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日>都市言情>巨浪> 第二十四章警告在先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第二十四章警告在先(1 / 2)

史上,得克萨斯州南部地区来就是墨西哥的领土。首发

因此,得克萨斯州南部地区,以及相邻的新墨西哥州、亚利桑那州、以及加利福尼亚州南部地区是美籍墨西哥人聚居区。而所谓的墨西哥人,就是当初帝国殖民者与墨西哥土著印第安人的后裔,拥有部分帝国血统(这也是墨西哥人与拉美人的最大区别)。虽然在历史上,帝国多次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抛弃甚至出卖过墨西哥,从而导致墨西哥在政策上一直偏向与于美国结盟,而不是与帝国结盟。但是从民族感情上讲,帝国在墨西哥有着很大的亲和力,很多墨西哥人都保留着其祖先的传统与习俗,甚至可以在族谱上寻找到一些帝国大家族的印记。比如,此时墨西哥总统的直系祖先就是当年帝国的末代北美总督王聪。

与附近的城镇一样,科珀斯克里斯蒂的主要居民就是墨西哥人。

科珀斯克里斯蒂是得克萨斯州南部地区最大的城市,如果按照人口计算,则是该州第五大城市。另外,这里还是得克萨斯州南部地区最大的港口,是前往中美洲地区各大港口的主要航运中转中心。

上次大战结束的时候,科珀斯克里斯蒂还是一座小城市。

随后,一支勘探伍在这里发现了油田,并且采出了重油。#x5f88#x5feb该地区就成为了得克萨斯州最重要的化工中心。到这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候,该城的居民已经超过了五十万,且绝大多数都是化工厂的工人。

在美国参战以前,科珀斯里斯蒂的工厂都得到了扩建。

在美国政府本土工业规划中,科珀斯克里斯蒂是本土南部地区最重要的化工城市之一,并且与同样属于得克萨斯州地休斯顿共同成为了墨西哥湾西岸地区最重要的港口与航运枢纽中心。

随后,美国参,科珀斯克里斯蒂的建设再次扩张。

大量的化工厂平地起,而且几乎所有的化工厂都与军事生产有关。据不完全统计,战争期间,科珀斯克里斯蒂生产的炸葯就占到了美国炸葯总产量的百分之七,是美国第三大炸葯生产基地。另外,科珀斯克里斯蒂出产的化工产品占到了美国的百分之十一,是美国第二大化工生产基地。因为附近没有铁矿,所以科珀斯克里斯蒂一直没有成为造船中心,其仅有地船厂也只为运输船只提供维修与维护服务。

毫无疑问。这样一座化工城市肯是帝国海军地重点打击对象。

问题是。在安排战术地时候。白佑彬不不考虑生活在这座城市里地数十万墨西哥人。

从当时白佑彬掌握地情报来看。科珀斯克里斯蒂地化工厂中。有八成工人是墨西哥人。因为受到战时条件地限制。这些化工厂地污染问题都常严重。工人地平均寿命连五十岁都达不到。当时。美国还没有建立起完善地社会医疗救助体系。工人地病患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结果。该地区地劳资矛盾一直非常突出。

比如。在七十年(38年)。就爆发了十一次罢工!

在对付罢工工人地时候。被资本家收买了地警察直接用上了最残酷地手段。仅在当年。就发生了数十起工人与军警地恶性冲突。导致上百名工人死亡。为此。帝国政府还曾经多次照会美国联邦政府。要求美国妥善安排墨西哥裔工人地医疗保障。保证墨西哥裔工人地社会福利。

战争爆发之后。帝国各大情报局在这里地活动也非常频繁。

在七十五年(年),科珀斯克里斯蒂就发生了二百多起针对驻军,重要的工厂,交通枢纽中心,以及当地政府的秘密破坏与刺杀行动。虽然帝国从来没有承认这些事件是由帝国情报机构策划的,或者与帝国情报机构有关,但是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如果没有帝国情报机构在后面推波助澜,科珀斯克里斯蒂的人根本不可能搅起大风浪。

在执行这份作战计划的时候,姜瑞麟就找到了白佑彬。

情报军官的要求只有一个:尽量避免伤及平民,特别是墨西哥裔工人。

当时,姜瑞麟还给了白佑彬一份城区地图,上面明确标注了墨西哥裔聚居区,及墨西哥裔工人集中地工厂。

虽然姜瑞麟没有明着说,但是白佑彬知道,肯定有很多帝国情报人员潜伏在那些地点。

结果,在考虑作战计划的时候,白佑彬就提出,应该在炮击之前,向城区内散发传单,让工人提前离开工厂。另外,炮击重点是工厂,而不是工人聚居区。

毕竟,化工厂不同于别工厂,如果导致化工原料泄露,将造成巨大的污染。另外,化工厂的基础设施都比较复杂,在:)到破坏

难修复。只要摧毁了工厂,就基本上达到了作战目:

这一建议得到了杨方等人的支持。

问题是,怎么向城区内散发传单?

最后,这一问题#x5f88#x5feb就得到了解决。当时,姜瑞麟已经向雷霄霆汇报了相关地情报,而雷霄霆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将刚刚制造出来地第一批传单炮弹装上了运输船,送到了前线。

所谓的传单炮弹,实际上是一种特种炮弹。

炮弹内部装有一个陀螺稳定仪,当炮弹越过了弹道顶点,进入下降阶段地时候,连接在陀螺仪上的电合传感器自动启动,将弹体外的八片减阻弹翼弹出,使炮弹的速度迅速降低,同时抛掉弹头外的风帽。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收藏本站( Ct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