好,你下去吧!小心一点!”

虽然全成远看起来很自信的样子,但他心里却很害怕,他怕惹怒了那个冷面无情的家伙,哼一哼,自己就报销了。但他还是定了定神,让自己冷静下来,灵巧地将绳子栓在炸弹鼻子上。绑好绳子,全成远松了一口气,他用牙齿咬了一下自己的嘴唇,从深坑里爬上来。战士们已经拉好一边的绳头,站在50米开外的地方,只听一声令下,就往上拉。

排长在深坑边站着,他等全成远上来,又说:“成远,你再下去一趟,我们拉绳子时,你看一看那炸弹有没有松动,好告诉我们!”

全成远觉得有道理,只好再次跳入坑里。他心里非常清楚,一旦炸弹拉响,他就会粉身碎骨,连一块碎布片也很难找到。但是,他是一名军人,一个志愿军战士,他把所有的恐惧埋在心底。他的心怦怦直跳,两条大腿骑在炸弹上,低着头,两只眼晴死死盯着炸弹,心里念叨着:“炸弹啊炸弹,你可千万别响啊!你要一响,我就完蛋了!”

那边,战士们“一、二、三”的叫喊声传来,全成远感觉脑中一片空白。他心跳加速,额头上的冷汗不断冒出,他确实很害怕。当他发现炸弹松动时,不顾一切地大喊一声:“炸弹动了!”并以最快的速度双腿一蹬,离开炸弹拼命往上爬,向战士集中的地方猛跑。

全成远一口气跑来,脸上冒着冷汗。战士邱芝廷惊惶失措地问道:“班长,怎么啦?你的脸那么黄,还冒冷汗呢!”听邱芝廷这么一叫,全成远才定下神来。他长长吁出一口气,故作镇静地说:“没有啊?这哪是冷汗,是我跑出来的汗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收藏本站( Ct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