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等了一会儿,翻开了自己的本子。
“路校长您好。我叫沈玉楼。是一名新闻学专业的大二学生。很荣幸能在我外出采风期间,接触到感兴趣的人物。也很感谢您愿意接受我的采访。”
“采风?你是从外地来的吗?”
沈玉楼点点头说道:“我是从隔壁省来的。对于帮助山区孩子,我有很大的兴趣。我想让你成为我采写作业的主人公。个人认为从您这里我会得到不一样的答案。”
“为什么这么觉得。”
沈玉楼想了想,语气颇为自信:“或许可以称之为,一名记者的直觉。”
路晚舟回以笑容,欣然接受了他所有问题,将自己所知道的,自己未来想做的,这些学生到了学校后学校大致会安排什么计划都告诉了他。
如果沈玉楼有哪里不了解,路晚舟还会给他在解释一遍。
他欣赏有勇气的人,或许会被拒绝,但这种精神值得他学习。不去问,不去做,怎么能够知道结果呢。
沈玉楼将自己想要了解的信息全部记录下来,旁边还放着录音笔。
正常对话谈得很顺利,沈玉楼的采访方式还不太熟练,却有着自己的想法。并没有出现争锋相对的情况。也没有说只是路晚舟一人在那里说。
他也适当的对路晚舟所说的发表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这些观点给路晚舟也带来了很多的提示。
在未来,希望班的建设也会因为这些小小的提示,有一些改变。
“你要吃饭吗?”路晚舟看时间不早了,马上就到吃中饭的时间了,于是朝着沈玉楼发出了邀请。
结果,被直接拒绝了。
“路校长谢谢你,我还得赶回基地。基地有饭就不麻烦您了。”
路晚舟摊手,“行吧。”
中午吃完饭,路晚舟坐着易玖善的车回去了。
记者们速度很快,下午两三点就发表了文章。
路晚舟看到的时候正巧在跟老师们开会。
周倩用ppt演示本周将要做的事情,以及小学部本周的学习计划。
路晚舟手机响了,看清楚上面的来电信息后,路晚舟打断了讲话:“周老师,抱歉请稍等一下。”路晚舟道歉后,接了电话,“崔局长?”
崔运军在电话那头笑呵呵,“小路呀,恭喜恭喜呀。真给咱们云溪长脸。”
路晚舟还有些懵,顺着崔运军的指引,打开了热搜。
云溪本地模块,第一条就是今天早上的签约仪式。
但下面第三条名字确是,路晚舟的个人词条。
他点进去,就看到自己早上站在台上的照片。
网友们的评论也很疯狂。
(这校长是上辈子拯救了世界吗?竟然不是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