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日>都市言情>巨浪> 第六十二章承前启后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第六十二章承前启后(2 / 2)

懊级战列舰的主炮炮塔,以及配套设备的总重量超过了一千七百吨,炮塔与扬弹机构,以及弹葯舱为一个整体,由一台三百五十马力的液压马达驱动,可以达到每秒四度的水平旋转速度。

整体炮塔可以使扬弹机构进一步简化,减少了出故障的几率。

问题也同样突出,即炮塔的旋转机构相对脆弱,基座本身就承受了炮塔的重量,如果被穿甲弹击中,在巨大的冲击力作用下,很容易损毁,从而使炮塔丧失作战能力。

相反。“省”级战列舰采用了分置式炮塔,弹葯舱并不随同炮塔一起转动。

这种设计方式的弊端也很明显,首先会使扬弹机构,以及弹葯舱内的输弹机构更加复杂,容易出现机械故障。另外。要求炮塔与弹葯舱地结合部位极为紧密,增加了制造与加工难度。当然,好处同样明显,即炮塔可以做得“轻”一点,在使用相同承重能力的基座时,其基座的亢余度更大。即便被穿甲弹直接命中,也不一定会受到严重损伤。

两种不同的设计方式也体现出了美国与明帝国的工业实力差距。

采用分体式炮塔,必须具备大尺寸零部件精确加工地生产能力,需要更大的水压机,以及精度更高的机床。如果没有相当的工业实力,就只能采用整体式炮塔,痹篇分体式炮塔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打到这个时候“吉林”号与“缅因”号可以说是不分上下。

虽然“吉林”号占有一点优势。但是并不明显。由此也可看出“衣阿华”级与“省”级战列舰的性能确实在伯仲之间,很难分出高下。

另外“缅因”号上地美军官兵明显不如“肯塔基”号与“路易斯安那”号的官兵。

从炮击命中率上来看。“缅因”号的命中率不到百分之一,而“路易斯安那”号的命中率超过了百分之三“肯塔基”号的命中率也接近百分之二。

同样的“吉林”号的表现也不如“广东”号与“江苏”号。

打到七点之前“吉林”号挨了六次,击中对手九次。

这个战绩不算好,也不算差。

与“广州”号相比“吉林”号受到的损伤要小得多,除了右侧地二座副炮炮塔。以及四座速射炮炮塔被毁之外。并没有多大的损失,九门主炮都在继续作战。火控设备也没有受到损伤,舰桥内的指挥系统也安然无恙。

只是。“吉林”号的命中率就低得多了。

最关键地是,打到此时“吉林”号只让“缅因”号的b炮塔丧失了部分战斗力(因为炮塔卡住的位置正好使其炮口对准了“吉林”号,所以在整个炮战中“缅因”号的b炮塔仍然在继续开火),并且在其次要部位开了几个窟窿,并没有使“缅因”号完全丧失战斗力,更没有使其损失速度。

以当时的交战情况来看“吉林”号的表现也算得上是难脑粕贵。

在穿甲弹无法击穿敌舰关键部位装甲的情况下,即便能够多击中对手几次,结果也不会有多大的变化。

同样的“吉林”号无权擅自脱离战斗序列,也就无法缩短交战距离。

作为整个主力编队中,除了对付早就损失了一座主炮炮塔地一号目标舰地旗舰之外,唯一单独对付一艘敌舰的“吉林”号,能够在四十分钟内压制住对手,且自身没有受到多大地损伤,这已经算得上是不错的表现了。

也许“吉林”号地最大贡献是成功的牵制住了“缅因”号。

从整个交战序列来看,如果没有“吉林”号,那么“广东”号与“江苏”号就不能放手对付“路易斯安那”号。另外,位于“吉林”号后面的四艘“皇帝”级乙型战列舰也不敢放心大胆的去收拾四号目标舰,即“明尼苏达”号。

因为“吉林”号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所以杨定方才敢于采取丙断战术。

也许,连白佑彬都没有料到,改变僵局的是第42舰队里的四艘略显落后的“皇帝”级乙型战列舰。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收藏本站( Ct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