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日>玄幻奇幻>大明求生记> 第一百二十一章 第三次罢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第一百二十一章 第三次罢官(2 / 2)

大明朝除了“天子守国门”之外,另一个悲壮的举动是“君王死社稷”!如果有朝一日,北京被围攻,那么皇帝往南京一迁,立刻就可以开展工作,相当于公司搬家,丝毫不耽误工作的开展。

看起来无懈可击,实则漏洞百出。“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史实既雄壮又悲凉,既令人自豪有浸满血泪!

胡靖到底年轻气盛,在崔恭的反对下上疏了扬州常平仓及松江盐税、茶税逃避之事,崔恭为官几十年来,也知道目前的弊端出自那里,要查办最终会找几个替罪羊出来顶事,根本伤不到庙堂上半分毫毛,如是这样,何必去捅破呢,皇帝多年未上朝了,这些事最后会落到宦官梁芳手中,指望“纸糊三阁老”,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章子俊跟陶鲁在扬州,也正在商量着该不该要上疏了,这案子捅上去势必引起官场“大地震”,陶鲁犹豫不决,章子俊一边把大明以来各种态势说了个遍,最后就让陶鲁自己做决定,在章子俊看来,大明从洪熙年起就已经步入不可挽回境地,往后一朝不如一朝,直到灭亡,特别到了宣德年,各种自断生路,自挖墙脚的决断引发了“土木堡事件”。这些事当然不会跟陶鲁去说,所以在接下去的日子里,带着公上缨及雅琴在扬州游山玩水了,等待朝廷把自己招回,可是结果等来的不是招回,而是免职罢官。

几日后,就在客栈后园内,朝廷缇骑中官一行宣读旨意,让陶鲁失魂落泊。

奉天承运皇帝,敕曰,接下去一段听不懂得废话,最后是朕闻褒有德,赏至材,平安伯章子俊、都察院副都御史陶鲁、御史胡靖忠正,宣德明恩,守节乘谊,以安社稷,朕甚嘉之。两府巡按即止回京另有加赏。钦此!

这种旨意明显不是皇帝本人所出,可能还不知情,内中的操作可想而知,圣旨中大其褒奖,实则却是免去了两府巡按之职,难怪陶鲁失落。

目前的朝政先有内阁替皇帝票拟,票拟又称条旨、票旨、票本、拟票,是内阁大学士用墨笔在小票上写下意见,再将小票贴在奏疏上,交给皇帝以备决策参考。内阁获得票拟权的同时,宦官二十四衙门中最重要的机构---司礼监也获得了批红的权力。批红是指司礼监秉笔太监按内阁票拟的意见经皇帝审批后用朱笔代皇帝写出,如此一来,章奏批答多半经由宦官之手。

权力之大可想而知,司礼监被称之为“内相”。

在章子俊看来,实属正常,因为自来到扬州后,所有的一切无不跟一些朝廷大佬有牵连,查办下去的话,首先就会引起既得利益者的关注,这个“旨意”来的很快,证明庙堂上有人急了。

章子俊朝中无人,自从李贤及岳父大人离去后,在朝中再没有了势力,好在有一个伯爵的称号,还没有人想扳倒自己,在回顾这些年来在官场上的所为,章子俊尽量不去得罪一些人,能避者避,做事圆滑,从不做出头檐子,得益于在一些重大事情上的“未卜先知”。

陶鲁的失落是在自己即将致仕时,最后一趟差事搞砸了,不够完美,势必会影响到致仕后的待遇,古人对待名声很是看重,做人有名声,做官有官声,所以陶鲁雇了小船从运河先行一步回京,而章子俊决定去一次南京会一会几位老朋友曹衡、李钧,当初曹衡授南京吏部文选司郎中,这几年来,以升任大理寺左少卿,李钧当初为授南京工科给事中,现在已是南京工部郎中,这几年来虽只是每年有一、二封私信,既然到了江南,还是见见好,在古代隔千里,交通不便,说不定什么时候再也见不着了,还要去杭州桐江老丈人家给姚夔下葬,最重要的一个心愿就是去浙南浦江县看一眼,这是章子俊时不时在梦里出现的那个小山村。

当知府张璡得知陶鲁一行是巡按后,着实吓出了一身冷汗,而年轻后生是“平安伯”时更加震惊了,直到朝廷的“旨意”不是要查办,而是“招回”他们,又松了口气,在这一惊一吓之下,也就知道该怎么去做了,陶鲁雇的小船就是张璡为之,这叫送佛送到西,这位伯爵要要去桐江,连忙雇了一艘大船,另外加上四名差役护送,等一一送走了这二位“大佬”,再回想起这一阵的骚操作,张璡睡不着觉了。

现在扬州府很热闹,右都御史周瑄,巡按御史洪性这二位在张璡看来,也是很扎手的,一时之间还当是自己的把戏穿帮了,后来才知,原来这二拨人马不是一伙的,才放下心来。感叹道:“等这一波过后,自己也该致仕了,回老家养老算了,在当今这样的官场,为官风险太大了,人到了一定的岁数,才知感悟,纵观一生,为朝廷付出的到底是了什么,年轻时为了考取功名,雄心壮志,一入官场首先是站队,为了保持乌沙不落,做了许多违心之事,可结果只是维护了朝中某人而已啊,自己却什么也没得到,不如早早归家,抱孙儿实在。”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收藏本站( Ct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