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增加25%的战斗修正后,还能享受国策效果。
在士兵素质上,真正跨入到精锐行列。
拂晓时分。王奉正要吃早饭。
走到桌子前,将上面的作战地图掀开,从大衣兜里掏出一把勺子,随便在身上抹了一把,就当是清洗过了。
为了能更好的获取战场视野,他直接将指挥部安设在交战一线,距离池河不过五百米。
一线吃不到什么好的,作为全军长官,只开了一盒缴获过来的日本行军罐头。
比起其他同僚,确实差了很多。
1935年,南京军政部曾下发过国军伙食标准。
——每人每天大米1.5斤,罐头肉4两、干菜2两、咸菜2两、食盐3钱、酱油4钱。
这还是普通士兵,军官的伙食标准更高。
听着挺不错,其实就是扯淡。
反正王奉当初是没吃这么好过。
这样的伙食标准,仅局限于中央军嫡系,调整师,或者教导团。
普通部队,和地方军阀部队的兵,能有口米饭吃就已经很不错了。
眼下刚开战没多久,国军的后勤体系已经要撑不住了。
在徐州逗留的一天,各部队都驻扎在城郊,王奉曾亲眼见过川军部队的伙食。
总的来讲就一句话,找到什么吃什么,不饿死就行。
以至于后来,八路军战士的身体素质,要优于绝大部分国军士兵。
赵方远快步走近,宋文杰不在,他这个总参谋长,比军事主官还要忙。
王奉好歹有时间坐下来吃口饭,赵方远拿着块饼子边走边吃。
“长官,31军来报!”
“念!”
“近期日寇活动频繁,据可靠情报,已向明光地区大幅增兵,17日夜,日军以优势兵力,在坦克,飞机的掩护下进攻明光城,我部暂避其锋芒,将主力部队转入马岗、梁山一带。”
王奉手中的勺子一顿,立马展开桌上的地图。
日军已经占据明光,相信用不了多久,就会对池河西岸发动攻击。
真正的阻击战要开始了!
“战防炮部署下去了吗?”
赵方远:“已经部署完毕了,士兵基本熟练了操纵方式。”
王奉再三叮嘱:“所有战防炮分散隐蔽布置在阵地侧后方,不要放到最前面。”
理论上讲,这款德国战防炮的最大射程,在四公里左右。
但这是一款反装甲武器,动能会随着飞行距离的增加逐渐削弱,就算有光学瞄具,也没有谁会傻傻的卡着极限射程使用。
通常来讲,德制37mm战防炮,在五百米上能击穿48毫米的垂直装甲。
显然就凭日军孱弱的超轻型坦克,在战防炮面前和纸盒子没区别。
可以再往后放一点。
赵方远心中暗自记下。
战防炮对于中国军队来说,是个稀罕玩意,只能在少数中央军精锐部队中见到。
具体的操作战术,尚属一片空白。
1月23日拂晓。
天空中下起了大雪,士兵窝在战壕内,握紧枪支的双手冻得通红,只能不停地搓手掌,向手心里吹热气,才能勉强保障关节正常活动。
王奉裹紧毛领子大衣,缓缓走出指挥部,阵阵寒风吹过,大衣领口的绒毛轻轻晃动。
根据侦察兵汇报上来的消息,河对岸日军集结速度加快。
在俯瞰视角上,已经能在十公里的边缘处,看到零星几名日军士兵。
估计这两天就会发动进攻。
赵方远:“和31军的电话线已经接上了,他们那边的情况好像不容乐观”
王奉叹了口气。
这场雪来的太突然了。
自己手下部队都是山西人,北方兵能适应的了雪天作战,加之在长治修整时,特意训练过冬季作战。
对整体战斗力的影响很小。
第31军就不一样了。
广西兵,如果不出省的话,半辈子都见不到一次雪。
关于南北方哪里更冷,王奉也说不清楚,但雪地作战,可不只是能耐寒这么简单。
“参谋部加强与友军的联系,有情况及时汇报!”
赵方远:“是!”
王奉跳进战壕内,士兵转过头,纷纷打招呼:“长官!”
“长官好!”
嘴上招呼着,双手仍握紧步枪,并没有站起来敬礼。
“加强警备,别让小鬼子抓了破绽。”
说罢,回头看向赵方远:“通知炊事班,马上要打仗了,整点热乎的给弟兄们发下去。”
赵方远应了一声。
大雪还在下着,呼啸的狂风在耳畔响起,士兵们不自觉的缩了下脖子。
新兵满脸狐疑:“这鬼天气,小鬼子能来吗?”
一旁的老兵搓搓手,脸冻得有些僵硬:“你一场仗都没打过,当然不懂了。”
“日本人就喜欢在这种天气搞突袭,鬼的很!”
新兵好奇道:“老哥,你打过几次仗了?”
提起过往战绩,老兵一脸骄傲:“老子当初,可是跟着长官一路从忻口打到了娘子关。”
说着,拍了拍手中的三八式步枪。
新兵一脸羡慕。
几轮作战下来,部队武器稀缺,再加上许久未曾与日寇交战,缴获不上来装备。
即便是第一‘红旗’山地战术兵团,也掺杂了一部分晋造步枪。
统一派发给新兵,老兵依旧是清一色的‘三八大盖’。
“鬼子来了!”
“鬼子来了!注意隐蔽!”
二人闲聊之际,阵地上忽然响起道道喊声。
新兵有些紧张,立马抄起步枪向前瞄准。
老兵打量了河对岸一眼,随后行动不紧不慢。
握拳,松手,握拳,松手.
一直重复这两个动作。
同时叮嘱身旁的新兵:“小娃儿你先别急,鬼子还有好远,快活动活动手指,一会别冻僵了,扣不动扳机就出大事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