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日>都市言情>单机南北朝> 547.第542章 科举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没有了

547.第542章 科举(2 / 2)

但是这也同样的导致了毁灭性的后果。

首先还是公平性的问题。策论对寒门士子不公平。

重视策论,从官员选拔角度上讲自然是好的。

但是策论不是空发议论,是需要引经据典的分析的。

对于寒门子弟来说,能够通读四书五经是十分不容易了,想要研究写策论,他们就没有这个条件。

就算是印刷技术发展,降低了书籍的价格,那些先秦散文和史书,也不是普通寒门子弟能够买得起的。

甚至买得起,寒门家子弟也不可能全心全意的读书,哪里比得上有专门塾师辅导,从小就脱产学习的世家子弟?

这就和后世推行素质教育,最后有利的都是城市富人阶层一样的,越是学得多学得杂,有钱有闲的世家子弟更容易出头。

寒门子弟连教材都买不到,连策论讨论的问题都搞不懂,自然没办法和这些世家子弟竞争。

宋代那些进士家族,就是在这样的社会基础下出现的。

除此以外,全社会过于重视策论还会导致政治观点的进一步撕裂,北宋新党旧党之争如此激烈,在历史上都是罕见的。

相比,还是老朱那一套比较好。

四书是必修课,五经选修一门,考核内容就在官方教材上,绝对不会超纲。

八股作文虽然公式化,但是也量化了评分标准,让大家在更加公平的起跑线上竞争。

还是后世糊名、誊抄、交叉批改这些反作弊手段,可以有效的保证科举考试的相对公平。

至于为什么是相对公平,任何制度都无法保证绝对公平,能让所有读书人都有一个参与机会,并且能够靠这个机会出头,就已经足够了。

在苏泽看来,科举考试的功能不仅仅在于选拔人才。

除了那些选拔出来的人才之外,科举也能让读书人有一个希望,让他们安心在乡野中读书,让他们不是在备考,就是在赶考的路上,而不是在地方上欺压盘剥鱼肉百姓。

这么一来,崇文阁的制度已经有些实行不下去了。

随着苏泽控制地区的扩张,虽然早就已经做了规划,崇文阁是永乐城中仅次于郡公府的建筑,但是如今校舍都已经住满了。

可就算如此,崇文阁的毕业生依然被供不应求。

这些新归附州县都需要官员,光是崇文阁毕业生的数量,远远无法弥补这些缺口。

苏泽不得不捏着鼻子,让这些地方的旧官留任。

苏泽提起笔,现在的选官制度需要改革了,光是一个崇文阁已经无法满足要求。

而且让所有学子都去崇文阁读书,这本身也是一种倾向于世家大族的选材方式,就算是提供食宿,这年头的交通成本和沿途的风险,也不是普通寒门能承担的。

是时候建立州学县学了。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没有了

收藏本站( Ct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