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日>都市言情>暮汉昭唐> 第140章 故人献计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第140章 故人献计(1 / 2)

第140章故人献计

十一月,张虞率兵至颍川郡治颍阴,在颍川郡吏的安排下,八百余众兵马屯于城外。

军帐内,张虞整理身上衣冠,谓众人说道:“朝廷准我校募兵四百人,今至颍川驻扎,诸君可就地募兵。依照惯例,需挑选身体无病者,体格健壮者,如有自带甲胄从军者,可稍微放宽标准。”

“诺!”

庾嶷沉吟了下,说道:“君侯率兵至颍川,不知可要知会故人?”

张虞沉吟了下,说道:“邵然代我上门向荀氏诸友送礼,言我今下初至颍川,因军务繁重之故,难以登门拜会。”

张杨撇嘴说道:“校尉身为县侯,官至两千石,众人不登营拜会,而由校尉遣人送礼,岂有此理乎?”

张虞笑了笑,说道:“我与众人数年未曾联络,且又无提前知会,众人又岂知我行踪,不必太过芥蒂。”

“对了!”

张虞想起什么,说道:“邵然劳烦代我向钟元常送礼,言我在颍阴大帐里虚席以待。”

“且邵然离乡多年,今不妨归乡看看,记得多带些钱粮。”

“茂山挑选十名骑卒,护送庾主簿衣锦归乡!”

“多谢君侯!”庾嶷脸上露出感激之色。

庾嶷之前因家境贫寒之故,为了养家糊口,不得已受王允相召,前往平城为张虞效力。

这些年以来,随着张虞官职的不断跃迁,庾嶷的身份也水涨船高,今时他已安心在张虞帐下效力。眼下以禁军校尉主簿的身份归乡,勉强可算是衣锦还乡。

张虞走了下几步,看向矮丑的孟宁之,说道:“今扩招一部兵马,便由伯安暂代假军司马之职,勿要让某失望!”

“多谢校尉,必不负校尉期望!”孟宁之欣喜若狂,说道。

孟宁之非痴傻之人,他怎会不知张虞表他为假司马的意义,除了管理新兵外,另外还有让他好见乡友的含义。

“我先去拜会黄豫州,诸位切记管好军士。”张虞出帐之际,叮嘱众人道。

“诺!”

新被朝廷任命的豫州牧黄琬与数年前王允的治豫州行程一样,先至临近的颍川郡,准备再至州治谯县。

少许,张虞骑马缓行,便至黄琬下榻的府邸。而黄婉得闻张虞登门拜会,当即至府门迎接。

“黄使君!”

“张君侯!”

黄琬出生于江夏黄氏,今时年近五旬。然对待二十出头的张虞,并未持有孤高的态度,而是以热烈态度欢迎。

黄琬将张虞邀请入前堂,笑道:“有劳君侯率兵马助我豫州讨平贼寇。”

张虞谦逊说道:“受陛下之命,征讨贼寇,乃为国效力,使君多有客气。今虞前来拜会使君,便是为与君商量征讨葛陂贼事宜。”

黄琬让仆人奉茶,问道:“君侯年少有为,胸怀谋略,不知君侯有何破敌方略?”

张虞沉吟少许,说道:“葛陂贼多为豫州乡民,其之所以反叛,恐是受豪强、恶吏欺压而叛。今流寇沛、陈、汝南三郡,诸郡兵难以合力征讨。”

“故以虞之见,欲平葛陂贼还需‘剿抚兼施,双管齐下’。然今仅凭我部兵马,恐不足以剿抚葛陂贼。”

黄琬沉吟了下,说道:“君侯所言‘剿抚兼施,双管齐下’之策深得我意,今不知除军辎、钱粮外,君侯还有何所求?”

张虞说道:“葛陂贼流亡三郡交界,今欲剿灭葛陂贼,恐需让三郡国兵马扼守险要,以免葛陂贼流亡至徐、兖二州。而我部兵马进讨时,需三郡派兵吏为向导,并积极联络边郡豪强,为我军汇报葛陂贼动向。”

张虞所部兵马非豫州本地人,今想与豫州本地葛陂贼作战,还需向导为大军指路。否则即便兵马再怎么精锐,皆有兵败之风险。

黄琬抿了口热茶,说道:“君侯所求不难,某当手书与各郡国,让三郡国出兵配合君侯。”

顿了顿,黄琬问道:“然不知君侯可需另遣郡兵相助?”

张虞思索良久,说道:“虞今下不知葛陂贼底细,若是葛陂贼有数万之众,还需豫州出兵马协助。”

黄琬神情带有歉意,说道:“三郡军吏所报葛陂贼多有不同,或有言数万者,或有言一二万者,欲探明葛陂贼详情,恐需时间探查。”

闻言,张虞顿感无语,豫州诸郡连基本的军事情报工作都没弄好,难怪葛陂贼流寇数月,一直无法消灭。

收拾好心情,张虞说道:“既然如此,容州牧手书各郡之后,虞率大军向东开拔,亲探葛陂贼兵马数目。至于出兵协助一事,使君看能否调三千步骑于我暂督,另有我近千甲士精锐,胜兵四千,足以破贼。”

“贼寇多则数万,少者一、两万人,济安仅凭四千兵马真能破贼?”黄琬担忧问道。

见状,张虞笑了几下,自信说道:“虞帐下具装甲骑百名,边塞悍骑两百,另有数百披甲步卒,足可以一当十。若是能有数千郡兵协助,数万流寇非我左校营之敌手。”

从军这么多年,张虞大体摸清了汉末征战的情况,很多时候如两三万人的厮杀,真正能用得上的精锐就数千人,余者兵马为从属。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收藏本站( Ct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