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在这几天之内,白佑彬的心态从毫无把握渐渐变得踌躇满志,那么他在这场战斗中要面对的对手,美国海军少将金凯德则觉得前景越来越暗淡。
战争爆发前,金凯德上校在美国驻意大利大使馆担任海军武官。
这一职位,让他有足够的机会接触到最新的消息,以及一些非常重要的情报。说白了,海军武官就是拥有外交赦免权的情报人员,除了与所在国海军进行联络之外,还要负责为本国海军搜集情报。
当时,意大利已经脱离了协约国组织,而且与同盟国越走越近。
如此一来,金凯德成为了当时美国海军中,少数几个能够通过外交渠道获取最新战斗情况的高级军官之一。
透过大明帝国送给意大利的外交信函,特别是一些与战争有关的外交信函,金凯德对太平洋战场上的战斗有着比较深刻的了解,同时也对战场上出现的一些新式战舰,以及新式战术有着非常深刻的认识。
美国参战之前,他还写信给美国海军总司令金上将,要求加强对雷达的重视。
由此可见,这个年过五十岁的海军上校不但非常重视新技术,还非常清楚新技术对海战的影响。
当时,金凯德提交的一份关于“大东海战”与“萨兰加尼和巴西兰海战”的报告引起了美国高层的高度重视。从很大的程度上讲,正是金凯德在这份报告中提到了雷达与快速战列舰的重要性,最终促使美国海军订购了第二批四艘“南达科他”级战列舰,并且开始为战戒备雷达。
可以说,金凯德是当时初了在太平洋舰队里密切关注着西太平洋上战局变化的尼米兹等几位将领之外,美国海军中少数几个认识到了快速战列舰的重要价值的高级军官,而且这也让他成为了“速度派”地代表人物。
同样的,也正因为在意大利搜集到的重要情报。加上其明确的主张与观点。美国参战后,金凯德就收到了调令,其新职务为大西洋舰队第8驱逐舰舰队指挥官,并且同时晋升为海军少将。
在当时地美国海军中。能够由上校升为少将。已经算是了不起地成就了。
只是。随后发生地事情。多多少少都超出了金凯德地预料范围。
“关岛海战”中。太平洋舰队在金梅尔地指挥下。首先打垮了大明帝国第一舰队地第14舰队。结果却在以少打多地情况下。遭到对方第11舰队地重创。从而失去了夺取西太平洋制海权地机会。
虽然最终地战果显示。太平洋舰队是“关岛海战”中地胜利者。但是在战略层面上。美国海军却是实实在在地失败者。道理很简单。太平洋舰队地目地是夺取西太平洋地制海权。然后打败登陆日本地大明帝国陆战队。从而将战线控制在大明帝国本土防御圈地附近。结果。在两败俱伤地情况下。太平洋舰队不但没有夺取制海权。还无法向日本投送兵力。更严重地是。大明帝国地第一舰队能够在三个月内恢复战斗力。而美国海军地太平洋舰队最快也要到半年之后才能完全恢复战斗力。
“关岛海战”再一次证明了金凯德地观点。即在快速战列舰主宰地海战战场上。任何一种老式战列舰都逃脱不了被淘汰地命运。
收到战报地时候。金凯德一点都高兴不起来。
局势对美国极为不利,三个月之后,敌人将再次具备攻打关岛的实力,而美国海军无论在总体实力,还是快速战列舰的规模上都无法与大明帝国抗衡。另外,大明帝国的第二阶段战略动员已经全面展开,随着美国参战,肯定会在时机成熟的情况下开始第三阶段战略动员。相反,美国的战略动员才刚刚开始。没有一年到一年半的时间,美国地战争潜力根本爆发不出来。
战场上,敌人绝不会给美国一年的战争准备时间。
如此一来,就只能依靠太平洋舰队来获得这一年的准备时间。可是,太平洋舰队用什么办法争取到这一年的时间呢?
随后在太平洋舰队发生的事情没有超出金凯德的预料。
金梅尔在指挥“关岛海战”失利之后,被召回华盛顿,由尼米兹接替其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官的职务。随即,金上将与陆军参谋长马歇尔达成一致意见,在太平洋地区设立太平洋战区与西南太平洋战区。尼米兹任太平洋战区总司令。统一指挥该战区内的海陆两军,麦克阿瑟任西南太平洋战区总司令。
随后。太平洋舰队进行改组,在原来的基础上,组建第一舰队,第三舰队,第五舰队与第七舰队。其中,第一舰队负责本土西海岸到夏威夷群岛地海上航运安全;第三舰队常驻西南太平洋战区,由戈姆利中将任舰队司令官;第五舰队常驻珍珠港,由尼米兹兼任舰队司令官;第七舰队部署在阿留申群岛,负责北太平洋地航运安全,由西奥博尔德海军中将任舰队司令官。
显然,在这四支舰队中,第三舰队与第五舰队是绝对的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