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日>都市言情>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287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287节(1 / 2)

<dt class="tp"></dt>

<dt class="kw"></dt>

<dt class="rd"></dt>

朱允炆示意内侍下发新版大明宝钞于百官,道:“朕认为,钱钞乃是国之根本,若滥发无度,必会出现宝钞贬值困境。由此,日后新版宝钞发行于民,必以银铜为本,开出多少银铜,便发出多少钱钞,绝不允许滥发,着为律令,当永定于我朝。”

“遵旨。”

户部尚书黄子澄答应道。

“百官可还有疑问?”

朱允炆问道。

吏部尚书蹇义出班,道:“皇上,以新版大明宝钞取代旧版,臣无异议。然有两事还需皇上与户部言明。”

“哦,何事?”

朱允炆很器重蹇义,此人颇有能力,只是欠缺发言权罢了,如今他坐在六部之首,想来也该发光发热了。

蹇义抓住了问题,直言道:“皇上,旧版大明宝钞之弊病并非仅存于滥无度,在臣看来,真正导致旧钞价不如字贯的原因,是朝廷不用旧钞。”

朱允炆微微皱眉,道:“朝廷不用旧钞,此言何来?”

大明宝钞是朝廷发行的,朱元璋还拿来给百官发过俸禄,怎么能说不用旧钞?

蹇义看向户部黄子澄与夏元吉等人。

夏元吉走了出来,回道:“皇上,蹇尚书所言朝廷不用旧版大明宝钞,应指的是在税赋上,府县虽允许大明宝钞流通,承认其价值,但在纳税时,却不会收取大明宝钞,而是收取实物充抵税银,或收取铜钱、银两。”

朱允炆听闻之后,了解了蹇义的意思,对其道:“既是如此,自不能重蹈覆辙,日后地方税赋一律不准拒收新版宝钞,为避免地方阳奉阴违,责令其解送京师时,需有一定比例的宝钞,蹇爱卿,如此可行?”

蹇义点了点头,又问道:“新版宝钞发行,旧版宝钞是否废弃,还是允许其继续存在?”

朱允炆惊叹于蹇义的目光与智慧,他看到了问题的关键在哪里。

事实上,户部对于新版与旧版钱钞要不要共存也没有统一意见。

若废弃旧版大明宝钞,百姓与商人手中的财产便会缩水,甚至大明宝钞会快速贬值,直如废纸。而中央钱庄又是以民间钱钞兑比来回收旧钞的,在外面都成废纸了,拿到中央钱庄一样是废纸。

这意味着一刀砍了无数百姓与商人。

所以,旧版大明宝钞还不能直接废弃,需要让其存在。

而旧版钱钞与新版宝钞并存,又会带来很多问题,如昏钞增多,价值贬低,百姓不知新旧哪个更好,甚至可能会拒绝新钞,给新钞流通带来阻碍,继而阻碍商业。

比如:卖蚕丝老农非要旧版宝钞或铜钱,可商人下乡只带了新版宝钞,那这生意还要不要做了?

商人怎么办?

回城里拉一车铜钱,还是将新版宝钞再兑换成旧版宝钞?

商人给老农解释,这是新版大明宝钞,可老农未必会相信啊。

毕竟新版较之旧版改变太多,纸张都由大变小了,既然新、旧都流通,那他就想要大点的纸张,图个安心……

说到底,只能存在一个版,共存两个差异明显版本的宝钞,一样有危害。

相对于户部提出来的这些问题,朱允炆担心的是另一个问题:

劣币驱除良币。

这是一个经济学问题,指的是一个国家中,同时流通两种实际价值不同,但法定比价不变的货币时,实际价值低的劣币,反而会充斥市场,而实际价值高的良币,却会逐渐被驱除。

举个简单的例子:

一个人手里有十元纸币和十元硬币,而硬币较为零散、较重,携带也不方便,所以将硬币作为劣币。而在花钱买东西的时候,人会倾向于先把硬币花出去。

于是,硬币流入市场,而纸币依旧在手里。市场中的硬币增多,纸币减少,而这,就是劣币驱除良币。

同理,新版大明宝钞与旧版大明宝钞若同时流通,那新版大明宝钞因为其“新”,加上制作精良,会被人收起来,存起来,转而先花旧版大明宝钞,而到那时候,充斥在民间的,依旧是旧版大明宝钞。

一个钱包里两张钱钞,一张皱了的,一张崭新的,被先花掉,先进入市场的,大概率是皱了的“劣币”。

这是个难题。

“就目前来看,直接废除旧版大明宝钞不合适,也太伤民,由此,暂时让新版与旧版宝钞共存吧,但在新版宝钞发行之后,各地府县必须广贴告示于民,告知其新版宝钞价值,引导民商接受新版宝钞,并以新版宝钞为主,逐渐淘汰旧版宝钞。”

朱允炆借助商人的力量,就是为了破除“劣币驱除良币”的魔咒,让商人成为良币的搬运工,经商到哪里,便将良币带到哪里。

蹇义见朱允炆与户部筹备妥当,应对有策,便施礼退至一旁。

百官对于新版大明宝钞的施行支持者众,户部当即拟定了文书,并下令将新版宝钞押解至苏州、杭州、开封、北平等地,先行试点发行新版钱钞,并计划在六月时推及全国。

新版大明宝钞的发行,给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支持,商业一时繁荣,在带来了无数税收的同时,也带来了奢靡之风,靡靡之声。

处理好朝政之后,朱允炆传召并解缙、茹瑺、杨荣与徐辉祖,再议广西战事,便在几人争论时,顾三审突然求见。

朱允炆还以为是广西发来了急报,连忙看去,不由一愣,皱眉道:“朝-鲜靖安君李芳远的密信?”

朝-鲜的信,怎么传到了大明来?

顾三审连忙解释道:“皇上,李芳远派遣秘使欲进入大明,边关因其没有国王敕书不予放行,李芳远之人便交付边关,密传此信于朝廷。”

朱允炆有些意外,李芳远不是朝-鲜的太上皇李成桂,也不是现任国王李芳果,他竟背着国王偷偷递信,所图者何?

第三百四十一章 李芳远的野心

朱允炆展开李芳远的信,仔细看着,眉头渐渐皱了起来,然后将信转给解缙,道:“你们且看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收藏本站( Ct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