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日>都市言情>国魂> 第六百七十四章绿计划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第六百七十四章绿计划(2 / 2)

墨索里尼也有同感。

当他从收音机前走开时说:“我原以为他会发表威胁性更大的讲话什么也未丧失。”

然而,健康愉快之感却又是短暂的。

希特勒对非正义之口诛,使苏台德地区的德国人受到了鼓舞,举行了抗议。

埃格尔全城已挂满了字旗。

一万多名抗议者走上街头,高呼“我们要自决”的口号。

州警开枪射击,死1人,伤10余人。

不到24小时,流血的骚乱便遍及整个苏台德地区,死亡人数增至21人。

在汉莱茵为自由而斗争的号召鼓舞下,苏台德地区的德国人举行了罢工,还拒绝交税。

布拉格宣布对苏台德实行包围。

在边境地区还实行军事戒严,更多的苏台德德国人被枪杀。

在全欧,谣言又四起,说希特勒又下了最后通牒——或曰立刻入侵。

巴黎与伦敦大惊失色。

当晚,达拉第紧急致函张伯伦。

他说,必须不惜一切代价避免对捷克斯洛伐克的入侵,否则,法国将履行其条约规定的义务。

他建议立即邀请希特勒与他们会晤,搞出个合理的解决办法来。

对此,张伯伦只作了简短的答复,使达拉第几个小时内都摸不着头脑:“不久前,本人作出了决定。

我认为这是有益的眼下,我不能告诉你什么,不过,不久后我会告诉你的。”

当晚,张伯伦致电希特勒,建议进行面对面会谈。

希特勒既惊奇不已又暗自高兴,用一句会使密尔顿摸不着头脑、极富文采的成语描述了他当时的感觉:“我是天上掉下来的!”当日下午,他电复张伯伦说,他接受张伯伦的提议,并建议于次日中午在贝希特斯加登会晤。

在英国,人们的第一个反应是松了一口气。

随之而来的是喜气洋洋:为了保持和平,他们的首相居然采取了一个如此有创见的行动。

在布拉格,报童们在高呼:“号外!大英帝国的大人物向希特勒乞求!”捷克的公民们自发上街示威游行,支持他们的总统抵抗侵略。

在罗马,墨索里尼对女婿齐亚诺伯爵说:“战争是不会有了,但英国的威信可是扫地了。”

清晨,张伯伦在广大的人群的欢呼声中,离开了唐宁街10号。

在克罗伊登登机前,在哈利法克斯及其他要员的陪同下,他接受了英国广播公司记者的采访,说:“本人的政策历来是维护和平,本人的建议被立即接受这一事实,使我受到鼓舞,并希望今日出访会有所收获。”

晚8时许,洛克希德。伊莱克特拉号飞机起飞了。

首相时年69岁高龄,坐飞机作如此长途飞行还是首次。

所以,他激动得他个孩子似的。

但是,如果认为他是个老小孩,可任人宰割,那就错了。

张伯伦是个讨价还价的能手。

他说:“我的方法首先是决定合适的可行途径,然后再将其它东西纳入这一途径。”

张伯伦的父亲原是个商人,事业很成功,后来一跃成了杰出的政治家。

与他父亲一样,他也笃信英国国教,是维多利亚时代社会道德准则的化身。

他身材消瘦,道貌岸然,笑容冷漠,令人望而生畏。

他的这副仪容,常使许多人联想到一位小学校长。

只有他的心腹才知道,他的严酷的外表系因过分审时度势使然,而在铁甲下边却隐藏着热情和敏锐。

现在的问题是,像他这样一个人,且又确信希特勒是半个疯子因而须小心对付,是否处理得了这种局势?当飞越伦敦上空时,张伯伦觉得“心有点凉”但一想到自己手中有些硬牌,心头又有点热。

他觉得,只要能与元首谈判下去,捷克斯洛伐克便可安然无事。

在飞往慕尼黑途中,张伯伦“与历来一样,超然绝俗,沉默不语,泰然自若,坚定自恃”

下午12时30分,飞机降落于慕尼黑机场,由汉德逊前来迎接。

汉德逊惊奇地发现,他虽然这把年纪,依然神采奕奕。

“我的身子骨硬朗、结实。”

他解释说。

天虽然下着毛毛雨,在通往慕尼黑火车站的道路两旁,依然站满了人群。

他们热情洋溢,不停地喊着“万岁”还拾臂敬礼。

下午4时许,张伯伦一行才开始走上通往贝格霍夫别墅的陡峭、弯曲的道路。

山头云雾缭绕,天空漆黑一团,接着便下起了滂沱大雨。

希特勒这位主人,彬林有礼地站在通往屋里的台阶下。

进屋后,他们一边喝茶,一边不自然地开玩笑。

突然,希特勒开口问客人对会晤的日程有何建议。

张伯伦说,他希望与他单独交谈。

希特勒领着首相和译员施密特上了楼上的书房,把里宾特洛甫抛在后边——外长怒形于色。

在这间几乎毫无装饰,俭朴的小木屋里,希特勒心平气和地历数了导致目前危机的一系列事件。

张伯伦聚精会神地听着,带着友好的笑容回答问题。

一会儿后,他双目盯着希特勒的脸说,只要你不动武,我便准备讨论为德国人申冤的可能性。

“动武!”这才激动起来的希特勒说:“谁说要动武?在苏台德地区对日耳曼人使用武力的不正是贝奈斯吗?”山风呼啸,雨打窗台,希特勒滔滔不绝地说着。

张伯伦只好叫停,以便咀嚼一下他在说些什么。

“我再不能容忍了”希特勒喊道“我要解决这个问题,这样或那样。”

听到这话,施密特大吃一惊——这是元首首次对一位外国政治家说这种话。”

我将亲手处理此事。”

张伯伦吃了一惊,但回答得很坚决:“如果我没理解错的话,您准备反对捷克斯洛伐克。

果若如此,您为何又让我前来贝希特斯加登?”此行纯系浪费时间。

在此情况下,他说,他还不如立即返回英国“其他均毫无意义。”

希特勒未料到会遭此反击,便迟疑了片刻。

施密特暗想,希特勒是否真要动干戈,现在是考验他的时刻了。

这个译员既痛苦又焦虑地盯着希特勒:和平与否,这问题已置于刀刃上。

令施密特惊愕的是,希特勒打退堂鼓了。

“在考虑苏台德问题时”他心平气和地说,”如您承认民族自决权原则的话,那么,我们便可继续讨论,看如何将此原则付诸实施。”

接着又发生了另一件令人惊奇之事。

张伯伦未立即表示同意,只说在苏台德举行公民投票会碰上巨大的实际困难。

令人惊奇的是,希特勒并未因此反驳而发火。

施密特暗想,元首大概是被张伯伦吵着要回家的威胁吓唬住了。

英国首相说,关于自决的问题,在未与同僚们磋商的情况下,他不好给希特勒作出答复。

“因此,我建议此次会谈到此结束,本人立即赶回英国与同僚磋商,然后再与您见面”

施密特将第一句话译出来后,希特勒显得有点不安。

但是,一俟他了解到张伯伦愿意再次与他会晤时,他便宽下心来,且喜形于色,立即表示同意。

张伯伦问“其间局势,将如何维持”时,希特勒毫不犹豫地保证,除非“发生了特别残暴的行为”否则,他不会下令进军。

话到此,3小时的会谈也就结束了。

但是局势的转变,却和全世界所想的根本都不一样!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收藏本站( Ct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