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日>都市言情>巨浪> 第十四章群策群力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第十四章群策群力(1 / 2)

有了构想,并不等于有了作战计划。

在制订详细的作战计划时,白佑彬遇到了不少的麻烦,同时也得到了一个让他非常满意的助手蓝凌波。

去年年底,白佑彬率领第3舰队奔赴俾斯麦海的时候,蓝凌波获得了一次深造的机会。

当时,海军总参谋部需要更多的高级参谋,因此从几所海军的高等学府抽调了十多名教员,在青岛开设了高级参谋培训班。因为蓝凌波在总参谋部的表现比较出色,所以被委派去进行学习深造。

如果在以往,这类深造最多是让普通参谋拿到了成为高级参谋的通行证。

这次却完全不一样了,因为面向的是海军总参谋部与海军司令部的参谋军官,所以培训班不会教一些普通课程,而是把重点放在了几门刚刚兴起的学科上。比如,战场统筹学,军事统计学等。这些学科几乎都是在上次世界大战,以及这次战争爆发之后才有人提出来的,主要就是用科学的手段来分析战争,然后找出规律,再利用规律来判断战场上的局势走向,分析敌人可能采取的行动,以及己方应该采取的行动。

毫无疑问,几十年之后,这些学科都成为了军事学院的必修课程。

只是在当时,几乎没有一个将领认为可以用科学的手段来分析战争。说白了,大部分将领仍然认为战争是指挥官的事情,而指挥官的个人特点决定了战争的无规律性,又怎么可能从战争中总结出规律呢?

如果放在二百年前,这个说法没有错。

可是放在当时,就肯定错了。随着参谋制度的推广与普及,指挥官做出的决策很大一部分都是由参谋提供,或者在参谋的帮助下完成的,参谋在军事行动中的地位明显提升,而参谋并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集体。即便组成这个集体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地特点,可是集体本身是有规律可寻的。如此一来,军事行动就变得有规律可寻了。

最为显著的例证就是,在“萨兰加尼与巴西兰海战”中,李玉民忽视了日本联合舰队从苏里高海峡进入苏禄海,再绕道进入苏拉威西海。从侧面袭击主力战斗群的可能性。如果用军事统计学来分析,当时日本联合舰队有八成的可能走这条航线。结果,李玉民不懂军事概率学,或者不重视军事概率学,所以不但没有抓住歼敌的最好机会,反而在战斗中陷入被动。

后来。这一战例也成为了军事概率学教科书中地经典战例。

当然。军事科学并不是在这个时候才出现地。实际上。早在兵棋推演得到军队认可地时候。军事科学就诞生了。因为。从严格地意义上讲。兵棋推演本身就是一门极为严谨地军事科学。是利用战争规律。或者战争规则来推测战局发展地学问。只是。在当时几乎没有人认为兵棋推演是一门学问。

有了蓝凌波这个得力助手。白佑彬#x5f88#x5feb就理清了思路。

必键有两点。一是后勤保障。二是选择航线。因为选择不同地航线对后勤保障地需要不同。所以航线选择更为重要。另外。反过来。因为当时能够伴随舰队作战地快速综合补给舰只有四艘。所有后勤保障能力也影响到了航线地选择。

航线选择必须要兼顾两点。一是隐蔽性。二是利用洋流。

要想达到隐蔽性。就必须离开国际航线。走偏远航线。甚至是从没有航线地海域经过。只是。大部分国际航线都会兼顾到洋流。毕竟。顺着洋流航行。不但能够节约燃料。还能提高航行速度。

经过反复考虑之后,白佑彬选择了一条“大迂回航线。”

舰队从那霸出发,沿日本暖流的北面支流进入北海(日本海),再经津轻海峡进入北太平洋,沿北太平洋暖流向东航行,到达西经一百五十度,北纬四十度海域附近,沿北太平洋暖流地支流南下,随后借助加利福尼亚寒流的一条支流继续向南航行。到达西经一百三十度。北纬八度附近后,沿北赤道逆流(暖流)向东航行。最终到达科科斯海岭与马尔佩洛岛之间的海域。

这里就是白佑彬设想的决战海域。

任何一艘通过巴拿马运河,从大西洋进入太平洋的舰船都要经过马尔佩洛岛附近海域,而且按照传统思想,这里远离帝国海军的活动海域,是绝对安全的。因此,在此处设伏,能够将突袭的效果最大化。

确定了这条航线后,问题就出来了。

首先,这条航线的总航程达到了一万六千五百海里,而“皇帝”级战列舰地续航力只有一万五千五百海里“皇帝”级乙型战列舰的续航力只有一万四千五百海里。即便沿途可以利用洋流,使续航力有所提高,可是在到达战场之前,为了确保战舰有足够的燃油进行战术机动,所以在到达战场之前,必须进行一次补给。

问题是,帝国海军现在只有四艘快速综合补给舰。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收藏本站( Ct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