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日>都市言情>东晋:我的权臣父亲> 第363章 赏罚之道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第363章 赏罚之道(2 / 2)

“谢梁公厚赏,梁公万岁!万岁1

众将士山呼万岁,都在感激桓熙的慷慨。阿满在台下注视着父亲,也很想要与他站在一起,一同接受众人的欢呼。

但是,桓熙能够放任阿满在尚书台观政,却不能容忍他过早的在军队中建立自己的影响力。

李渊就是最好的例子。

不过,没有李世民,李渊也很难打下江山。

八万仆从军在领赏之后,各自回了河西、河套,哪怕风雪载道,也阻止不了他们急于归家的迫切心情。

与此同时,桓熙夺取河东郡的捷报也终于送入了建康。

会稽王司马昱得知此事,脸色阴沉似水。

对于司马家来说,桓温、桓熙父子便是窃国大盗,两家人的关系并不会因为姻亲而有所缓和。

桓熙夺取河东郡,手握解县、安邑两座盐池,也意味着不出数年,梁国就能补上最后一块短板,彻底解决财政问题。

毕竟食盐可是硬通货,绝对不愁销路。

桓熙,或者说王猛,这些年治理梁国,不可谓不用心,眼看着关西逐渐兴盛,但问题是底子太薄,因此,桓熙只能选择藏富于民,国库常年都是亏损状态。

但正如桓熙所料想的那样,只要他手中的食盐远销各地,一切都会好转。

这对司马昱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因为这意味着桓熙没有了经济层面的顾虑,可以放心的进行军事行动。

只是,他又能做什么,他什么都做不了。

上半年,桓家陈兵于朱雀门外,逼迫天子、太后出城相见,司马昱甚至连大气都不敢喘。

建康宫,正殿。

中书舍人在殿内大声朗读桓熙送来的奏疏,大臣们面色各异,支持桓氏之人,不敢说喜形于色,但也在心底暗暗高兴。

至于那些忠于晋室的大臣,则一个个心情沉重。

桓熙为麾下的将佐们请封,这一点倒是没有什么争议,毕竟桓熙也不是胡乱给他们讨要官爵,都是与众人的功劳一一对应。

赏罚适度的重要性,不亚于赏罚本身。

无论是微功而重赏,小过而大罚,还是大功而轻赏,大罪而小罚,都难以取信于人,不是明主该干的事情。

这种错误,桓熙可不会去犯,当年征讨张祚,之所以给出那么重的苦劳,主要还是因为桓熙当时是在冬季出兵,冒雪远征凉州,将士多有冻伤,可以说是吃尽了苦头。

至于桓熙请求设立并州,稍作讨论之后,褚太后听从群臣的意见,也还是同意了。

之所以需要讨论,是因为在西晋时,河东郡并不属于并州,而是归司州管辖。

而王彪之等人之所以没有阻拦,是因为朝廷鞭长莫及,就算有一天桓熙真的全取河东,朝廷也根本没有能力将并州从桓熙的手上收回来。

众人争论的焦点,在于对桓熙的赏赐。

所谓功大难赏,桓熙的问题不在于功劳有多大,而是有桓温杵在那里,桓熙几乎是到顶了,不可能真的让他的官爵超过桓温。

晋室崇尚孝道,即使想要挑拨他们父子,也不会闹出这等笑话。

况且,有司马兴男在,桓家父子基本没有反目的可能。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收藏本站( Ct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