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有收获,必须有付出。为了安抚美国,在出访华盛顿的时候,萧鼎昆与美国总统罗斯福达成了初步意向协议。随后,双方外交代表展开正式谈判。
七十年七月八日,帝国与美国正式修订了巴拿马运河管理协议。
在该协议中,美国承诺在一年内撤走部署在棉兰老岛达沃海军基地的舰队,将部署在澳大利亚的西南太平洋舰队削减一般,并且新建战列舰在服役后两年内不派往太平洋为交换条件,获准将运河船闸的宽度提高到三十七米,并且独自承担施工费用。运河通航能力提高之后,美国将在未来二十年内,收取百分之十五的通航费,最终收回扩大运河通航能力的施工费用。
当然,钱是小事,最重要的是,美国海军的主力舰吨位不再受到限制。
按照当时的技术标准,舰宽扩大到三十七米之后,战列舰的满载排水量可以提高到七万吨。
只不过,运河的通航能力不是说扩大就能扩大的。
当年年底,美国政府就完成了施工招标工作,次年初正式动工。按照初期工程安排,要到七十七年,即公元1945年年底,新船闸与新航道才脑脾工。后来,随着战争爆发,施工进度得已加快。
面对帝国的全面围堵,被渐渐逼入绝境的日本并未束手就擒。
除了积极开拓新的海外市场,寻找新的原料进口渠道,扩军备战之外,给大明帝国制造事端,减轻所受到的压力,是当时日本政府能够采取的唯一手段。
当年十月,朝鲜王国爆费乱,后经证实,为日本情报机构所为。
同月,在日本情报机构的扶持下“琉球王室成员”在夏威夷宣布成立流亡政府,并且声称琉球王国为大明帝国吞并,拒不承认当年琉球国王发表的内附宣言。
十一月,爪哇发生叛乱,数万民众在日本情报人员的唆使下围攻雅加达的帝国总督府。
十二月,南亚警察暴动,袭击了帝国驻孟买的陆战队军营。在持续数日的交火中,造成数十名帝国军人,以及上千名警察与平民伤亡。
出人意料的是,面对日本的挑衅,萧鼎昆竟然没有采取任何特别措施。
只是,这些事端最终促使涉外争端授权法在帝国议政院以微弱多数获得通过。也就是说,萧鼎昆获得了用军事手段处理外部冲突的权力!
这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权力。
当时,一些富有远见的政治家就已看出,在这项法案生效后,萧鼎昆不但从议政院手里接过了军队的调动权,还获得了发动战争的机会。或者说,获得了推动战争的能力。
明历五百七十一年四月十五日,一件改变了历史的重大事件发生了。
当天,帝国驻开普敦海军陆战队营地遭到不名身份武装份子的袭击,造成十一名陆战队官兵死亡,三十七人负伤。在交火中,有八名武装份子被陆战队打死。后经查证,其中三人为日本籍侨民。
随后,帝国陆战队在驻当地军事警察的协助下,突袭了三个日本侨民聚居点,并且搜缴了包括十五挺机枪在内的上百支枪械,数百公斤炸葯,以及用来制造炸弹的工具,引爆炸葯的**。行动中,军警与日本侨民发生冲突,导致二十一名日本侨民身亡,并且逮捕了五十多名涉嫌袭击军营的日本侨民。
消息传回后,帝国举国上下一片哗然。
几乎同时,日本国内也爆发了针对大明帝国的示威游行。当天晚上,一伙日本极右翼团体成员冲破警察设置的隔离线,向帝国驻日本大使馆投掷了自制燃烧弹。虽然此举没有造**员伤亡,但是帝国国内的战争呼声迅速达到了顶点。
次日,萧鼎昆在内阁首辅府宣布帝国进入紧急状态。
同日,日本政府发表公开声明,表示已逮捕袭击帝国大使馆的嫌疑犯,并且可以按照帝国与日本签署的引渡法案,在国内进行审判之后,将嫌疑犯移交给帝国司法机关。
可是,问题并没有这么简单。
当天下午,帝国海军南洋舰队接到了动员令。
同时,帝国国防大臣陈嗣海在国防部宣布,帝国海军与海军陆战队将于近期在琉球群岛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
此时此刻,已经升任“秋波”号驱逐舰舰长的白佑彬上尉正与两百多名官兵在茫茫大海上刻苦训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