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写的很详细,足足有十几页。
常凯申强忍着怒意,将报告粗略翻阅一遍,到最后甚至根本没有耐心看下去。“娘匹希!”
“王奉小儿,这是动乱!这是造反!这是政变!”
戴笠站在一旁,只言不语。
他只负责搜集情报,至于怎么处理事件,并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
常凯申站起身,在屋内来回踱步。
他最怕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相比于‘攘外’,‘安内’才是心头大患。
这次事件中,太原兵工厂被抢走了各类机器设备七十余台,工人上千名,只要王奉稍加整顿,便可自造枪支弹药。
这绝对不是什么好事。
一旦地方军队掌握生产能力,自给自足,那么下一步就是脱离掌控.
狼子野心已经昭然若是。
气氛低沉之际,门外再次传来敲门声。
咚咚咚!
“进!”
何应钦推门而入,看见站在一旁的戴笠后,心中不免有些惊讶。
这位特务处处长,向来神出鬼没,行踪不定,就连召开重大会议,都很少能看到他的身影。
估计国内又要发生流血事件了.
常凯申转过头:“敬之,你来的正好。”
“报告在桌子上,你自己看看吧!”
何应钦皱眉,瞟了一眼身侧的戴笠,心中狐疑。
快步上前拿起报告,扫了一眼牛皮纸封面。
标题很长——《11月2日太原兵工厂事件详细调查报告》,下面还印着特务处三个大字、
何应钦心中咯噔一下。
翻开封面,里面的内容更是令人心惊。
几分钟后。
何应钦缓缓放下报告,支支吾吾:“委座.这.”
常凯申猛地一甩袖子,转身望向窗外:“敬之,你觉得应当如何处理?”
何应钦犯了难,心中不知该如何是好。
此次前来,专程为了津浦线防御战而来,在原订的作战计划中,华北战斗群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眼下王奉犯了如此弥天大过,估计会被革职查办。
战前换帅,实乃兵家大忌啊。
何应钦举棋不定,倘若顺了委员长之意,津浦战局将缺少一员大将。
至于为王奉开脱.
搞不好容易引火烧身。
“敬之,说说你的看法。”见没人回应,常凯申有些不悦。
何应钦顿了顿,缓缓道:“此间情况.卑职知之甚少,但在抗战大局之下,应当从长计议啊!”
常凯申皱眉,用质问的语气:“敬之,依你之见难不成要纵容此等行径?”
何应钦忙不迭为自己解释:“委座,眼下日本亡我中华之心,世人皆知,津浦一线危在旦夕,正是用人之时吗,倒不如分化其事权,也算作一番敲打。”
常凯申点点头,晋绥军兵败山西,实力不及往日的十分之一。
已不足为虑。
倒是当初自己下令编组的华北战斗群发展的有些超乎预料。
1937年11月9日。
太原城正式沦陷,守城部队已于8日夜晚突围。
包含大同,雁门关,茹越口,平型关,忻口,娘子关等一系列战役的太原会战,正式宣告结束。
中央军一部,向晋南中条山一带撤退。
阎老西带领晋绥军,在晋西临汾,吕梁一带苟延残喘。
八路军的去向就多了。
115师在晋东北开辟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在晋陕交接处组建晋西南抗日根据地,120师建立晋西北根据地。
129师挺进长治,晋东南等地立晋冀豫抗日根据地。
此时。
王奉已经率领队伍,行进到太岳山脉,预计再过两天,就能行进到长治城区。
看着赵方远递交上来的情报,王奉不禁有些感叹。
前世他曾拜读过某学者的著作。
山西抗战是复杂的。
几乎涉及到了全国所有的战争类型。
忻口的阵地战,平型关的伏击战,烽火烧遍了全省的游击战。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照应,在今后的战争中,很难再看到两股力量配合的如此默契。
“129师挺进晋东南”王奉留意到了一条消息。
日军攻下太原,接下来就是山西其他重镇。
下一步大概率是临汾,运城等地。
长治有太岳山脉隔绝日军,先打此地并非最优选择。
但日军可能会来迟,但绝对不会缺席。
在战争到来之际,有一个坚实稳固的盟友异常重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