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日>都市言情>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532章 范三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第532章 范三拨(1 / 2)

第532章范三拨

张原村。

现在的张原村和百年前的张原村完全不同,自从介休范家从介休城迁移到张原村后,张原村就成了范家的地盘。

百年下来,张原村原本的住户早就成了范家的附庸,整个张原村上上下下可以说都是依附范家的存在,虽然村子的名字还没改,可范家才是张原村真正的主宰,在这个地方,范家的影响力比官府还大,范家当家人范永斗的一句话,对张原村的村民来说和皇帝老儿的圣旨没什么区别。

张原村原本核心区域眼下已是范家大院的所在,整个范家大院占地广阔,光房屋就有二百多间,这些房屋形成一个个大大小小的院落,然后再组成整个范家大院,小院落之间有通道或者拱门连接,再加上高高的院墙和塔楼,就和一个坚固的城池没什么区别。

范家的人在祖宅就有好几十,再加上仆佣上百人,还有近百护院等等,光这些人加起来就近三百人了。

这还只是范家大院里面住着的,围绕着范家大院外围的张原村除了村民外还有靠着范家吃饭的伙计、佃户等等,这些人全部加起来超过了五百多。

因为生意上的缘故,范永斗带着两个儿子常在张家口的新宅居住,每年在祖宅所住的日子并不多。

范永斗的母亲在他十岁那年就病故了,他的父亲后来娶了续弦。二十多岁时,范永斗的父亲也去世,范永斗就成了范家的家主,范永斗此人很有生意头脑,范家之前就世代经商,靠着私盐和同草原的蒙古人走私贸易发家。

范永斗成为家主后不久,不仅扩大了范家的生意范围,还把范家上下经营的井井有条,让范家的产业在几年中得到了快速发展。

萨尔浒之战,明军惨败,范永斗作为商人敏锐察觉到了辽东的商机,冒险亲自去了一趟辽东,付出些许代价搭上了努尔哈赤的路子,从而把范家的买卖重点由最初的蒙古人转移到了辽东方面。

十来年下来,靠着和建奴私下贸易大肆走私,范家积累了巨大的财富,尤其是袁崇焕就任辽东后,范永斗又拉上了袁崇焕的弟弟袁崇煜,两个毫无底线的商人一拍即合,就此有了紧密合作,依靠袁崇焕在辽东的权势把买卖越做越大,也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这才导致明军始终无法彻底封锁住建奴,更让皇太极在渡过粮食危机后还有余力绕道杀入长城,直逼京师。

对于范永斗来说,什么家国情怀根本不值一文,真金白银才是实实在在的。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商人,更是一个为了追求财富什么都敢干的人。袁崇焕死后,袁崇煜逃得不知所踪,现在辽东的走私贸易基本全落到了范永斗的手里。在他看来袁崇焕兄弟死活已经不重要了,由于彻底取代了袁崇煜,范永斗已成了皇太极的座上客。

现在张原村范家祖宅里住的范家人除去范永斗的继母外,平日里当家的是范永斗的儿子范三拨。范三拨是范永斗的三子,虽然年轻却能力不弱,而且做事稳重可靠,深得范永斗的信任。

范永斗的其他两个儿子都在张家口帮着范永斗打理买卖,之所以把范三拨放在张原村并不是不重视他,情况恰恰相反,在范永斗心里,范三拨几乎已是范永斗培养的下一代继承人了,祖宅当家人的身份在宗族中地位可不低,从这点足以看出范三拨的重要性。

除去继母和范三拨外,还有范永斗的孙辈和未出嫁的女儿等,另外范家二房和三房的一些人也住在范家大院。虽然从辈分来说,范永斗的继母辈分最高,身份也最贵重,可实际上老太太(其实年龄也不大,继母才刚过四十呢)根本就没什么实权,每日好吃好喝养着,平日里念经供佛,祖宅这边全由范三拨管着。

这一日,范三拨正在和家中的管家说着话,边上还摆着几本账册。

范家现在最主要的生意自然是张家口的买卖,最大的收入来自于辽东。不过除去这些外,范家还有自己的店铺和其他买卖,这些平日里都是由范三拨来负责的,他和管家说的就是这些买卖的事。

正聊着呢,突然下人来报,说有一群外人来到了张原村,村人上前询问得知,来的人是新任山西按察使,准备去太原府上任,途径张原村得知范家在此,特意过来拜访。

听下人这么说,范三拨急忙问来了多少人,下人回答一共是十五人,除去那位新来的山西按察使外,还有一位锦衣卫总旗带着五个卫所兵陪同,剩下的都是那位大人的家仆,一行人坐了三辆车,刚到村口。

听到这样的回答,范三拨没有丝毫怀疑。自从山西巡抚先后换了三人后,现在按察使之位的确空缺,由原按察使,现巡抚宋统殷暂时代管。

不过按察使职权重要,是地方三司之一,朝廷自然会另行任命,算算时间的确也是差不多了,眼下新任按察使来到山西,在去太原的路上途径张原村,来范家转一转倒也不是稀奇的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收藏本站( Ct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