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日>玄幻奇幻>桂系演义(全四册)> 第八十三回 使命艰难 黄绍竑黎明赋新词 图穷匕见 白崇禧拒绝和平案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第八十三回 使命艰难 黄绍竑黎明赋新词 图穷匕见 白崇禧拒绝和平案(1 / 2)

民国三十八年四月十六日凌晨两点多钟,北平六国饭店五楼的一间房子里依然亮着灯,阳台上伫立着一个身材魁梧的人,他凭栏而立,眺望着黑沉沉的南方。他,便是南京政府和谈代表黄绍竑。

四月中旬的北平,虽然春寒料峭,但春天的温暖,春天的生命力已经渗透到大地和花草树木之中,给人一种感奋之情,一种勃然向上的力量。也许,但凡一切有生命的东西,都需要这种充满活力的初苏和骚动,否则,他们便是一件化石,一具僵尸!黄绍竑此时此刻,心中正在酝酿着这种充满活力的初苏和骚动。

再过几个小时,天就要亮了,黎明前,天空却是这样黑暗,从塞外越过古长城的漠风,依然冰浸浸的。但黄绍竑已经感到了春天和黎明,他站在阳台上,披着件黑呢大衣,翘首遥望南天,胸中如春潮奔涌。尽管他的心脏病正在发作期间,需要静养和安逸的情绪,但是,激情与痛苦正在他脑海中起伏动荡,无论是药物和自我控制都已失去镇静的作用。于是,他决定听之任之,从房间里步入阳台,在黎明前的宁静环境中,让干冷的漠风吹一吹有些发胀的脑袋,他觉得这是一种享受,心身间有一种说不出的惬意感。

几分钟前,他刚在会客室送走中共中央副主席周恩来先生。虽然周先生嘱咐他好好休息,但回到房间里,他却无法安睡。周恩来的话一直在他耳畔回荡着,像春雷一般震撼人心,像北平的春风似的使人感到冷冽而又惬意。

“现在是四月十六日凌晨两点钟。”周恩来看了一下腕上的表,神采奕奕地说道,“南京国民政府对于中共代表团所提和平协定的回答,我们愿意等到二十日。”

黄绍竑郑重地点了点头。周恩来接着又说道:

“当然,我们很愿意以双方的努力,促成和平协定的签订,所以在和平商谈开始我们就表示过,希望李德邻先生、何敬之先生、于右任先生、居觉生先生、童冠贤先生五位,到北平来参加签字,使得中国早日变成和平的国度。我们非常热烈地期待这一个日子来到。就在这几天内,给南京方面以千载一时的机会。李任潮先生已经在各党派会议上表示:假使李德邻先生来的话,他愿意保证陪德邻先生回去。意思是有些地方不是德邻先生所能管得到的,但是汉口由白健生管辖。万一的时候,也可以到汉口去。这可以看出他们对和平期待的殷切,我们之所以定出期限到二十日为止,就是为了适应全国人民热切的期待。”

周恩来以期待的目光看着黄绍竑,说道:“以上这些话,我们希望季宽先生回去转达给南京政府。”

“好的。”黄绍竑仍郑重地点着头。

“有许多朋友都知道,中国共产党有的时候是很硬的,不过我们也是根据原则才这样做的;我们要是从四面八方讲敷衍,就不会有今天的局面。因为我们要替人民做事,就要对反对人民的分子加以打击,使人民的力量生长起来。我相信季宽先生和南京代表团的其他几位先生,在交换意见的十五天中,对我们一定有了相当的了解。我们认为确实只有在这个原则下,才能解决问题,所以我们就不能不有所坚持,以强硬的态度来解决。但是只要原则上的问题解决了,其他还是要大家来协商。只要协定签订了,以后一切的事情,还是可以像我们昨天一样,在一个屋子里商量办理。这一点,我们也希望季宽先生给我们转达。”

黄绍竑又点了一下头,说道:“这个协定是很好的。但是,要南京方面在上面签字,照我看至多是五十对五十的希望,或者还要少一些,我努力去进行就是了!”

“我们认为,这个方案在南京代表团、在南京当局、在南京方面爱好和平的人士中,是一定可以接受的;但是我们也料到,南京的好战分子是一定不会接受的——其实,任何东西他们都不会接受的。”周恩来的话说得深刻极了,坦率极了。

“是这样的!是这样的!”黄绍竑连连点头,这并不是出于礼貌性质的附和,而是一种真诚的感悟,正像有人告诉他,再过几小时天就要亮的道理一样。

“白健生先生的一位外甥海竞强,在山东莱芜战役被我们俘虏,我们请季宽先生把他带回去。”周恩来说着站了起来,紧紧地握着黄绍竑的手,“季宽先生多加保重,我们在这里希望能听到你的好消息!”

送走周恩来,黄绍竑的心脏跳动又加快了,激动、惭愧、痛楚一齐涌上心头。“四一二清党”,他从上海一个电报打回广西,有多少共产党和革命青年人头落地;民国十六年八月,周恩来、贺龙、叶挺率“八一”起义军由江西进入广东潮汕,黄绍竑调集桂军黄旭初、伍廷飏部,阻击南下的起义军,他躺在担架上亲自指挥,桂军攻入潮州,将起义军打垮。二十二年前,他打败了共产党,打败了周恩来,二十二年后,共产党打败了国民党,他是代表国民党到北平来向共产党求和的。可是,代表共产党的周恩来并没有以战胜者自居,更没有要清算黄绍竑反共的历史旧账。

1949年4月18日,国民政府和谈代表黄绍竑(左)、顾问屈武(右)携带《国内和平协定》返回南京

“共产党人的胸怀,装得下整个世界,他们是注定要胜利的!”

黄绍竑喃喃自语。几天前,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先生接见了他和刘斐。毛泽东明确地告诉他:如果李宗仁同意在和平协定上签字,则将来可选为联合政府的副主席。白崇禧所率领的部队可以继续留驻武汉,也可以开到两广去,两广在两年内不实行军事管制和土地改革。白崇禧喜欢带兵,他的广西部队才十几万人,将来组织国防军,我们可以让他带三十万兵,这也是人尽其才嘛!

李济深更是谆谆劝导他:“季宽,你回去一定给德邻和健生讲清楚,除了和平再没有别的路可走,这是最好的机会,千万不要错过了!”

李济深应中共的邀请,于去年十二月二十六日,乘船离开香港,今年一月七日到达大连,进入共产党的东北解放区,后来到北平。白崇禧为了推动和谈,曾要黄绍竑从武汉到香港去请李济深,可是李已离港北上,黄绍竑扑了个空,他到北平来才见到李济深,两人畅谈时事,抚今追昔,俱有同感。黄绍竑又与前不久为和平解放北平做出重大贡献的前华北“剿总”总司令傅作义将军晤谈,使他加深了对共产党的认识,坚定了以和平解决国内局势的信念。昨天晚上,国共双方代表团在中南海勤政殿举行了最后一次会谈,产生了《国内和平协定》这一重要历史文献。南京政府代表团决定派黄绍竑代表和屈武顾问,带这个文件回南京去,劝告李宗仁和何应钦签字。再过几个小时,他就要携带《国内和平协定》飞返南京。昨晚的会议由午夜一直开到今天凌晨一点,后来又与周恩来交谈,他虽然疲劳,但却无法躺到床上安睡。他站在阳台上,思虑着回南京后如何说服李宗仁和白崇禧接受《国内和平协定》。他想来想去,感到没有多少把握,因为李、白所要的划江而治的“和平”,在这个协定上是一丝一毫也找不到的。周恩来已经说得明明白白,南京政府在协定上签不签字,解放大军都是要渡江的!

“德公啊德公!”黄绍竑在心里默默地说道,“在这关键时刻,你可要做个识时务的俊杰呀!”

黄绍竑和李宗仁虽然有过几分几合的历史,但两人却一直保持着很深的感情。若论智谋,李宗仁皆不及白崇禧和黄绍竑,但李宗仁却以他宽厚的秉性赢得了黄、白的拥戴。黄绍竑认为,李宗仁不是个固执的人,有可能说动他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而白崇禧呢?黄绍竑则认为不大可能接受这个协定,因为在坚持划江而治这个观点上,白崇禧要顽固得多。但是,桂系内部的大事素来是李、黄、白三巨头商量决定的,如果李、黄坚持要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白崇禧大概也不好硬反对。李、黄、白一致了,就不怕蒋介石在幕后再阻挠了。

“这样做,也就对得起国人啦!”

黄绍竑感到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兴奋。也许,这么多年来,他还没有真正考虑过“对得起国人”这个重大问题,而现在,他不仅在深切地考虑和关注这个问题,并且已经开始做了,他怎么能不兴奋呢?过去,在蒋、桂战争中,桂系打了败仗,在蒋介石的大军把广西重重包围的情况下,他脱离了李、白,投到了蒋介石的怀抱中;今天,国民党战败,他又从国民党营垒中投入共产党阵营。也许,现在和将来,都有人会骂他是个“投机政客”。但是现在他愿捧出自己的那颗心来,让人们看一看,他是对得起国人的啊!感情的洪波在胸中起伏激荡,他忍不住要呼喊,要向世界庄严宣告,他要捧出自己那颗心来——真正的属于正直的中国人的那颗心!

黄绍竑从阳台上急步回到房间里,坐到写字台前,提笔作出一首极好的词来——

好事近

感时·调寄

(一)

翘首睇长天,

人定淡烟笼碧。

待满一弦新月,

欲问几时圆得。

昨宵小睡梦江南,

野火烧寒食。

幸有一帆风送,

报燕云消息。

(二)

北国正花开,

已是江南花落。

剩有墙边红杏,

客有漫愁寂寞。

此时为着这冤家,

误了寻春约。

但祝东君仔细,

莫任多飘泊。

“你们看,你们看,这就是我的一颗心啊!”黄绍竑捧着他的词,双手颤抖着,似乎在向他的同袍,他的朋友,几万万灾难深重的国民诉说着他的激情,他的理想,他的追求……

迎接他的,与他共鸣的,是北平东方天宇上的一片烂漫的朝霞,是大都市里的几声雄鸡的啼鸣!

“真亏难你,像这样的条件也居然带得回来!”白崇禧把黄绍竑带回的《国内和平协定》往茶几上一摔,怒气冲冲地说道。

黄绍竑忍着气,耐心地解释道:

“健生,像这样的条件已经很不错的啦。经过多次讨论,共方接受了我方所提修正意见四十余处的过半数。”

黄绍竑扳着手指头说道:“第一,关于中共所提惩办战犯问题,经过多次讨论,已删去‘首要次要’‘元凶巨恶’等字样,对能认清形势,确有事实表现,有利于和平解决国内问题者,都准予取消战犯罪名;第二,把南京政府和所属部队置于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指挥统辖之下一句也改换了,所以代表团一致的意见,

认为尽管条件高些,如果能了然于‘败战求和’‘天下为公’的道理,不囿于一派一系的私利,以国家元气、人民生命财产为重,那么,就应该毫不犹豫地接受……”

“我的条件只有一个!”白崇禧拍案而起,情绪异常激动。

“请讲吧!”黄绍竑点点头。

“共产党无论如何不能过江!”白崇禧斩钉截铁地说道。

黄绍竑摇了摇头,冷冷地说:“办不到!毛泽东和周恩来都把话讲死了:南京当局在这个协定上签不签字,共军都要渡江,而且限定我们在四月二十日前答复!”

“他们一定要过江,那仗就非打下去不可,还谈什么!”白崇禧感情冲动,毫无商量的余地。

黄绍竑的忍耐本来就有限,他见白崇禧摆出一副毫不讲理的蛮劲,便反唇相讥:

“现在要打,只是老蒋才有资格。他暂时下野,你可以亲自到溪口去负荆请罪,请他出来,因为他是一贯主战的。我们以主和起家,只有和平才有出路,再主张战争,就是死路一条!”

“北伐时,我们是穿草鞋出广西的,今天,也还可以穿草鞋上山,同他们拼到底!广西人是从来不投降的!”白崇禧咬牙切齿,愤恨不已,那副无边近视眼镜片后面,燃着两团仇恨的火,也不知道他是恨黄绍竑劝他“投降”,还是恨共产党要过江,抑或两者兼而有之。

“嘿嘿!”黄绍竑冷笑两声,“打正规战都已经输了,还打算穿草鞋上山?你不知人家是打游击战的老祖宗?和谈最先是你唱出来的,现在,全国上下,都希望和平,可谓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你怎么能在一个月之间出尔反尔呢?难道你连这点政治家的道德和军人的品质都没有了吗?”

白崇禧一听黄绍竑居然指责他没有一点政治家的道德和军人的品质,更是气得火上加油,他用手指着黄绍竑,狠狠地说道:

“哼!你黄季宽有道德,有品质!民国十一年,你背着德公拉上部队出走;民国十九年,我们打了败仗,你又从广西出走,投入老蒋怀中;现在,时局不利,你又要背叛团体,甘心投共,你你你,才是一个十足的毫无道德品质的投机政客!”

“你给我住口!”黄绍竑一脚踢翻了沙发前的那只紫檀木茶几,几上的茶杯和点心盘子,咣当一声滚到地上,他也顾不得心脏病发作的危险了,从沙发上跳将起来,两手叉着腰,冲着白崇禧怒斥道:

“好呀,白健生!民国十六年八月,我带兵在潮汕打败了周恩来的起义部队,这次我到北平向中共求和,共产党和周恩来都没有翻我的历史老账。今天,你倒来揭我的老底了,你到底想干什么?啊?”

“算了,算了!”一直坐着沉默不语的李宗仁,看见黄、白两人闹得实在不像话了,才站起来,以老大哥的姿态把他们拉开,一个个将他们推到沙发上坐下。

原来,当李宗仁接到黄绍竑将携带《国内和平协定》回南京的消息时,便急电召白崇禧和黄旭初到京,以便和一白二黄商讨对策。因此,黄绍竑一飞到南京,李宗仁便命人将他接到傅厚岗六十九号官邸,立即召开秘密会议。李、白、黄(旭初)都以急切的心情,注视着黄绍竑的面部表情,仿佛他的面部表情便是签筒里的一支签,能预卜桂系团体的兴衰,江南半壁的存亡。只见黄绍竑满面春风,和李、白、黄(旭初)一一握手,他们那紧张的心情这才有所松弛。到了李宗仁的内客厅,黄绍竑把那只黑色皮包往面前的茶几上一放,从容不迫地说道:

“我看这个协定是很好的。德公签字后可有如下的好处:第一,德公可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第二,广西子弟兵可以保存下来;第三,两广在两年内不实行‘土改’……”

白崇禧忽然觉得黄绍竑的话不对头,因为共产党许下的任何好处他都不感兴趣,他最关切的乃是“过江”问题,而黄绍竑却只字不提这个问题,他便打断黄的话:

“季宽,其他的先别说,你快把协议拿出来让我们过目。”

黄绍竑笑了笑,便不慌不忙地打开那只黑皮包,取出《国内和平协定》文件,送到李宗仁面前,继续说道:

“这些条件,对我们来说都是十分有利的。在北平,我和李任公长谈了几次,他一再嘱咐我们,在这重要的历史关头,我们的一举一动,都要对得起国人,对得起子孙后代……”

白崇禧对黄绍竑的话已不再关注了,他正目不转睛地盯着李宗仁那国字脸,像一位老练的相师,要从对方那眉宇之间看出吉凶祸福来。黄旭初却像刚迈入私塾的学童一般,正襟危坐,两只眼睛只管盯着面前茶几上那微微冒着一丝丝清香气的茶杯口。李宗仁终于从鼻梁上取下那副黑边老花镜,他面色沉郁,拿着《国内和平协定》文件的右手有些战栗,因为通观全篇,均找不到他所需要的“就地停战”和“划江而治”的条款,他感到绝望和彷徨,背脊上一阵阵发凉,他把文件递给白崇禧:

“健生你看看吧!”

李宗仁开始一口接一口地猛抽烟,美丽牌香烟缭绕的烟雾,在他面前回旋、飘逸,但无法遮住他那表情渺茫而痛楚的国字脸。黄绍竑看了李宗仁一眼,不由大吃一惊,他正想跟李宗仁再说些宽慰的带原则性的话,白崇禧却已怒发冲冠,把《国内和平协定》往茶几上一摔,毫不客气地指责起黄绍竑来。于是,便爆发了刚才那场黄、白之间的冲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收藏本站( Ct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