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变色龙—张虞
“数年不见,济安已成我辈之人!”
袁术为张虞倒酒,笑道:“济安虽未能升迁至中郎将,但能被陛下拜为西园校尉,与曹孟德、袁本初、赵稚长(赵融)等人并列,今后前程当不可估量,可谓年少有为。”
从宫中出来,张虞本因不能升迁中郎将,至地方征讨盗贼而郁闷。但经袁术的介绍,张虞才知道他能拜为八校尉,在官职层面上而言,可谓大跃升。
西园校尉有八人,刘宏今时仅委任了五人,即蹇硕、袁绍、曹操、赵融四人,加上张虞的话,其恰好满五人。
而以上这些人不是刘宏的亲信,便是久任两千石之人,袁绍、曹操二人不用多说,赵融则是凉州汉阳人,今任光禄大夫。
光禄大夫之职为天子身侧近臣,掌管论议之责,两汉九卿在升任之前,大部分会在光禄大夫这职位上过渡下。而刘宏选用光禄大夫赵融出任西园校尉之一,足可见西园校尉非是寻常校尉所能比。
而张虞能以二十余岁之龄出任西园校尉,相较三十四年的曹操,年近四旬的袁绍,足以受得上袁术所给予的‘年少有为’四字。
张虞双手持樽,恭敬说道:“虞能有今日之官爵,多赖袁君于京中奔走,虞莫敢忘袁君之恩。”
闻言,袁术脸颊上的肥肉皱了起来,笑道:“举手小事,济安能记得,倒是有心了!”
人到中年便发福,袁术常年喜饮蜜水,又不经鞍马之事,今下自然难逃此定律,其脸颊发腮,身材浑圆了圈。
张虞向袁术敬酒,说道:“虞初入雒阳,被陛下授予校尉,听候蹇硕统率,而闻大将军同受蹇硕都督。虞试问袁君,往后不知如何行事?”
袁术沉吟了下,问道:“济安所言是为何意?”
张虞压低声音,说道:“我见陛下时,陛下曾让虞面见董侯,而我观董侯与蹇硕关系密切。虞虽在边疆,但却有闻近期立太子之事,陛下为此而犹豫。”
见张虞有这般言论,袁术惊奇了下,笑道:“济安不仅知兵势,同晓时局,见识果然不凡。”
顿了顿,袁术问道:“济安既知太子之事,不知济安有何思虑?”
张虞摇了摇头,说道:“虞深受袁君大恩,今立储君之事,自当以袁君之见,从袁公之意。”
为了避免深陷政治风波,张虞不得不为自己披上袁氏门人的身份,自己不主动站队,选择站队袁氏。
袁术眼眸里露出赞许之色,他之所以会帮助张虞,除了张虞能力出众外,更是张虞识趣,在站队问题上不含糊,永远以袁氏意见为主。
袁术喝了口蜜水,说道:“何氏与董氏,是为何氏势力强大,今无需多疑,可从何氏为主,以史侯为储君。然我袁氏不必急于表态,让何氏与董氏多斗上几年,待形势分明之际,再做决定不迟!”
所谓董氏,其实便是刘协以及刘宏。何进位高权重,刘辩之母何氏为皇后,双方立储争执起来,必然是场恶斗。
袁氏四氏三公,不提家主袁隗今转为后将军,袁基、袁绍、袁术同辈三人是为朝中翘楚,皆任两千石高官,且袁术、袁绍两兄弟更手握兵权。
故以袁氏今下的权势,当下着急下场反而是件蠢事,不如等到形势分明时,袁氏下场当胜负手,反而能赚取丰厚的政治报酬。
今袁氏如果能得到张虞的追随,那么袁氏在雒阳地区又多了一支可用兵马,更不用着急下场了。
而张虞今下的所为,差不多辜负了刘宏原本的想法。刘宏引入张虞出任八校尉,其实打算让根基浅薄的张虞为他所用,用来配合蹇硕钳制何氏。张虞依附了袁氏,当即是将刘宏给卖了。
张虞为袁术倒蜜水,恭敬问道:“那大将军若找虞,某当如何应对?”
袁术思虑了下,说道:“大将军若让济安赴宴,如实赴宴便可,余者之事不用多说,我自会向大将军言语。蹇硕若来找你,一切如常,不必因大将军而忌惮。”
“诺!”
犹豫了下,张虞拱手说道:“虞今下另有一事,不知袁君能否相助?”
“何事?”
张虞说道:“禀袁君,虞帐下有千骑,今将调三百旧部入雒为兵吏。但余者之兵,虞恐朝廷会将其调往别处,不知袁君能否出手,让虞帐下本部兵马留守本郡,不改所驻之地。”
“为何?”袁术问道。
张虞心疼说道:“虞帐下所将军士为悍勇之士,为某培养多年所得精锐。今若任由外人统领,虞实属不舍。”
“哈哈~”
袁术仰头而笑,说道:“我大汉雄兵数十万,骑有数万,区区数百骑便让济安心疼,眼界实属浅薄啊!”
见袁术笑得这么欢,张虞心中冷笑不已,若是群雄争霸,袁术估计会眼巴巴渴望数百精骑。
当然了,张虞不得不承认袁氏底蕴雄厚,非他所能比。尤其袁术逃至南阳,大手一挥,从者便是如云,粮草、器械更是不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