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这是奇迹,是我们完成的奇迹!
针对所谓的对国内高能物理、理论物理领域的孤立,王老师、李老师等人根本就不在意,觉得是一个芝麻绿豆的小事。
学术孤立又能怎么样呢?他们是以已经验证的理论,研究改变世界的尖端科技。
这才是一条正确的道路。
国际学术界的孤立反正是好事情,因为国际走的路线是错误的,大家各走各路就好了。
以后国际方向再扭转回来,理论和技术已经差距很大了。
现在的国际情况来说,科技代差一般只有几年时间,领先几年,后来者要追赶就不容易了。
现在他们已经是遥遥领先,估计再进行所谓的孤立,他们的领先时间就会继续拉长,而国际方再扭转回来,想要追赶就太难了。
所以大家各走各路,反倒是个很好的事情,他们也不用考虑什么理论、方向共享了。
这次三位老师到来就是为了新的实验,他们看到张硕团队上报的实验信息,抽了个空就迫不及待的过来了。
实验可是人为制造引力,实验参数需求并不高,并可能会有明显的现象,不就等于是研发出直接应用技术吗?
这简直太期待了!
张硕团队上报的实验信息中,可是有对于计算结果的标注,能制造出超过地球引力的引力场,完全可以支持制造飞行器了。
那会是一种完全依靠引力场起飞的飞行器!
听听,就很震撼啊!
这种飞行器真要造出来,直接领先国际两个时代,任何现有的飞行器都无法相比。
比如,战斗机。
什么原地悬停?垂直起飞?这就是正常的起飞方式!
不仅如此,技术还可以支持制造超大型的飞行器,甚至是真正的‘航空’母舰。
有了庞大的‘航空’母舰,引力战机,再加上正在研发的离子炮武器……
南天门计划就要实现了啊!
三位老师是真的聊了一路,而他们都迫不及待亲眼见证技术实验的一刻了。
……
王长利和吴建宁都有些不知所措。
实际上,三位老师和他们无关,不是一個部门,也插手不到科学院相关的事务。
但是,毕竟职级摆在那里,说话还是管用的。
另外,张硕也是同样的态度,认为被孤立不是什么大事情,只要研发走在正确方向就好。
所以,关键还是走的方向正确。
吴建宁和王长利一起离开,走出校门以后,就讨论起刚才听到的消息,“三位老师是来看实验的,而且还迫不及待的……是张硕项目组的实验?”
吴建宁念叨的说着,猛的瞪大了眼睛,“张硕的实验!不就是电磁力、引力关联验证?”
“不对,他们上次发布的成果少说,已经发现了明确的引力信号,而这一次再有进展……”
“可能是信号更加明确?”
他还是没敢往制造出引力场的方向,只想着信号更加清晰、明确,也就是验证了基础力关系模型。
这就已经足够了。
王长利也反应过来,他拧着眉头思索着说道,“所以说,基础力关系模型已经得到验证,基础力之间确定存在关系。”
“张硕教授的理论方向是绝对正确的?”
“肯定是这样!”
吴建宁有些激动的点头,又重复了一句,“一定是这样!”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张硕教授的研究方向,得到上级的全力支持,因为他的理论本来就是正确的,是已经得到验证的。”
“换句话说,我们以基础力关系模型方向做研究,或者是,单独研究混乱力场,方向也是正确的。”
吴建宁顿时充满了信心。
他过来跑一趟最重要的就是希望能确定方向的正确性,只要研究方向正确,被国际学术孤立似乎也没什么问题。
不,是一点问题都没有!
这反倒是好事了!
他们走的是正确方向,国际其他机构和学者走的是错误的方向。
在源点论的研究方向上,可以认为他们是成绩好的学生,而国际是成绩差的学生。
双方的成绩本来就有差距,结果差生还决定,以后不再和他们交流学习内容,然后一直玩儿,一直玩儿,就是不把心思放在学习上。
这样一来,双方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大。
等差生回过神儿,发现学习很重要的时候,差距已经拉开很大。
“到时候,高能所岂不就成为了混乱力场方向高能物理研究的前沿机构?”
“全世界相关的高能物理方向研究都要看我们……”
“我们会成为这个领域国际学术的核心,完全把核子组织、费米实验室等机构甩在身后……”
吴建宁想想都忍不住笑了出来,这简直太美妙了。
孤立好、孤立的好啊!
……
三位老师并不用特别招待,他们就是专门儿跑来看实验的,除了实验的话题,其他都不感兴趣。
张硕也就投入到实验准备的工作中。
实验工作并没有问题。
大部分工作还是姚启明、薛柏坤负责,包括实验前设备的调试,包括一些数据控制、检测控制,等等,实验修改参数主要牵扯到控制和稳定性的问题。
这其实是一个问题。
只要控制容易,稳定性就能保证,反之,不容易控制自然就不能保证稳定性。
现在的时间比原来控制容易很多,因为原来是制造5t以上的超强磁场,需要超高功率的电能供给,也需要超导技术支持才能制造出如此高强度的磁场。
这种强磁场,稳定性是不能持续保证的。
现在则只是制造不到1t强度的磁场,实验组把超导材料换成了常规导体,稳定性也就得到了大大增强。
媒介材料,也就是锂元素的活跃度要求也有所降低,稳定控制自然更容易了。
实验前一天,一切都已经准备妥当。
当天张说让大家好好休息,到第二天6点的时候,实验室又开始忙碌起来。
所有参与实验的人员都在对设备进行最后的检测。
三位老师也来的很早。
七点钟的时候,他们就已经来到了实验室,再次参观了实验设备,并询问工作人员检测情况后,他们就去了数据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