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日>都市言情>鸿图大业> 第四章 孙志浩与马元峰一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第四章 孙志浩与马元峰一赌(1 / 2)

周一,马元峰身穿深蓝色的西装,打着红底蓝斜纹的领带,颀长的身材,拎着一个里面只放了一支钢笔的考克箱,器宇轩昂走进营业部大厅。他站在门口,环视四周,大厅里熙熙攘攘,人来人往,都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都穿着职业正装,但神态举止却显得不够职业,有的一看就觉得素养不高。这些散乱的人群被分配在各个小组,除了主任有一个不大的办公桌和二三个平方的办公场地,其他代理人都没有自己固定的办公桌,所以自己一组的人都齐聚在主任的办公场地周围,就像一个个山头、帮派。

马元峰大步走向晓婕组,见许主任正与别人认真地说着什么,他站在办公桌旁,微笑地打了声招呼,“许主任。”

许晓婕转过脸,见马元峰穿着得体地站在自己面前,脸上顿时绽开美丽的笑容,“你好,马元峰。”然后对周围的人介绍说,“这是我们组新来的组员,马元峰。”肖涵柔热情地朝他微笑点头,表示欢迎,但其他几位都面无表情,只是微微颔首表示了礼貌。

周桐戴着一付金色镜框的眼镜,浓密的头发朝脑后梳,翻看公司已审核通过的给客户的正式保险书,连头也没抬,似乎根本没有听见许晓婕的介绍。马元峰睥视放在周桐面前的保险书,大约有二十几份,马元峰知道这是已经公司审核生效的保单,他一个人这个月已经做了这么多,马元峰忍不住朝他多看了一眼。

业务员没有固定的座位,马元峰就坐在周桐的身旁的空位,把箱子顺势塞进条桌没有拉斗的空屉里。“请你坐到别处。”一个礼貌而又冷漠地声音在他的耳边响起,他侧首十分不解地瞅着周桐的脸,这是公司大厅,又不是你的办公室,座位人人可坐。他疑惑地问:“为什么?”

“这是我的位置。你不能坐。”依然平静冷漠的声音。

马元峰正要与周桐理论,肖涵柔走了过来,拉了一下马元峰的手臂,凑在他的耳边悄声说:“这是周大师固定办公的座位,是公司规定的。”

这位是大师,这是大师的位置,马元峰连忙站起,连连道歉地说:“不好意思,我是刚来的新人,我不知道。”

周桐并没有抬头看他,依旧低头整理自己的客*户*资*料,只是略微和婉地应了一句:“刚来就要抢我的位置了。”

真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马元峰暗暗一惊,忍不住又侧首端视了周桐一眼。

晨会开始了,先有一位总管在讲台前暖场,让大家放下手里的事情,晨会开始了,全体起立。马元峰也随着大家一起起立,他以为要奏国歌之类的仪式,音乐响起,是一首香港励志的歌曲《真心英雄》,他眼睛一亮,这歌他听过,正在诧异,难道大家站着听歌吗?歌声响起,几乎所有参加晨会的人员同声唱起。虽然歌声不够嘹亮,但听得出每位在唱的人还是带有激情的,尤其是唱到“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马元峰明显感觉到大厅里歌声嘹亮了许多。

歌声完毕,一位身穿长袖白衬衣,系着真丝领带的三十岁左右的男子小步幅奔到前台,微笑着接过话筒,“各位同仁,早上好!”声音洪亮、有力,整个大厅似乎也有了回音。

“早上好!”大厅里大家一起呼应。

站在马元峰身边的许晓婕轻声介绍说:“他进公司仅一

年多一点已经升任主任了,下属有八十多人。三个见习主任。”

“晋升见习主任的标准是什么?”马元峰不解地问。

“招募到二十个保险代理人,连续三个月这二十个人的业绩考核达到公司要求。就可晋升见习主任。”许晓婕轻声地说。

讲台前主讲的主任正在慷慨激昂地演讲:“各位,我们大学毕业后汇聚在这里,我们没有自己的房子,大部分人还没有成家,我们依旧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我们已经奋斗了十多年,我们甘心吗?”他高昂起头,扫视全场,又大声地问,“甘心吗?”

场下有人大声回应,“不甘心!”估计是他团队的人。

“对,我们绝不甘心!为了我们的父母,为了给我们未来的孩子有一个宽敞温暖的房屋,我们拿起包冲出去,只有在蓝天下我们才有希望、才有未来。”主讲主任的话语充满激情,具有强烈的煽动性。演讲完毕,他获得了热烈的掌声。

晨会结束了,听完演讲,马元峰也颇为振奋,斗志激昂,问许晓婕:“许主任,我们公司的晋升体系是怎么样的?”

许晓婕靓丽的脸庞露出迷人的微笑,声音柔和地说:“你现在是见习业务员,考核合格后是正式业务员,然后是见习主任、主任,高级主任。”她指着不远处正与人谈话的人,马元峰知道那人就是今天上午晨会第一个说话的人,她凑近他的脸庞低声说:“他就是我们营业一部高级主任。”

马元峰侧首端视不远处的高级主任,四方脸,宽边眼睛,三十岁上下,大背头头发一丝不乱,一身质地精良的西装,深色的领带,马元峰知道九十年代戴领带还是很流行的,是白领的象征。虽然不太礼貌,但在保险代理人的职场,谈收入是不忌讳的,这工作很难做,没有收入的驱动是万万不行的,马元峰轻声问她:“他月薪一般多少呢?”

许晓婕右边的嘴角向下一撇,既讶异又敬佩地说:“三、四万。”为了让马元峰信服自己的话,补充说:“这么大的一个营业部,每个月的保费都是上千万,他怎么会没有这么高的薪水呢?”

三、四万的月薪,在九十年代初,中海一个中学教师的月收入也只有一、二千元。马元峰感佩地摇摇头,“确实厉害。”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收藏本站( Ct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