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里话外,锋芒都是在直指朱家内部所出现的问题。
朱元璋怒目圆瞪,瞪的眼珠子都快蹦出来了。
从刚才的反应来看,他其实已经有过预料,也认为藩王之间并不是兄友弟恭,许多人都在盯着太子的位置。
作为老父亲,他不愿意看到这一幕,而潜意识中带着逃避。
二王案发生至今,接近两月时间,从未想过该怎么认认真真的处理此事。
只想着怎么平息风波,保住朱樉和朱棡两位藩王。
从头到尾,朱元璋就像是甩手掌柜,所有事情都放权给蓝昭,让一个不满二十岁的孩子来处理这些事情。
的确,蓝昭处理的漂亮。
将二王案带来的负面影响最小化,又协助蓝玉猛攻西北,打的北方游牧民族再度退回蒙古。
在当地惩治屠杀贪官污吏,丈量田亩,还耕于民。
可这并不能完全解决朱家的问题。
清官难断家务事。
虽然说,朱家的家事,也是国事,但究其本源仍旧是家事。
群臣看出了问题,但碍于朱元璋的惶惶天威,谁又敢出来冒死谏言?
就连现在都没人敢说!
早年间封王戍边时,那些饱读诗书的臣子们就提出过藩王制度的弊端。
于国于民,皆无大用,反而会成为朝廷的巨大拖累。
朱元璋大概也清楚。
只是从几桩大案走下来过后,第一代的大明开国将领被杀的七七八八,剩下的那部分人又年老体衰,只有少数人能够带兵打仗。
蓝玉在捕鱼儿海一战荡灭了元庭。
若想彻底根绝边患,又岂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恰逢这时,二代将领又难堪大任,除去蓝玉和寥寥几个名将外,就只能把军国大事压在那些藩王身上。
增长了藩王权力的同时,也增强了他们内心的欲望。
现在还敢直接对朱标动刀!
蓝昭微微抬头,瞄了一眼朱元璋的神态。
惊愕、愤怒、恐慌还有悲切……
“老朱啊老朱,要是让你知道,你的好孙子和你的好儿子勾结起来,谋害你最喜欢的太子,你会不会和太子一起一命呜呼呢?”
“想来是不会的……”
“我还希望你能多活几年,只有你活着,我才绝对安全!”
这仅仅只是蓝昭的心声。
以前总是认为,老朱死了,朱标上台,什么事情都很好办。
可当经历过一些事情,仅限于史书上的观念也会随之改变。
人的生死,往往都不会由某个特定的人去改变,而是通过眼下的局势来进行最佳选择。
归根结底,生死永远是在手中掌握。
大人物也好,小人物也罢,无非就是在种种变化当中,寻求出最适合自己的那条道路,以此来确保能够活到最后。
假如真和以前那样,当个上不了台面的公子哥。
那么,命运前途都会交到别人手上,想争一争都没有余地。
蓝昭知晓一切大明会发生的事情,具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不敢说会推动这个封建帝国走向辉煌,但要让自己走向辉煌的人生顶端。
机会很大!
朱元璋走了大半人生,经历过无数波澜壮阔的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