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日>穿越历史>明末大军阀> 明末大军阀 第420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明末大军阀 第420节(2 / 2)

崇祯帝冷哼了一声,说道:“可是在朕看来,刘阁老还是杀人太多了,那些犯官至少不用诛三族啊。”

刘衍却并不这么认为,说道:“自古至今,没有不流血的变法,只有用鲜血和人头铺就的变法之路,才能一番坦途,这就是变法的代价,也是挽救大明的代价!”

崇祯帝闻言骇然变色,一旁的王承恩也是瞪大了双眼,显然刘衍所言完全颠覆了二人的认知。

可是崇祯帝、王承恩仔细一想,刘衍所说的确还是很有道理,一时间又无法反驳。

片刻之后,崇祯帝说道:“事已至此,朕也不说什么了。只是在军改之策全面落实之后,朝廷以何种办法保证兵源?”

对于这一点,刘衍早就有了预案,便抱拳说道:“陛下,臣准备在全面落实新政、军改之策后,在我大明各省颁布一部法典,名曰:《兵役法》,在全国推行义务兵制,也就是说,我大明要仿效强汉之策,实行全民皆兵之策!”

崇祯帝顿时瞪大了眼睛,一时间惊得说不出话来。

过后,崇祯帝问道:“现在大明各地,包括陕西、甘肃,以及南面的两广、云贵各地都在落实新政和军改之策,可是朵甘思宣慰司和乌斯藏怎么办?难道也要与内地一样,实行新政和军改之策?”

所谓朵甘思宣慰司是大明对后世四川省西部、云南省西北部、西藏自治区东部和青海省西南部的统称,也是大明在这个区域内设置的最高军政管辖机构。

据《明史·志第十六》记载,大明疆域“计明初封略,东起朝鲜,西据吐番,南包安南(越南),北距大碛,东西一万一千七百五十里,南北一万零九百四里。这其中就包括了朵甘思宣慰司和乌斯藏在内。

而大明对藏政策主要形式便是洪武年间制定的,在藏内设置羁縻性质的都司、卫所等军政机构,封授当地僧俗首领担任官员,永乐至正德以册封僧俗首领为主,受册封者定期朝贡。

大明在确定藏族地区的都指挥使司、卫、所的行政体制后,陆续委任藏族首领担任都指挥使司和卫所的官职。最初,大明是封蔡巴、羊卓、止贡、嘉玛等故元万户府首领为乌思藏的行都指挥使或都指挥佥事等职,对帕木竹巴家臣中的内邬宗、桑珠孜宗的宗本则称为寨官。

后来在了解帕竹政权的情况后,大明就开始任命帕竹政权的主要宗本为乌思藏行都指挥使司的官员,并且进一步在内邬宗和仁蚌宗这两个最大的宗设立了行都指挥使司。大明在藏族地区封授的指挥使、都指挥使佥事、千户、百户等官职都准予世袭,但是重要官职的袭职要经过皇帝的批准,并换发敕书和印信。

只是在嘉靖朝的时候,蒙古人从北面入侵青海地区,史称鞑靼土默特部或西海蒙古部。

而到了万历朝以后,大明对边疆控制日益松弛,蒙古人攻占了整个青海草原,朵甘都司和乌斯藏相继废弃。

到了如今,朵甘思宣慰司和乌斯藏基本上已经是独立的状态,此时崇祯帝如此发问,显然是有意收复这两块失去的领土。

刘衍对此心知肚明,以如今大明的财力和军力,收复乌斯藏和朵甘思宣慰司并不是不可能的,只是这两个区域暂时还不是刘衍的首选目标。

眼下的当务之急,依然是稳定大明内部,先完成各地驻防军的筹建,稳步在各地运行新政之策,然后是收复辽东,先将满清这个毒瘤铲除,随后刘衍才会将目光投向西面。

于是刘衍说道:“陛下放心,在臣的计划之中,不光要收复我大明的失地,还要恢复汉唐故土,要重建我华夏的荣光!”

“所以,不管是朵甘思宣慰司还是乌斯藏,都要实行新政和军改之策,绝没有例外!”

崇祯帝心中充满了震惊,今日刘衍带给自己的震惊一波接着一波,许久之后才说道:“刘阁老如此说,朕,便放心了!”

第五百九十九章 义务兵制

数日之后,刘衍召集国防部尚书田辉叙、装备部尚书荀景云、财政部尚书岳明、参谋部尚书陈新甲四人议事,几人在内阁官署召开了一个会议,开始商议在全面落实军改之策后,推行新的兵制之策。

以往大明的兵制基础便是卫所制度,可是如今军改已经在全国范围落实,除了福建之外,全国的卫所基本上都已经被裁撤,朝廷以驻防军替代了卫所兵镇守地方,以国防军作为机动兵力,实行对外征伐。

可是随之而来便产生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大明的兵丁如何征召,是采用之前与卫所制度并行的募兵制,还是采用与卫所制度相仿的征兵制?

此时在内阁官署内,刘衍并没有一上来就确定基调,而是开始给岳明、田辉叙、荀景云、陈新甲四人讲起了大汉的兵制。

其实大汉的兵制并不复杂,至少与后世隋唐、元明的兵制相比,还是比较好懂的,说白了就是四个字:全民皆兵。

用后世的话讲,大汉实行义务兵制,只要是年纪在征召范围内的男丁,都要无条件的服从兵役。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制度,让大汉保持了充足的兵源,再加上大汉强悍的兵工体系,以及彪悍的民风,使得汉军保持了长久的强悍战力,国恒以弱灭,独汉以强亡!

哪怕到了汉末之后,大汉也依然可以吊打周边胡组。

所以,此番重新制定大明的兵制体系,刘衍便准备效法大汉的兵制,重新拟定大明新兵制。

此时在内阁官署内,刘衍与财政部尚书岳明、国防部尚书田辉叙、装备部尚书荀景云、参谋部尚书陈新甲四人商议了足足一个多时辰,众人先是从参照大汉的征兵制度入手,将大汉的征兵制度梳理了一番,而后才进入正题,开始商议重新制定大明兵制之事。

装备部尚书荀景云沉声说道:“阁老,如今朝廷的卫所制度已经算是彻底终结了,各地的驻防军和朝廷的国防军如何补充兵力,天下百姓如何参军,朝廷亟需一个方略制度,不知阁老准备从哪里入手进行改良?”

虽然荀景云、田辉叙、陈新甲三人都是知兵的,从梳理大汉兵制中也有不少的心得,可是面对刘衍,三人却都不敢随意发表意见,都想着先让刘衍确定基调,然后三人再从旁查漏补缺,如此最终确定大明的新兵制。

三人的“小心思”,自然瞒不过刘衍的眼睛,此时刘衍笑着说道:“如今国朝的国防军、驻防军各部的编制,可以说已经很完善了,每一军、每一营,都是由鸟铳手、骑兵、炮兵和各种辎重兵马、辅助人员组成的合成军伍,在战力上已经凌驾于周边各部,所以现有的国防军、驻防军兵种配比和大军建制不需要调整,朝廷需要做的,只是为国防军、驻防军各部拟定一个可以持续补充兵力的征兵制度而已。”

“同时本公此番改良的用意,便是以律法的形式规定明军将士的晋升体制,并且将征兵制度系统化、制度化,将明军各部的考核制度严格化!”

刘衍话音刚落,国防部尚书田辉叙便微笑着点头,对刘衍的意思非常赞同,如今明军各部全都是由当初的新军“扩编”而来的,可是大军扩编之后便算是开枝散叶了,各部将士如何晋升,大军兵源从何而来,国防部要如何征召新兵,这些在如今的朝廷中,其实是没有一个定论的。

所以对于田辉叙来说,大明的新兵制不光要解决兵源问题,还要一揽子解决眼下军中的各种问题才行。

一旁的参谋部尚书陈新甲也是微微点头,其实眼下大明兵马制度的一些缺失,自己也是能看出端倪的,只是却始终抓不住重点,想不出对应的策略,所以一直没有向刘衍禀报。

如今刘衍召集众人前来商议此事,可见刘衍多半是有了全盘的对策,陈新甲也很想听一听刘衍的办法,眼神也变得期盼了起来。

不过财政部尚书岳明此时心中却有了一丝担心,微微皱眉,问道:“阁老,此番如果对征兵制度进行改革,阁老能否说得具体一些?”

国防部尚书田辉叙、装备部尚书荀景云也是微微点头,显然二人也是非常关心细节,毕竟日后征兵制度改革完毕,负责具体事务的便是二人自己,能否保证大明军队战力的持久强悍,二人是非常关注的。

于是刘衍也不再绕弯子,直接拿出了一份方略,这份方略一式四份,将四份方略分别呈给了财政部尚书岳明、国防部尚书田辉叙、装备部尚书荀景云、参谋部尚书陈新甲四人。

四人急忙打开看了起来,只看了一会儿,便被刘衍的谋划所震惊了。

此番刘衍制定的征兵制度改革,直接将原有的义务性质的服徭役,改为全民征兵制,也就是义务兵制!

按照这份方略中的具体规定,将兵役和徭役区分开来,百姓有服徭役的义务,具体细则照旧,但是百姓不必像原来那样每年服兵役,而是改为由朝廷花钱招募,大明所有的适龄男丁都要在每年花一定的时间进行军事训练,将大明的所有适龄男丁作为预备役兵员。

并且,刘衍将大明各地府县男子服兵役的年纪改为:十五岁至五十岁,由此便将明军的兵源范围扩大到一个很恐怖的数量,从而保证了明军兵源的源源不绝。

在刘衍制定的这份方略中,大明各道、府、县内,凡是年龄在十五岁到五十岁的男子,都要在农闲的时候参与国防部设立在各县的征兵司办事处组织的训练,为期三个月,根据其擅长的技巧选拔为鸟铳手、骑兵、水师、炮兵等,训练不达标着返回原籍。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收藏本站( Ct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