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日>科幻灵异>机甲与刀> 第1898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第1898章(1 / 1)

与之相对应的是,帝国早已启动的反导系统,发射了数以千计的拦截导弹,以及其它各式的拦截武器。

这是让所有人看起来都很违和的一幕,联邦以骥星河为精确打击目标,帝国反而是要不遗余力的保护骥星河。但好在此时的尘暴依然能够遮天蔽日,所以人们并不能清楚的看到这一幕,只能通过各处的各种屏幕上图示的信息,脑补出让所有人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的画面。

而更让所有人都不知道该如何形容的是,在众神山司令部基于骥星河的命令,发动了以骥星河为目标的导弹集火时,南天门司令部同样基于骥星河的命令,发动了以骥星河为目标的核打击。

东风-101,被称之为朗基努斯之枪的战略级核导弹。

虽然只发射了一枚,但其在异星大气环境内,依然能够保持超过三十马赫的超强速度,让帝国所有的反导武器都不可能拦截成功,特别是在众神山司令部正在进行集火的时候。

虽然只发射了一枚,但其搭载的十万吨当量的核弹头,却拥有着远超数百枚搭载了常规弹头的导弹,在集火状态下能够造成的伤害。

虽然只发射了一枚,但当超过两千架帝国机甲,为了防止骥星河从它们的拦截阵型之中杀穿,所以保持着极为密集的阵型时,就全都成为了活靶子。

刺目的火球瞬间膨胀至超过了一公里的半径,挤在一起的常规级帝国制式机甲,就像是蔚蓝星大海之中的鱼群一样,被突然张开巨口的鲸鱼一口吞下了大半。

相当于是有三架亲王甲作为防护屏障的骥星河,虽然身处于核爆相对中心的位置,却并未受到任何伤害。因为南天门以他为目标的核打击,不可能基于他所在的坐标进行精确打击。

经过计算之后的打击距离,让骥星河所控制的三架亲王甲,都不需要承受核爆时火球中心区域上亿度的超高温,就连核爆产生的冲击波,也因为大量帝国机甲的遮挡而有些波澜不惊的意思。

从这一点来看,帝国确实像是在全力以赴的保护骥星河。

超过两千架帝国机甲的阻截,在这一次的核打击中,能够保持机动能力的不足二十分之一,即便能够保持一定的机动能力,身处于其中的帝国猩猩也未必有能力再驾驶机甲拦截骥星河。

在核爆余威尚未完全消散的时候,就已经从亲王甲驾驶舱内出来的骥星河,并没有看到他想要看到的画面。

大地之上虽然出现了一个如同湖泊一般的弹坑,可弹坑的坑底却并没有猩造的金属存在,有的只是异星尘土之中的赤铁矿,被超高温熔炼而成的液体金属,以及沙尘凝结而成的晶体。

是因为他此时所在的位置,并非帝国跃迁基地的头顶,还是因为帝国的跃迁基地在更深的地下,所以这一枚十万吨当量的核武器,都没能削掉其皮呢?

骥星河并没有因为短暂的思索而停止动作,从亲王甲驾驶舱内出来的他,再次带着三架亲王甲开始了冲锋。

联邦对于众神山帝国跃迁基地的出入口,其实已经有了相对精确的分析,特别是在上一次的胜利之后。如果不是因为尘暴的原因,在上一次的战役胜利时,联邦就能够借助于制空权,以及地面部队对帝国占领区的压缩,直接精确跃迁基地至少三个出入口的坐标。

此时骥星河的冲锋目标,就是联邦基于种种情报,包括了以往的空中侦察、地面侦查,以及俘虏所透露的相关情报,综合分析得出的出入口所在区域。

类似于帝国对联邦六号基地坐标的精确,被局限在了两到三公里的范围之内。

骥星河选择的第一个侦查区域,同样是被精确到只有两到三公里的范围,虽然在理论上,必然建造了极多出入口的帝国,完全可以临时封死大部分的出入口,让获取了真正意义上出入口精确坐标的联邦,像是面对一只缩头乌龟一样无从下手。

可当联邦出动的是骥星河时,乌龟锁头也没有多少实际意义。

众神山司令部、南天门司令部等指挥机构,此时已经因为发动了核打击的原因,而失去了跟骥星河的直接通讯。但不计代价投入到众神山战区的各种空中侦察单位,却能够冒着核爆余威的影响,把骥星河依然在冲锋的身影传达回去。

指挥机构的人们,在看到骥星河冲出了核爆主要区域的时候,全都松了一口气。虽然南天门司令部发动核打击的时候,经过了极为精密的计算,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骥星河还在冲锋,真好。

获知了情报的指挥机构,又将骥星河此时真实冲锋的样子,传达给了正在各种防御性工事内等待核打击的人们。

这些人之前虽然听到了骥星河所下达的命令,也看到了骥星河冲锋的样子,但又有多少人真的相信,不知道第多少次孤勇冲锋的骥星河,真的会命令联邦以核弹头作为武器向他开火呢?

当事实摆在了眼前,并且骥星河还在继续冲锋的时候,无论是之前相信的人们,还是不相信的人们,全都沉默了。

还会有人在暗地里埋怨,骥星河强行开启决战,以至于所有人都要承受核打击的风险吗?

有没有,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骥星河还在冲锋。

相比于正在规避核打击的人们,正在参与众神山战事的人们,并没有因为这一消息而表露出什么明显的情绪。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收藏本站( Ct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