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圣旨到
孙元化的这番话让袁崇焕顿时心动,说句实话这的确是个好办法。
从目前收到的消息,从蓟州而入境的建奴八旗就是皇太极亲领的,而且是八旗的精锐和主力。
既然皇太极和八旗主力都在遵化到蓟州一带,那么辽东必然空虚。如果这时候集结辽东的明军主力反其道而行,挥师进攻辽东,哪怕八旗兵再能打也不是军力强盛的辽东各部对手。
再加上皮岛的东江镇配合,两路夹击直取沈阳,哪怕最终拿不下沈阳,收复之前的失地也不难。而且一旦这么做了,皇太极的老巢就危险了,就算皇太极不顾老巢去打京师,如果能拿下沈阳,整个辽东建奴必然崩溃,到时候皇太极就算打下了京师也成了无根之萍,别说六万八旗兵了,就算是十万、二十万又如何?
一旦丢失了老巢,建奴在大明境内根本不足为惧,等到四面八方的勤王兵马一至,把北进草原的大门一关,形成关门打狗姿态,皇太极和他的八旗精锐进退两难,其结局只有败亡的可能。
当然,这么做的话等于放弃了救援京师,风险极大。可俗话说的好,风险越大回报越高,能一战解决辽东问题,冒点风险也是值得的。更何况京师哪里有这么好打的?要知道京师还有三大营在呢,这是拱卫京师的京营部队,足有十多万人。
虽然袁崇焕也知道如今的三大营早就不是最初的三大营了,战斗力低下,吃空饷的情况严重,可不管怎么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再怎么不堪凑合凑合拉出三四万人马肯定是有的。
再者,京师周边还有其他卫所军队,紧急调动还能凑出好几万人,而且整个京师内有三十五万人口,如果加上京城郊区的人口足足有八十万。
这么多人,抽调青壮又能组织一支几万人的军队,凭借这些军队野战虽然干不过皇太极的八旗精锐,可仅仅是守城的绝对没有问题。
大明建国以来,京师不是没被围过,先不说土木堡之变后的京师保卫战,仅仅嘉靖二十九年的蒙古军队兵临京师,那时候京师同样缺兵少将,不一样挡住了蒙古人么?
此外袁崇焕已经得到消息,蓟州和遵化的情况京师那边已经知道了,崇祯皇帝已开始调动各地军队来京,等到四面八方的勤王明军赶到,皇太极要靠手里的八旗打破京师根本就是痴心妄想。
越琢磨,越是心动。袁崇焕仿佛看见了他所承诺的五年平辽成了事实,假如按照孙元化的建议,成功的可能极大,一战而解决辽东,彻底灭掉建奴,那么他袁崇焕必然名留青史。
就当袁崇焕为之动心,差一点准备开口同意孙元化的建议时,突然有军士来报,说皇帝派来的天使到了。
连忙中止会议,袁崇焕急急出了帅府,到了外面一眼就看见几个风尘仆仆的人刚刚下马,其中领头的一个是个太监。
“蓟辽督师袁崇焕何在!”那太监一手托着明黄布囊装着的圣旨,用略有尖锐的嗓音开口道。
“臣袁崇焕见过天使……。”袁崇焕连忙上前行礼。
那太监高声说道:“陛下有旨!”
袁崇焕应了一声,这时候下人已抬来香案等物就地摆开,袁崇焕带着部下朝圣旨跪倒,太监取出圣旨展开当众读了起来,圣旨内容并不长,意思也很简单,崇祯皇帝在圣旨中告诉袁崇焕京师方面已做好了准备,兵部已调大同、宣府和各地军队快速赶赴京师,如果来犯的是建奴,那么袁崇焕正好利用“彼劳我逸、彼客我主”的主场优势予以歼灭敌军。
此外,为统一指挥,崇祯皇帝授于袁崇焕调度各路援军之权,务必做到对敌人着实剿杀,令贼人匹马不回的地步。
宣读完圣旨后,袁崇焕磕首领旨,太监正色把圣旨交给了袁崇焕,并叮嘱袁崇焕几句,意思无非是崇祯皇帝对袁崇焕寄予厚望,希望袁崇焕不要让崇祯皇帝失望等等。
接着,袁崇焕派人把来使带下去休息,等太监和前来的人走后,他手拿着刚刚接到的圣旨沉思许久,最终还是决定出兵蓟州,把皇太极拦在蓟西。
“袁大人!”孙元化没想到袁崇焕没有选择他的建议,反而要带兵千万蓟州寻皇太极交战,顿时大惊。正要再劝,却被袁崇焕严厉的目光给制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