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与第11舰队的战斗彻底打掉了威利斯-李的信心。或者是威利斯-李也不太相信白佑彬会在第11舰队还有战斗力地情况下主动撤退,结果在第11舰队派出驱逐舰去俘虏美军落水官兵的时候,威利斯-李并没有采取行动。
直到十点过,第11舰队转向朝西北航行的时候,英国战列舰编队都没有赶来拦截。
以当时地情况来看,似乎双方都打累了,都打倦了。最后,只有二艘美军的驱逐舰远远的跟在第11舰队身后,尾随第1舰队航行到当天傍晚,确定第1舰队已经撤出战场之后,才转向离开。
二十五日傍晚,白佑彬让庞晋元发出了完整的战斗报告。
按照当时的统计,在“马克萨斯群岛海战”中,以第11舰队为核心的帝国海军舰队取得了击沉敌二艘战列巡洋舰,七艘轻巡洋舰,十一艘驱逐舰,以及七十四艘运输船只的巨大战果。同时,帝国海军舰队也在战斗中付出了一艘大型巡洋舰、二艘轻巡洋舰、四艘驱逐舰战沉,二艘战列舰遭到重创,一艘战列杰重伤,一艘战列杰轻伤,四艘大型巡洋舰遭到重创,另外还有十多艘战杰损的惨痛损失。
从战术层面上讲,白佑彬获得了一次不算光荣的胜利。
可是,从双方地实力对比来看,白佑彬能够在“马克萨斯群岛海战”中取得这样的结果,已经算是难脑粕贵了。当时,他要用四艘战列舰,三艘(实际上是二艘)“海龙”级大型巡洋舰,十二艘(实际上是八艘)“鲨鱼”级大型巡洋舰对付敌人的四艘快速战列舰,四艘老式战列舰,二艘战列巡洋舰。
可以说,换了任何一个人来指挥这场海战,都不会比白佑彬做得更好。
从战役的层面上看,白佑彬并没有获得胜利。
最关键的是,他没有能够拦截所有的美军运输船只。虽然击沉了数十艘运输船只,但是至少有四十多艘运输船只是因为损伤严重,无法继续航行,最终被美军抛弃的,而这些船只上的人员,以及一些重要物资都被转移到了其他船只之上。
另外,白佑彬也没有能够干掉敌人的战列舰。
四艘“衣阿华”级都在接受了三到五个月地修理之后重新服役。四艘“复仇”级战列舰也在到达布里斯班与悉尼之后接受了一个月左右的维修,随后就参加了西南太平洋上的作战行动。
从战略的层面上来看,白佑彬取得的胜利并不明显。
随着“声望”号与“虎”号战沉,帝国在印度洋航线的安全得到了有效的保证,且帝国海军不需要在印度洋上部署太多的护航战舰,为集中兵力,加强太平洋上的战略优势打下了基础。
四艘“衣阿华”级在短期内难以参战,确保了帝国海军在太平洋上地战略优势。可同时,四艘“复仇”级战列舰地到来,使帝国海军在西南太平洋上的进攻难度进一步加大,并且最终迫使帝国海军从第四舰队抽调兵力来加强第三舰队(第32舰队)地实力,以便与哈尔西指挥下的第三舰队抗衡(四艘“复仇”级战列舰都编入了哈尔西的第三舰队)。
最关键的是,美军的运输船队向澳洲运送了二十五个作战师的兵力!
二十五个作战师,相当于四十万大军。而当时美军在莫尔兹比港的防御部队只有五万人左右,部署在新喀里多尼亚的防御部队也只有八万左右。随着这二十五个作战师的到达,麦克阿瑟有足够的资本加强澳洲大陆外围岛屿链的防御强度,为帝国海军陆战队制造更多的麻烦了。
当然,从另外一个角度考虑,这场海战的意义还是非常重大的。
至少,麦克阿瑟没有得到三十五个作战师。能够在一场战斗中消灭敌人十个师的兵力,这恐怕是任何一场地面战斗都难以办到的吧。另外,到达澳洲的美军官兵中,有一万多名伤员,为了救治这些伤员,必然消耗掉大量的葯品,并且需要更多的医护人员。最重要的是,这些伤员对美军士气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
对交战双方来说,谁都不愿意承认失败。
二十六日,帝国的各大报纸,电台就争相报道了“马克萨斯群岛大捷”并且都强调这是帝国海军在太平洋战场上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这场战役将对今后西南太平洋战场上的战斗产生巨大的影响。
同日,美国国内的各大媒体(因为美国的时区比帝国晚了十来个小时,所以美国媒体的报道时间还在帝国媒体之前)也对这场海战做了详细的报道,并且都强调了美军向澳洲增援数十个作战师的情况,声明美军不但有能力守住西南太平洋上的岛屿,还有能力守住澳洲大陆。
因为舰队还在返航途中,根本收不到帝国本土的广播信号,所以白佑彬对国内的宣传情况并不了解。对他来说,总结这场海战的经验教训才是头等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