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四要四不要
在小院呆到晚上,还让陆义生去弄了些酒菜,朱慎锥亲自陪着老金三人喝了顿酒以表示诚意。
当晚朱慎锥住在了百户所,虽喝了些酒,朱慎锥的头脑却很清楚,丝毫没有半点醉意,反而略有兴奋。
老金三人的到来,让朱慎锥的练兵设想有了成为现实的可能,虽然现在离着看到效果还尚远,可从他和老金三人的对话沟通中,朱慎锥相信他们三人不会让自己失望。
一旦成军,那么这支军队未来就是朱慎锥的后盾和保障,也是他的底气所在。不过话说回来,按照老金他们所说的,要真正打造一支强军可不是那么容易,其中所需的时间也不断。
时间朱慎锥还是等得起的,毕竟眼下才是天启二年,大明还没到真正糜烂的时候。等上几年,等成军后,朱慎锥也就不用再担心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在听完老金对戚家军的组织和军制包括军饷、战功制度的解释后,朱慎锥虽一口答应,可心中也是暗惊,他没想到戚家军的成军耗费如此巨大,怪不得戚家军一直以来规模都不大,其全盛时期,也就是在嘉靖年间抗倭时,兵力达到了高峰,也不过区区六千人而已。
后来朝廷调戚继光和戚家军北上,戚继光统领边关其名下能指挥的军队高达十万人,可实际上真正的戚家军也就四千人而已。
靠着这四千戚家军南征北战无一败,造就了天下第一强军的威名。哪怕就是去年的浑河一战中,戚家军虽然全军覆没,可从战况和双方的损失程度来看,戚家军此败平心而论并不真能说败。
一直以来,朱慎锥以为是朝廷惧怕戚家军太过强大,一直压着戚家军的人数不让戚家军规模太大的缘故。可当听完老金等人的详细解释后朱慎锥才知道戚家军一直维持四千人左右的规模是有原因的。
朝廷的因素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方面是戚家军的制度不同,其中就包括戚家军的军饷和战功制度和大明所有军队的不一样。
大明的军队按制度分为两类,一类就是卫所兵,另一类就是边军。而戚家军和这两类军队都不一样,戚家军是募兵制,本质就不同,在戚家军内部的军职也和卫所、边军大不相同。
戚家军独树一帜,靠着严格的训练、丰厚的军饷、非常有诱惑力的战功赏赐还有精良的军械再加顽强的战斗意识不同于其他军队。其中仅以军饷来说,戚家军一直都是实施双饷制,这还没包括打仗时候的加饷和战功赏赐。
大明军队中边军的军饷是最高的,普通边军按照制度年饷是十八两,不过这个年饷只是说说而已,实际上边军虽比卫所兵好许多,可边军中吃空饷甚至拖饷、欠饷的比比皆是,眼下边军士兵一年十八两的军饷能拿到手两三成已是很不错了,有的地方欠饷上几年的都有。
从这点来说戚家军以双饷而言,普通兵丁一年军饷就是三十六两,这个数额着实不低了,要知道以朱慎锥宗室的身份,如果朝廷本色折后不欠俸禄实发的话一年下来也差不多这个数字。
在朝堂上,一品大员的年俸不过一百五十两而已,戚家军的士兵的三十六两年饷算下来和六品官的年俸相差不多了。此外在军中吃喝都是不钱的,这又是另一笔支出,这样计算下来,养一个士兵一年至少要得近五十两银子。
这还没算上士兵在军械和其他方面的支出,如果算进去大致是八十两一年,按一队十二人计算,再加上队长的军饷要比士兵更高些,那么就是一千两银子。
四队一哨,仅仅这一哨的每年军费支出就高达四千两以上,这可不是一笔小数,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假如以一营八百人以计,足足需要六万五千两的军费开支才能维持。
从这点来看,维持四千人的这样一支军队就需要耗费三十二万五千两一年的军费,这笔钱在如今简直可以说是天文数字,哪怕朱慎锥这两年又是贩私盐又是开当铺,还冒着风险和蒙古那边搞走私贸易,一年下来纯收益也远没到这个程度。
如果正式打仗就更不了不得了,军费开支翻倍都有可能,再加上军功的赏赐更要吓人,斩首一人赏银三十两,假如杀敌千人,赏银就高达三万两,又是一笔不折不扣的巨款。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原本朱慎锥还准备多练些兵,可计算下来他根本就养不起。
亏得老金建议先练一哨兵,要不这么大一笔支出他也不知道去哪里找呢。朱慎锥练兵可没有朝廷的支持,更不可能从朝廷那边弄来军饷,哪怕就王荣在卫所的一些帮助,充其量也就是解决一些粮草和其他部分问题罢了。
大头的军费支出甚至包括军械的打造都需要朱慎锥自己解决,算来算去,朱慎锥觉得自己眼前能养一营兵已经了不得了,至于再多的他现在根本不可能,也拿不出这么多钱来。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朱慎锥算是明白什么叫大炮一响黄金万两了。之前自己还想得太简单了些,练兵可不是当初他在王家村和羊头山那样小打小闹,军队是吞金兽这话一点都没错,没有经济基础根本不可能练出强兵来,弄些人简单地武装一下,操练一下,这样根本就称不上是军队,充其量就是个民团武装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