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支部队两次的战斗目的不同,赵登禹是为了守卫长城防线,而林彪115是是为了补给,红军初到山西,从武器装备到生活物资都及其缺乏,从战利品就可以看出,赵登禹得到了是五千多具日军尸体和大量损毁步枪。
而115师得到的是汽车六十余辆,九二式步兵炮一门,七三七五山炮炮弹两千余发,步枪三百支,机关枪二十余挺,大衣五千多件,还有大量骡马,弹药和粮草,以及21旅团被遗弃的司令部,缴获华北作战计划书和华北地图数十张。
(虽然两者可比性不高,我还是想以自己见解说一说,读者就当消遣,师可比旅高一级,也能说明115师当时确实是物资极其匮乏,如果不是人员素质过硬,还真能被林彪给赔了,也足以说明林彪以30岁年龄当师长不是浪得虚名,也是最年轻的的军长,红军时期23岁任军长,自古有几人。)
敌人使用当时重型榴弹炮,加农炮炮弹飞不了这么远,而这方圆而二十公里内能布置大型炮兵阵地的只有这里,潘家口,赵登禹和旅部指挥员们最重确定了敌人炮兵阵地位置,如果不消灭这个炮兵阵地,日军就是慢慢炸也能把这石头上山上守军消耗完。
赵登禹把跟刘十三一起构筑第二条防线的第三团调到前面去,相信日军的下一次攻击会是明天了,赵登禹想带大刀队去偷袭日军在潘家口的日军阵地,刘十三摩拳擦掌也想去试试,他倒不是想去试试拳脚,而是想试试手枪的近距离枪法。
赵登禹的意思也是希望刘十三的人马能够同去,大刀队只有不到一百人,如果有这一百多人的加入,取胜的把握会更大一些,不管是这支人马的佩刀还是武器都在近战中有非常大的优势。
赵登禹带大刀队开路,中间是三团的一个营,刘十三跟四峰和四彪在中间,周建龙率领特种连押后,走一条隐蔽小道,过了山顶下到山坡就是日军占领区,一切都要谨慎行事。潘家口还在中国守军手里,这里也是长城防线的一部分,长城防线一共包括了义院口,姐领口,青山口,喜峰口,铁门关,罗文峪,冷口,古北口,多伦,张家口等一百多个长城关口,长达一千里,守军总数35万人,面积涉及五省22个县区。
炮兵阵地在日军火线的后方,距离潘家口日军大本营还有几公里,半路,赵登禹让跟队来的三团一个营在日军支援炮兵的必经之路设置路障,就地狙击日军援兵,一个炮兵团号称团,实际人数在三四百人之间,偷袭的话三百人足够了。炮兵阵地一般守卫森严,晚上是宵禁和严禁烟火的,可能是在后方的缘故,日军的宵禁是严格执行了,可是依旧灯火通明,可能是欺负中国军队没有空军,不怕空袭吧!
大炮最脆弱的部分有两个,一个是缓冲装置,一个是炮膛内部膛线,这是赵登禹在路上向刘十三请教的,大型火炮的弱点他还真不知道,只需要在炮膛里和缓冲装置上别两个手榴弹就能让火炮彻底废弃。
八九式野战加农炮,这是1925年定型量产的大型火炮,刘十三一路也在想,日本榴弹炮资料,重型大型液压设备一站就有,日本也有,但是用在榴弹炮上的属于中型液压设备,德国也是去年开始升级的。
在刘十三的资料里,日军这年头没有超过18公里的榴弹炮,直到亲眼看见,他才确定这就是日军的八九式野战加农炮,而不是口径,真他娘的聪明,拿加农炮打出榴弹炮的效果。
八九式野战加农炮属于日军精锐步兵师团所属的炮兵股对,专供野战中炮兵旅团,重炮兵联队,独立重炮兵部队的一种远程野战加农炮,由于这种炮射程远,而且弹丸威力比日军的野战榴弹炮的弹丸威力更大,所以从1931年开始广泛用于中国战场,实战也是最近几次战斗开始使用。
八九式加农炮的仰角是-5到+43度,日军给加农炮修了一个小小的两度小土坡,直接把加农炮改为了榴弹炮的最佳45度角,真是实战出真理,由于使用的是大型液压缓冲设备,八九式加农炮重达10吨,炮弹是40公斤,最大射程是18公里,加两度仰角可以达到20公里的射程。
旬县兵工厂造的三水32l型重型榴弹炮的重量是2.8吨,按照比例测算预计旬县兵工厂下一代重型榴弹炮重量在六吨左右,比日军的八九式加农炮还轻接近一半,如果八九式是炮的话重量在13吨以上,刘十三已经确定日军是没有设计和制造过火炮的,难怪一直想不起来。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