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恢复战略轰炸的当务之急还是要尽快解决护航战斗机的问题。从十月三日,罗云冲下令暂时停止战略轰炸之后,部署在古巴的海航战术航空兵对佛罗里达地区的美军基地,机场等进行了大范围的轰炸。
当时,战术航空兵采取的最多的战术是自由猎杀。即出动战斗机到佛罗里达进行战斗巡逻,袭击一切遭遇的美军战机,打击地面目标。这种战术在对日战略轰炸的时候,海航就开始采用,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换个角度看,这也是护航战术的一种,通过主动袭击敌人的机场,高射炮阵地,并且压制敌人的航空兵,从而夺取制空权,以确保轰炸的安全。后来在对英国进行大规模战略轰炸的时候,唐帝国与德国的战斗机也采用了这一战术,有效的压制了皇家空军,为战略轰炸机提供了掩护。
自由猎杀代替不了直接护航,这一点也早就在战争中得到了证实。先是执行自由猎杀任务的战斗机都需要保留足够多的战斗用油,其作战半径相当有限,难以袭击敌纵深地区的目标。其次是自由猎杀存在很大的灵活性,往往是由几架,最多一个小队的战斗机一起行动,因此就难以确保彻底压制敌人的航空作战力量。最后,自由猎杀主要打击的是地面目标,而不是敌人的战斗机,往往会在与敌人的战斗机遭遇后选择撤退。这三点都决定了自由猎杀战术只能作为一种补充手段,而不是保护轰炸机群的主要手段。
当时,6航与海航的战斗机在执行护航任务时的最大作战半径也就4oo到45o海里,而且考虑到空战用油的话,那么还要适当的缩小作战半径,以保证战斗机在执行完护航任务之后,有足够的燃料返回基地。这样一来,即使是当时航程最远的游隼在执行护航作战任务的时候,也最多只能掩护轰炸机4oo海里。而鹏式轰炸机地基本作战半径就达到了14oo海里,狼鸠也过了8oo海里,游隼根本就无法为这些轰炸机提供有效的掩护。就算将战斗机部署到巴哈马群岛的机场上去,轰炸机群也只能在轰炸美国东南部地区的时候可以得到战斗机的直接掩护,如果深入美国腹地的话,就不可能得到战斗机的保护了。
因为历史的原因,美国东南部地区地人口不少,可是工业并不集中。美国工业最集中的是以五大湖地区。以及东北沿海地区为核心的东北部地区。五大湖地区是美国钢铁,车辆制造,飞机制造,以及小型战舰制造业的中心区,而东北地区是美国的造船业,航空业等重要军事工业的核心区。如果要通过轰炸来摧毁美国,迫使美国投降的话,就必须得摧毁美国的工业基础,轰炸机就必须得飞到美国的东北部地区。就算舰队与6战队随后打下了百慕大群岛,战斗机的作战半径也必须要达到75o到8oo海里才能够满足护航地基本需求。而当时世界上是没有任何一种单式轻型战斗机能够飞这么远地。
解决护航问题有两个办法。一是研制新的战斗机,这一点帝国的飞机厂已经开始了,而且同时启动地研制项目有好几个。即有舰载战斗机,也有6航用的岸基战斗机,还有双大型夜间战斗机,而这些新研制的战斗机的要性能指标就是作战半径至少75o海里,争取达到1ooo海里,也就是186o公里,而在战争爆的时候,世界上最好的轰炸机的作战半径也没有这么远呢
除了研制新的战斗机之外,另外一个办法就是改进现有的战斗机,在尽量保证战斗机原有的性能地前提下。尽可能的延长战斗机的作战半径。当然,这种改进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毕竟要延长作战半径,就要增加携带的燃料,而战斗机的最大起飞重量是受到限制的,在多带燃料的情况下就得减少其他设备的重量,从而影响到战斗机地性能。实际上,不管6军还是海军,都没有严格要求不能降低其他性能。只要降低的程度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就行了。
当时,海军主要着手改进的就是游隼式战斗机。除了在部分二线部队还有金鹰在继续服役之外,海军航空兵就只装备了游隼这一种战斗机。而根据使用方式,已经使用环境的不同,游隼有十几种不同的型号,且各型号之间的差异并不是很大。比如主要在热带地区使用的游隼就加大了散热器的面积,以保证动机能够正常工作。而当时出口给波斯帝国的游隼因为主要部署在沙漠地区,还额外增加了一个进气过滤装置,以避免沙尘进入动机。最重要的是,游隼是当时6海两军中作战半径最大,而且改进余地最大的战斗机,因此,能否延长游隼的作战半径,成为了罗云冲能否在短期内获得护航战斗机的主要希望。
改进游隼的工作是由哈飞直接负责的,因为海军催得很急,当时正在参与别的项目的游隼的主要设计师都参加了改进设计,另外,为了能够尽快让前线部队获得航程更远的游隼,哈飞还安排了几十名工程师到前线部队去搞清楚部队的实际需要,与部队的工程师一起进行研究。随即,还专门安排船只向巴拿马运送了一批设备,只要改进方案确定下来之后,就直接在前线改进第一批游隼,交给部队使用,而更大规模的改进将在哈飞的工厂里进行。
这批工程师在十月中旬就到达了巴拿马,是由黄晓天负责接待他们的,而且当时罗云冲将改进游隼的工作全部交给了黄晓天去处理。黄晓天本来就是航空兵出身,与郝东觉一样,对飞机的结构是比较了解的,而且游隼本来就是海军的战斗机,黄晓天自然非常熟悉这种战斗机的优点与缺点了。
黄晓天没有单干,他还从海航,以及舰载航空兵抽调了一部分飞行员。航空勤务人员配合工程师进行改进。当时,工程师与部队的官兵提出了几种改进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