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日>玄幻奇幻>匪盛年代> 4-13火烧兵工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4-13火烧兵工厂(1 / 2)

修建在马栏山主峰的雷达站,使用了山下河湾的名字命名,为杏树弯雷达站,明明建在山上的,确使用了杏树弯的名字,就是为了迷惑别人的。

这些雷达零件都是从德国通过轰炸机运输来的,雷达基站早在半年前就开始选址,最终确定在了这里,因为这里往北二十里就有农场,可以获取电源。

雷达站备用发电机,在外部电源断开的情况下,会自动启动给雷达站提供补充电力,这样的雷达站,一共要建四座,两座备用。

由于旬县没有战略纵深,所以几乎所有战略设施都是双份的,甚至是好几份的,第二批来自德国的飞机机群,是德国空军第五军,所有飞机为轰炸机。

德国一共给旬县提供了两个战斗机和一个轰炸机三个军级单位,总架数超过了一千架,所有弹药和炸弹,旬县军工厂已经准备完备。

这些飞机可能是世界上唯一的使用窑洞做机库的飞机,经过工程师无数次选址,最后一共选中七处做机场的最佳地点。

只有一处是处于平原上,也就是面子工程,经过国民政府同意的旬县民用机场,其余的机场修建在黄土高原的阶梯上。

如果见过阶梯式窑洞的话,就可以想象是什么样的飞机场,在黄土高原的塬边上,寻找比较缓且比较大的坡面,然后横切开形成一个大的空场。

在空场的横切面上挖掘窑洞,大型窑洞使用订制钢铁做拱顶,黄土具有直立性,即使不用钢铁加拱,也足以使用数十年,使用钢铁拱顶是为了加强窑洞结构以防止空袭。

六座军用机场,都在人烟稀少的树木茂密的荒塬上,周围都被设为禁地,当初搬迁集中旬县境内的民众,这时候可以显出了当时的明知之举。

三个德国空军,被刘十三重新变为新二军的三个飞行大队,第一飞行大队和第二飞行大队为战斗机大队,第三大队为轰炸机大队。

虽然军级被改为大队级,从上到下,人员关系和职务关系,所属关系都没有变化,这只是为了方便管理,因为新二军才是军级,一下多了三个军级,这算什么啊。

对于飞机空中作战,新二军高层都自认一窍不通,所以总指挥权归新二军,只要飞机上了天,就由大队自由作战,康纳德负责统筹。

两座雷达站从一开始运行,其中一台就开始密切监视旬县周边的天空,另一台监视远在千里之外的河南战场,加大功率后,也可以监视武汉上空的飞行器。

这两座雷达是德国军工的第一代地面式基站雷达,雷达已经在改进中,刘十三提供的雷达公式,可以计算出雷达的任意需求量,雷达性能的提高只是时间问题。

第一代雷达被定名为天眼,由于是多波雷达,可以实现实时监控,监视视野360度,圆锥形的波段扫一圈需要三十秒,两座雷达站合作,可以缩减到十五秒。

天眼雷达一共有六个波段,可以实现二十公里,五十公里,一百公里,五百公里,一千公里,两千公里范围内空域的实时监控。

如果不是依靠德国一国之力,再给刘十三十年,三水军校科研所的理论水平再高,也无法实现实物生产,比如雷达显示屏,这玩意知道原理是一回事,旬县还真没功夫去实践造这个。

借鸡下蛋,这有时候也是迫不得已的办法,如果蒋介石政府全力支持旬县工业的话,也不会被人欺负到这份上,蒋介石政府所代表的大地主大资本的利益,使得中国陷入现状,毫不意外。

华北,华中,华南,西北各处都在打仗,虽然自从七七卢沟桥事变以来,中国军队已经有了六七十万的死伤减员,中国军队在各战场参战人数依然超过了两百五十多人万。

仗打到这个时候,既然进入了对峙状态,只能说明交战双方都进入了拼消耗的阶段,因为谁都奈何不了谁,对峙后,交战双方就看谁的实力雄厚了。

中国军队虽然是本土作战,可是这光武汉地区就有一百万军队,外围还有一百万,这人吃马嚼的,给华中三省造成了重大压力。

日本军队的政策是以战养战,他们现在吃的穿的都是产自东北,武器用的也是使用沈阳兵工厂生产的三八步枪和弹药,在新占区内,也已经开始了资源掠夺。

日军在中国的驻屯军,派遣军,东北军加起来的数量已经过百万了,光是在这华中战区就被缠住了四十多万人,补给已经严重不足。

而苏军除了第一方面军所占的两广地区和江西部分地区,还有第二方面军的福建,第三方面军的新疆,其他地方都被日军部队优先占领。

苏军是有备而来,都是自带物资,而且还给日军提供部分武器弹药,但是随着进入对峙状态,苏军因为第一方面军和第四方面军已经进入华中地区。

这两路苏军的补给线已经过长,进入对峙状态后,南北两路十几万人马的人吃马嚼,逐渐使苏军的补给,也显现出紧张的态势。

跟苏日联军对峙的中国守军也好不到那里去,中国政府已经从云南,四川,贵州,陕西等四省征集资源支援武汉战场,以缓解湖南,湖北和河南的压力。

这么大的战役中,蒋介石还是依旧购买汉阳兵工厂的武器给部队使用,消耗的弹药也继续使用汉阳兵工厂的,这极大的违背了士兵意愿。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收藏本站( Ct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