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日>玄幻奇幻>地主婆的红火日子> 第四十章 杨大郎高中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第四十章 杨大郎高中(1 / 2)

且先不说鱼儿他们如何过年,只说杨大郎接到家书和那包了一层又一层的银两后,心里十分感动、更是越发牵挂起远在小岞村的亲人。刘氏的心意杨四郎自是写在了信中,杨大郎看了后对自己也更加严格、夜夜都挑灯苦读,就连大年三十那一晚也没分毫松懈,一心一意的想一举再通过省试、才能不辜负家人的那番心意。

这年一过完,杨大郎就和几位同窗一起结伴上京,很快就在春初赶到了东京。安置妥当后就去查看礼部张贴出来的公告,于公告上指定的日子前往贡院(考场)参加礼部举行的省试。

而杨大郎早在抵达东京得知开考之日后,便已托人送信回家、告知家人自己一路平安,眼下已抵达东京准备参加省试。

鱼儿看了杨大郎的信后自是替他感到高兴,同时也对杨大郎十分有信心、相信他最终一定能通过省试最后得以参加殿试,毕竟这十多年来杨大郎的勤奋刻苦鱼儿都一一看在眼里,而上天始终不会亏待勤奋刻苦的人。

倒是刘氏这个慈母关心则乱,接到杨大郎的信后完全没了平日里的沉稳,总是忍不住担忧杨大郎到了东京那种大都城,会不会因无权、无势、无钱而吃亏受苦,更是担心杨大郎没太多的银两打点关系,最终即使通过省试也可能被那些有钱有势的人给挤下来。

对于这一点鱼儿倒是不怎么担心,且还把一早就打听来的省试考试规则说给刘氏听:“阿母,您放心,这州试兴许还会有人靠着关系徇私舞弊通过,但这省试可就不是有关系的人就能通过的!”

“我听村里的老秀才说,这省试靠的是真本事,那些纨绔子弟即便再有关系一进贡院加省试、这些关系都是行不通的!”

刘氏听了一脸欣喜的追问道:“真的?阿妹你快仔细同阿母讲讲,别让阿母日日都替你大哥操心的吃不下、睡不着。”

鱼儿闻言赶忙把自个儿知道的科举制度都说了出来:“阿母,咱村子里那位老秀才说,这省试的主考官是由官家(皇帝)亲自任命的,省试的试卷要先糊名、誊录,再弥封用印,然后才送给考官评阅……”

“也就是说哪张试卷是哪个考生作答的,主考官一概不知,只能老老实实的按照试卷上的内容来评阅,”鱼儿顿了顿,见刘氏明白了自己的意思后才接着说道:“而且对于第一次评定的成绩也要密封起来,随后进行第二次评阅,最后根据几次的评阅确定出试卷的正式成绩来。”

鱼儿当初了解到北宋的科举制度后,可是大大的佩服了想出这个制度的人一把,至少这样三番两次的糊名密封批阅,已经最大限度的杜绝了误判、误批,考生得知成绩后也就少了核对试题查分这么一个麻烦,毕竟这分数是不同考官反复批阅出来的。

而刘氏听了鱼儿的介绍后仔细的想了一会儿,又提出了一个新的难题:“那万一这一次参加省试的举人、都同你大哥一样是有真材实料的,那又该怎么办?”

鱼儿闻言笑着出言安慰刘氏:“阿母您大可放心、这事儿我早问过老秀才了,老秀才说由于参加礼部省试的举人不断增加,宋太宗以后,礼部省试录取的名额也相应扩大,每次至少要有四百名左右……”

“只要大哥他有真才实学,这四百名里头他一定能占上一份,”鱼儿见刘氏依旧忧心忡忡,便改而冲她撒娇道:“阿母,您怎一直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呢?大哥他可是一点都不比别人差,我们要对他有信心!阿母您先前不是担心大哥连州试都通过不了吗?眼下大哥不是已经顺利通过州试、并到东京参加省试了?”

鱼儿这么一说,刘氏马上重新对杨大郎有了信心,重重的点头说道:“阿妹你说的对,我们家大郎是有真本事的举人!一定能顺利通过省试、接着参加殿试!”

事实证明鱼儿并不是盲目的相信杨大郎的,不久之后、杨大郎便从东京捎来了好消息,说他凭借着多年来的苦读、顺顺利利的通过了省试,很快就要参加由官家亲自主持的殿试了。

鱼儿一家接到这个消息后自是十分欣喜、整个院子里也都喜气洋洋,刘氏见杨大郎果然如鱼儿所说的那般顺利通过了省试、心里也对他更加有信心,更是立马就拉着鱼儿让她前去打听和殿试有关的种种规矩。

鱼儿知道杨大郎通过省试后,刘氏必会急着想知道殿试容不容易通过,因此鱼儿早就将和殿试有关的规矩都打探清楚了,刘氏一发问她就细细的解说起来……

话说这北宋的科举制度,较之前面的几个朝代可以说有了巨大的突破和发展!鱼儿没穿越前看过一些后世人对北宋科举制度的点评,深知这赵匡胤吹嘘举行殿试是为了避免官僚贵族舞权作弊,实际上还有更深刻的原因……

这个原因就是可以避免唐代以来、主考官和考生之间形成的“恩师”与“门生”的特殊关系,也正是为了避免这种特殊关系,北宋的科举制度中才会多了“殿试”这一关。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收藏本站( Ct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