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日>玄幻奇幻>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495.第495章 萌芽的思潮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495.第495章 萌芽的思潮(1 / 2)

第495章萌芽的思潮

国事还要面对许多问题,安排了家事之后,身为皇帝又不得不面对朝政。

人啊,总是越活越平庸的,有时候也觉得皇帝的生活也很平凡。

李承乾来到武德殿外,见到了舅舅。

这两年,舅舅模样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虽说与父皇一样都有了白发,可白发也并不多。

李承乾让人搬来了桌椅,就在武德殿前坐下。

阳光洒下来,感受着此刻的温暖。

从武德殿向着太极殿看去,殿前开阔的空地上见不到人影,宁静的只有偶尔传来的鸟叫声。

长孙无忌坐在一旁道:“太子离开了?”

李承乾道:“嗯,父皇不放心,就让百骑在暗中跟着了。”

百骑是贞观年间建设的禁军,如今一直在安宁村住着,在外人看来他们就是普通的村民。

这一次於菟前往西域,百骑也在暗中保护着。

长孙无忌递上一份奏章道:“这是近来各县的县令整理的。”

李承乾道:“舅舅平日里还照看这些事吗?”

“这是太府寺少卿王九思递交的,老臣看着很有意思,便带来给陛下看看。”

畜牧也是太府寺的职权范围之一,说的也正是现在畜牧之政。

看罢,李承乾道:“适当放开放牧限制,河西走廊与阴山增加畜牧数量,倒是很有意思。”

“朝中能臣遍布朝野,这些事想必不足为虑。”

“舅舅说笑了,哪有这么多能臣,朕手中的能臣依旧不够用。”李承乾换了一个坐姿,一手抚着一侧的太阳穴,又道:“可能朕不是一个多好的皇帝吧。”

“陛下何出此言?”

李承乾低声道:“父皇是个好皇帝,父皇振臂一呼,天下英雄追随,在朝臣们心中父皇是一个很好的皇帝,可朕不同,或许在朝臣心中朕不是一个好皇帝。”

长孙无忌抚须不语。

李承乾又道:“不过朝中的年轻臣子还是不错的,正如王九思在奏章中所言,需要规整畜牧让人们能够吃上更多的肉,这样的好臣子,应该多多扶持才是,他的想法很简单,却也太理想了。”

“倒不是否定他,只是让他自己去尝试之后,他就会明白此事有多难,往后就不会想当然,也会去考虑现实有多困难。”

长孙无忌道:“这才是陛下心中的好臣子。”

“朕以为能够为人们着想的臣子,都是好臣子。”

“其实老臣此来是为了河间郡王与江夏郡王,前来探望陛下。”

“两位叔叔还在担心朕呐?”

长孙无忌道:“太子离开长安前往西域,担心陛下心中会有不舍。”

一个内侍收到陛下的眼神,便快步离开出了承天门。

李承乾看着蓝天道:“希望他年少时,不留遗憾吧。”

长孙无忌稍稍点头,如今的陛下不是当年的太子了,如今也年过三十,成了大唐的皇帝。

“陛下年少时该有很多遗憾。”

李承乾意味深长地一笑。

在内心中,其实遗憾有很多很多,或许舅舅是想到了温彦博老先生临终前还在牵挂着辽东,他老人家直到闭上眼也没有看到东征的那一天。

又或者是柴绍,再者是“素未谋面”的太子师李纲。

大抵上舅舅所想到的遗憾是这些。

其实在内心中,李承乾很想说自己的遗憾太多太多了,只是有些话只能在心中说。

李承乾笑着看向远处,内侍领着两位皇叔,正朝着这里走来。

河间皇叔已是一头白发,江夏皇叔两鬓与胡须都已白。

想到两位叔叔的当年,心中难免有一种岁月不饶人的感觉。

过了午时,李承乾邀请两位叔叔,舅舅三人一起用饭。

“老货这把年纪,怎还这副吃相。”

李孝恭往嘴里送着面道:“长孙老贼,与你何干!”

长孙无忌挪了挪位置,与这个老东西保持距离,以免在他拨动筷子时,碗中的汤水溅到自己的碗中。

李道宗道:“若再年轻十岁,末将愿为陛下披甲出征。”

李承乾又从锅中盛出两碗面,道:“朝中才俊众多,年轻的武将也不少,够用。”

岁月宁静地流淌着,乾庆十年的夏夜,长安城正值宵禁。

梁国公府邸灯火通明,李承乾站在老师的书房前,周边都是老师家眷的抽泣声。

今天夜里,梁国公房玄龄过世了。

李承乾将旨意交给了老师的长子房遗直,道:“往后好好守住老师的家业。”

房遗直行礼道:“臣领命。”

史官来济提笔记录,乾庆十年,梁公过世,谥号文昭,追赠太尉,葬昭陵。

贞观年间的老臣又过世了一位,梁公亦是对陛下最重要的一位老人家,当年是梁公教会了陛下如何处置国事。

当年东征时,陛下还是太子,那时需要守备洛阳,还是梁公守着长安城三年。

李渊过世了,高士廉过世了,现在就连梁公也过世了,跟在陛下身后的侍卫走在寂静的朱雀大街。

一路走到了承天门,侍卫们停下脚步。

陛下的心情,该有多么悲痛。

这些年,对陛下最重要的长辈们接连离开人世,如今再看陛下独自一人走入承天门,多年以来这位陛下似乎只剩下孤身一人。

月光下,太极殿前开阔的空地上,隐约还能看到陛下的身影,直到厚重的承天门关上。

翌日,皇帝休朝了。

群臣早早就来到了皇城内处置今天的国事。

“王九思?”

听到呼唤声,正在看着文书的王九思抬眼看去,见到是民部尚书褚遂良,他行礼道:“在。”

褚遂良颔首示意身后五个文吏,吩咐道:“这五人归你调派,畜牧大事就交给你安排了。”

“下官……”

褚遂良道:“你还年轻,忽接此大任恐做不好,民部会协助你,陛下用人不看资历与门第,只看才能。”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收藏本站( Ct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