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日>玄幻奇幻>当诸朝开始围观我的语文课[历史直播]> 第63章 琵琶行尾声念奴娇赤...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第63章 琵琶行尾声念奴娇赤...(1 / 2)

综上,如果从这方面来说,焦仲卿等人的悲剧其实是必然的,因为他们的对手,是整个封建礼教。孔雀东南飞也是教材上的内容,我们就借着这个机会提一下。

下面做一个简单的总结。

在这堂课里,我们通过琵琶行这首诗,感受了白居易以诗写声的高超技法,领略了他“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平民情怀,并由此引申到他的新乐府创作,进一步体悟到他的知节守正、关心民痪的士大夫品格。

后人评说,唐代诗歌,李杜之后,必称白居易,他何以有此殊荣,或许这堂课后,大家或许能知二。课后大家也可以找一些白居易的相关作品来读,以便对他形成更全面的了解。

最后布置一下作业,一是按要求背诵并默写全文;二是尝试用文字描述一段音乐,文体不限哦;另外也可以搜集一些关心民生疾苦的诗词,简单谈谈自己的感受。请大家继续踊跃提交作业呀这篇课文就讲到这里,我是楚棠,下节课再见

声音戛然而止,只剩下熟悉的投币点赞的画面。刘彻轻哼一声,表示并不是很想给她一键三连。楚棠这时不时扔个炸弹的性子真是让他头疼不已,别的倒也罢了,礼教思想,稍有不慎就是动摇国本。刘彻不解,后世的“皇帝”怎么会有这么大的魄力

太极宫。

李世民倒是很爽快地给楚棠投了币,君舟民水,他也希望治下的百姓可以过得好一点,并愿意为之努力。再说白居易确实不错,诗写得好,又有能力,是治理地方的一把好手,这样的人还不值得支持吗

再说,李世民微微有些得意“李白、杜甫、白居易,三个都是我大唐的诗人,就是纵观百代也都排得上号,大唐文章,也算光耀千古了吧

长孙皇后和底下的大臣闻言也是高兴“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诗教昌隆亦是文治之表,陛下垂范,又有后世诸位诗人相揄扬,我大唐诗文必将更为昌盛

贞观臣子向来不耐恭维,因为帝王不喜。但七篇课文大唐就上了三篇,还都是所谓文学史上一等一的大家,搁谁不骄傲所以他们也忍不住高兴起来,面有喜色。

至于李隆基那反复刷脸的糟心皇帝,众人一致表示还是别提了。

中唐。

白居易尚沉浸在失落之中

,连听到自己是李、杜之后唐诗史上第一人都没多大反应。白行简在一旁有些担心地看着他,也不知道说些什么,就在这时,门口小厮跑来通传,说元大人来了。

白居易回过神来微微皱眉,赶紧去门外相迎,嘴里还道“微之何时这么见外了,来我这里直接进来就好,还要通传。

元稹哈哈一笑入夜叨扰总为不美,若是白日我自己便进来了。

说着,他向一旁的白行简点头示意,白行简回以一笑,三人落座,元稹斟酌着开口“乐天兄,你的事

白居易惨淡一笑“你没听到楚姑娘说么,我们的对手,是整个封建礼教。”

他其实对这几个字的含义还不能说全然明白,但是他知道楚棠的意思,阻碍他和湘灵的,不单单

是他的母亲。

乐天兄的意思是,就此妥协元稹略带探究地看他。

白居易沉默一瞬,道“我想此次返家,再同母亲争取一番,若母亲仍不同意,我便修书湘灵,劝她任意婚嫁,莫要再为我耽搁。

他神情有些寥落,看起来也不愿多言,元稹微微颔首,不再纠结这个问题,转而道“楚姑娘亦言乐府诗会为你招来许多祸患,你

话还没说完又被急匆匆冲进来的小厮打断“大人,宫里来人了”三人神情俱是一凛,匆匆赶向正堂,振衣见礼。

传旨的宫人脸色并不好,白居易那些讽喻诗,一半的矛头指向宦官,他们能对他有好脸色就怪了。但皇命在身,况且陛下言谈间对白居易似有重视,这宫人心里在不爽也只能捏着鼻子忍受,尖声道

“陛下口谕,宣白校书明日入宫觐见,不得有误。”

白居易连忙跪下行礼“臣领旨。”

宫人见口谕传到,转身离去,留下白居易三人在堂内沉默,白行简有些着急“陛下传诏兄长,不知是福是祸。

三人心知肚明,水镜里的那些讽喻诗被天下人知晓,若造成民众与朝廷的对立,那麻烦可就大了。陛下此番,怕不是来兴师问罪的

一时之间,二人的目光都看向白居易,被注视的白居易回过神来,反倒是坦然一笑

34食君之禄,担君之忧,我为大唐言,为百姓言,又有什么好怕的纵然陛下当真治罪于我,左不过是元和十年的后事先演罢了,即便如此,我还有诗笔,效风骚而歌病苦。

“哈哈哈哈哈”元稹大笑,“说得好,我便知乐天兄不会就此消沉。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君子之勇也我便与乐天兄一道,同那后世记载一般,将新乐府发扬光大

白居易朗声一笑,沉郁之气一扫而空,民众对他爱戴至此,他焉能不尽一个士人的本分“既然如此,那我也出一份力吧。”白行简在一旁插嘴道。元稹心情不错,开始打趣“知退兄莫非也要来作诗”

白行简摇摇头“不敢与二位争锋,后世既说礼教森严,女子压抑良多,我想世间灵秀女儿总归不少,如孔雀东南飞一般的悲剧定是更多。愿以我之传奇拙作为女儿揄扬,聊作慰藉吧

此时的白行简并未想到,只是一时之兴,竟会让他走上反封建的道路。后世书载,有唐一代,传奇之作借儿女情而言开化之思想、批判礼教之弊者,实自行简始。

或有人言,行简之兄白居易、其友元稹高举乐府之旗帜,言民痪病苦、以刺时弊,不以权贵生畏;主政地方,亦可想民之所想、忧民之所忧,履任之处百姓称道,声名天下煊。

三人相交甚契,行简或受其兄友感召,而三人的精神和创作,又影响了一代代文人学士,及至新社会仍有传颂。

几日后,北宋。

苏轼兄弟下榻汴京,他们是来参加此次的科举考试的。近两年,他们兄弟二人一直在家中苦读,一同陪读的还有他们的父亲苏洵,这次也是父亲决定带他们出川应考。

正是夜幕时分,汴京城繁华熙攘,风情不似蜀中,三人却颇沉得住气,闭门读书,只待考试之日。但外面的人就没他们这么淡定了,原因无他,老祖宗们算过时间,根据惯例,这两天估摸着就又是水镜播放的日子了,大家都有些期待。

不知道下一篇课文是什么,难道还是诗歌有人猜测着。

“不要了吧,谁的诗能排在李白杜甫白居易的后面啊”有人连连摇头,反正我是最喜欢李太白的,简直神仙中人

杜粉不服气“杜甫也很好啊

,忧国忧民。”

“我还是喜欢白居易,他写的诗好懂,又替穷苦人说话,是个好官。”因为新乐府,百姓们对白居易的喜爱度很高。

三方粉丝闹得不可开交,而曹操和陶渊明因为出场太早,竟是无人问津。临窗的雅间,苏氏兄弟楼下依稀的争论,也饶有兴趣地讨论起来。

“曹操、陶渊明、李白、杜甫、白居易,这些都是数一数二的名家,后面的课文,当真是不好猜啊。”苏辙淡笑道。

苏轼饮了一口酒,不假思索地开口“魏武沉雄、渊明质朴,李、杜、白各有卓然之处,除了屈子和曹子建,我想不出什么人配与他们登上同一册书,还是紧随其后。

上教材可是很神圣的事

苏辙斟酌着“李义山之七律颇有杜子美遗风,会不会是他”

苏轼摇头“义山虽妙,力不及尔。”他把玩着酒杯,心情颇为闲适,“说不定是那后世的新文学呢

毕竟他们的教材,可是新旧文学兼有的。

苏辙一想觉得也对,前面不是还横空插入了一篇故都的秋吗瞎,要是能看一看他们的教材就好了,什么时候能看到兄长的诗文啊

不止他们在猜,宫里的赵匡胤也在猜。

如果不是清楚的知道他们不能和楚棠联系,赵匡胤都要怀疑唐朝人给楚棠塞钱了。怎么一篇两篇的都是唐诗,七篇课文唐朝都占任了

“难道我大宋无诗文可讲吗”赵匡胤有些心理不平衡。

赵光义颇得这个兄长的喜爱,也有意在皇兄面前多刷好感度,此时上前假意劝慰

“皇兄勿急,江山代有才人出,我大宋怎会无英杰文章可讲呢皇兄如此爱重文官,对文士亦颇多优待,我朝诗文亦当兴盛才是。

赵匡胤闻言心怀稍慰,但还是有些着急。先前讲到陶渊明时,曾有只言片语言及宋代,什么南渡、偏安,寥寥几句触目惊心,他每日抓心挠肝想知道后世到底发生了什么,所以每次听水镜都格外认真,结果不是讲新文学就是讲唐诗,根本没说到宋朝。

这些时日起来他也摸清楚了楚棠的授课习惯,常常是由诗文而至时代,秉承的是孟子知人论世的古训,要想听到宋朝的历史,只能是出现宋朝诗文了。

赵匡

胤有些烦躁地踱步,大宋的文人,就不能争点气吗把他给急死了正心焦着,守在殿外的内侍快步跑了进来禀告“陛下,水镜又出现了”

赵匡胤精神一振,快走几步想要出去看,转念一想又觉得自己有点自作多情,急什么呢人家还不一定讲宋朝,万一又是个唐诗,前朝的事他操心什么。这么想着,他的步子又慢了下来,沉稳道

“朕知晓了。”

帝王威仪,要不骄不躁,赵普天天在他耳朵边上念叨,只怕这是效果最好的一次。

各位同学大家好呀,又到了和大家一起交流新课文的时候。老规矩,先点评一下上次的作业。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收藏本站( Ct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