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突发惊变
中平五年,二月。
营帐内,张虞坐在由毛皮铺盖的交椅上,手里握着有关匈奴叛乱的历史公文。
“建光元年,度辽将军与南匈奴……讨击鲜卑,还复令屯列要冲,新降匈奴恨征发繁剧,遂以阿族为首反叛……。”
张虞忍不住叹息,说道:“叛者誓死不降,皆赴河水溺死,实令人生畏。能逼胡民至此,盖如孔子所言,苛政猛于虎。”
为了能找到并解决匈奴反叛问题,张虞找到可以搜集到的资料。通过早期的公文反馈,张虞不得不承认一个问题,东汉对匈奴兵的过度使用,引起了匈奴人上下的反抗。
东汉开国,建立起以募兵制为主体的军事体系,募兵注定了钱财耗费巨大,为了能与北匈奴、鲜卑作战,并节省募兵支出,故会过度征调羌人、匈奴人出征。常年以往下来,羌、胡在忍无可忍下,最终爆发反叛。
眼下匈奴国人都能无视单于身份,直接将其斩杀,推举新的匈奴单于,足可见匈奴国人对繁重兵役的厌恶。
说着,张虞放下公文,询问左右道:“今若平复匈奴,为防匈奴复叛,不知诸君有何见解?”
庾嶷手里捧着温水,思索说道:“君侯,以嶷之见,匈奴虽生性剽悍,但与汉民而言,同为百姓,欲令百姓不叛,不仅要轻徭薄赋,还需安抚人心。”
“仅凭宽厚不够,需以兵马威慑,才能恩威降服匈奴。”张辽说道。
张虞看向柯比、什翼,饶有兴趣问道:“你二人有何见解?”
听多了汉人治理匈奴的建议,张虞很想听听鲜卑人的见解。
柯比迟疑良久,说道:“君侯,匈奴人居于河谷之中,若是聚众作乱,则兵马难剿。故君侯欲降匈奴,不如仿我部之法,岁岁发骑进掠,或掠民为奴,或徙至辽阔之地,或能令匈奴人难以作乱!”
张虞微微颔首,柯比这话虽然糙,但却为好方法,匈奴人大量生活在山沟沟里,若是反叛起来,以汉人方式用兵,其实很难清剿。倒是用鲜卑人劫掠方案,反而能让匈奴人难受不已。
另外,张虞其实不愿见匈奴人生活在山沟沟里,匈奴人本就是异族人,与汉人的习俗与语言都存在差异,高层容易汉化,普通百姓却很难汉化。
“什翼呢?”
什翼挠了挠头,说道:“仆以为君侯可用治兰氏、左南二部之法,以来治理匈奴。”
张虞抿嘴不语,心中不由怀念在中原结识的钟繇、杜畿等人,并州地区武德很充沛,但是在文化、制度层面实在是落后不少。
他至今治理胡人的政策仅能谈成手段,而不能说有成体系的制度。
如治理什翼、步禄狐突利这种胡人,张虞使用授封部落方式,让他们臣服自己;对于左南部,张虞采取联姻方式,并分盐利于呼衍氏;兰氏部的话,张虞使用拆分方法,确保小部落首领的利益。
同时为了防止自己调离之后,人走政息,张虞利用钱财招募部曲,以达到多维度的控制。
而眼下张虞为何会思虑治理匈奴的方案,就实话而言,张虞有考虑在是役之后取代王柔,毕竟护匈奴中郎将官职,不仅兵马可以合法扩张到两千五百人,另外有权利治理匈奴。
“诸子所言皆有道理!”
张虞笑了笑,说道:“今后如能治匈奴,我当用诸子之策。”
郝昭问道:“君侯,眼下我军屯兵至兹氏已有十日,各部兵马齐备,不知何时才能进军平寇?”
张虞从椅上起身,说道:“匈奴贼人兵众,今聚于大河左右。我军兵马不足两万,若与匈奴叛军交手,无必胜之把握。故使君深思一番,纳我固守之见,欲待匈奴兵马力衰,再与之匈奴交手。”
郝昭沉吟了下,说道:“既然如此,岂不是收复左国城之后,今后还需兵渡过大河,至河西征讨匈奴叛军?”
“说不准!”
张虞负手踱步,说道:“或许会迎奉于夫罗至左国城继位,之后以招抚之法,安抚反叛匈奴诸部。若是渡大河进剿休屠部,战事将会持久,非短时所能平。”
在张虞说话之时,郭缊却走至帐口,朝着营帐里探头,伸手招呼张虞,显然有要事来找张虞。
“诸子归营操练,我稍后至营中巡视!”
见状,张虞吩咐了下,便出帐去寻郭缊。
“郭府君有何要事?”张虞问道。
郭缊神情不太好看,说道:“济安,今下临时有变,恐需出兵了。”
“为何?”张虞诧异道。
郭缊指了下路,说道:“今张使君来人相招,你我路上慢慢商谈此事。”
前往大帐的路上,郭缊压低声音,说道:“济安有所不知,刚刚河东有紧急军情来报,言西河流民受黄巾余党郭泰蛊惑,在白波谷起事反叛,今劫掠河东乡野,从者已有万余人,观其声势将会坐大。”
张虞神情为之一变,说道:“白波军寇河东,若与匈奴贼军联络,贼人之势将不可制矣!”
“然也!”
郭缊神情郁闷,说道:“今下使君为此而忧,若按旧策固守,坐视匈奴叛军退散,恐还需一两月。但白波叛军不可忽视,若是与贼寇联合,不仅匈奴叛军难散,更会令白波军北上劫掠太原。”
闻言,张虞暗骂了声‘艹’,对东汉朝廷都无语了,莫非不懂安抚流民吗?
今下匈奴叛乱刚发生没多久,历史留名的白波军就刷了出来。并州人口本身就不多,兵力不足两万,对付匈奴叛军本身就吃力了,现在还冒出白波军,眼下不想出战都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