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死性不改
中平五年,冬十月。
安里寨内,步卒列阵而操,骑卒奔驰习射,声势浩大,数里之内可闻。
张虞披甲按剑,登台而观步卒操练。孟宁之、高顺笔直而立,护卫在张虞左右。
令旗指令向右前进,而阵中却有一名步卒进退失序,张虞皱了下眉,问道:“伯安,怎么回事?”
孟宁之低头说道:“禀校尉,仆带队有失,稍后当严惩该什兵吏。”
张虞神情严肃,说道:“左校营已成军三月,陛下早有意用我部平叛。今伯安所部兵吏操练仍有失误,如遭敌寇大军,不知何以迎战?”
孟宁之满脸的羞愧,说道:“仆有失校尉期望,恳请校尉责罚!”
张虞看向高顺,问道:“子循若让你统率此部,多久能达到你部兵马水平?”
高顺不苟言笑,拱手说道:“回校尉,孟曲候练兵已有成效,仅是令旗传授不明,若让顺督练,快则五日、慢则十日,便能与我曲兵马那般严整。”
之前张虞还担心高顺所操练的兵马不符合他的要求,还时常临阵观察。经过几天的观察下来,张虞不得不承认高顺练兵有一手。之后张虞不再操心高顺所部,而是经常性督促孟宁之。以及关心骑兵操练。
张虞沉吟了下,说道:“三月前,我曾有言,如你操练兵马有法,我将迁你为假司马。今下我便履行诺言,今表你为假司马,代我总操五百步卒。”
“多谢校尉!”
高顺神情如常,沉声说道:“顺当不负校尉期望!”
见状,孟宁之情绪低沉了些,他执掌兵马不久,在操练兵马上更多是新手,今张虞提拔高顺的操作,他心服口服。
几人言语间,宫内侍从入营,朝张虞趋步而来。
“张校尉,陛下令西园各校尉至南宫议事。”侍从通报道。
“有劳天使了!”
张虞拱手致谢,说道:“虞稍后便往!”
“望快些,莫要超过正午!”侍从提醒道。
“好!”
应付完宫内的侍从,张虞谓高顺,说道:“子循今去准备下,稍后助伯宁练兵。”
“诺!”
待高顺走后,张虞对孟宁之,说道:“伯安,你追随我数年,已是元老之臣,但你近来成长太少。”
“仆让校尉失望了!”孟宁之低头说道。
“我不失望!”
张虞摇头说道:“凭你追随我数年情谊,我怎会失望呢?我今下反而担心,周围之人多有升迁,而你却蹉跎于曲候之位,往后心里将会不适。”
孟宁之沉默不语!
张虞拍着孟宁之肩膀,说道:“你追随我多年,若问你和子循二人,哪一人值得我信任?你当在子循之上。而你今下可知,我为何让子循出任假司马?”
“仆练兵不如高顺,故校尉让高顺统率!”孟宁之说道。
“这仅是原因之一!”
张虞语重心长,说道:“我更希望你能在子循治下,从他手上学到练兵之法。我不可能统率八百人,而你不可能永久统率两百步卒。若能从子循手上习得练兵之法,往后我军扩兵,你便是下一个军司马。”
“伯宁若谦逊好学,子循又岂会吝啬传授!”
“诺!”
孟宁之士气大振,拱手说道:“仆定从高子循手上习得练兵之法,不负校尉之期望。”
“善!”
张虞满意颔首,挥手便让孟宁之退下。
打天下可不能仅靠偶尔收下的青史留名将领,还是要有大量将领支撑起一支庞大的军队。
孟宁之的资质尚可,值得让人培养。但其心态不稳定,还是需要敲打以及鞭策。今下让高顺作为上级,足以激起孟宁之的好胜心。
在鞭策完孟宁之后,张虞不敢忘记刘宏的传唤,吩咐了一些事项,今下策马赶往雒阳宫。
临近正午,张虞方至南宫,在侍从的引路下,张虞趋步入宣德殿。
今下,殿内包含张虞在内,西园八校尉已至五人,去掉袁绍东行募兵,仅差淳于琼与赵融二人未至。
过了些许,淳于琼与赵融二人才姗姗来迟。张虞借机打量了下二人,见淳于琼脸色微红,心中顿时了然,淳于琼估摸又是喝酒了。
幸亏今下没到官渡之战,否则淳于琼怕不是没鼻子了。
“济安!”
冯芳凑身过来,低声问道:“近日君是否常赴大将军宴会!”
张虞微挑了下眉毛,问道:“大将军盛情相邀,虞实难拒绝。试问冯君,莫非其中有不妥?”
最早在尚书台时,冯芳出任尚书仆射,与刘虞二人点他为郑县令,算是有提拔他的恩情。之前还和他调换高顺,卖个好给他。故冯芳虽是曹节的女婿,攀附宦官,但张虞与其关系尚可。
冯芳犹豫了下,小声说道:“倒无不妥之事,仅是下次若是赴宴,能否为芳引荐下大将军。”
“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