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受封度辽
八月二十九日,董卓诱骗诸卿至显阳苑,诈议国事,实遣人收编何进、何苗兵马。
三十日,董卓故意排挤袁隗,与众人议废帝之事。丁原、卢植、曹操等人多有反对,尤其袁绍见董卓反客为主,遂与之发生冲突,但因恐董卓报复,便又连夜舍官出逃。
是夜,李肃说吕布,吕布以李肃为乡人之语,亲斩丁原,率部降董。
得有吕布相助,董卓于九月一日,在袁隗的配合下,行废帝之事,拥刘协为帝,并毒杀何太后。
外戚何氏亡,董卓掌握禁兵,于是权倾朝野。
原大将军府,今已被董卓所据,并且何进属吏尽归董卓所有。
望着大将军府的景象,董卓心情很好,脸上横肉皱褶,笑道:“何进无谋之辈,被袁氏暗算尚且不知。今幸亏我拨乱反正,得以让朝野为之清平。”
“明公,今下朝堂看无波澜,恐背地里有不少暗流啊!”李儒捋须说道。
“文优是为何意?”董卓问道。
李儒沉吟少许,说道:“袁氏欲掌朝权多时,然今却被明公所得,恐袁氏难以信服。尤其袁绍、袁术二人先后舍官离京,分明不忿明公主持朝政。”
“且明公久历西方兵事,多武而少文,而关东士人自恃才学,岂会甘心见凉州武人掌权。尤其明公为树威望,仿霍光行废立之举,更会遭致关东士人不满。”
董卓用拳捶栏,叹气说道:“这天下之所以乱,多是因为这些关东士人,今下又要与我作对。”
李儒捋须微笑,说道:“话虽如此,但仍有解决之道。”
“哦?”
董卓看向李儒,请教道:“不知计从何来?”
“录选名士,收服人心;拔用杨氏,以抗袁氏;谦位崇贤,以扬名望。”
李儒踱步微吟,说道:“建宁元年时,陈蕃、窦武被污为叛贼,朝廷至今尚未赦免。故明公为收买人心,不如与诸卿请赦陈、窦二人及其党羽。”
“其次,袁氏四世三公,其门生故吏众多。而弘农杨氏,名声不亚袁氏,今不如委杨彪为司空。另豫州牧黄琬,为江夏黄氏之人,当下手握重兵,不如调入朝,拜为司徒。”
“最后,幽州牧刘虞为汉室宗亲,其之名声为天下楷模,明公可尊其为大司马,而君次居太尉,以示明公拳拳报国之念。”
“好!”
董卓大笑几下,说道:“安抚袁氏,拔杨抑袁,选用三策,今关东将安!”
“对了!”
董卓笑了几下,似乎想起了什么,问道:“尚书令为中枢之紧要,文优以为孤应选谁出任?”
李儒沉吟几许,说道:“尚书令位卑而权重,出任之人,需有名望,还要有才能,更要对明公顺服!”
“不好选!”
董卓点了下头,叹气说道:“那些关东士人多虚伪,今当着面恭维我,还不知其背地里会有什么诽谤之语!”
“那明公可有人选?”李儒问道。
董卓按腰带而行,问道:“你说太原王允如何?”
“王允?”
李儒思索说道:“王允受百姓爱戴,其名望、才能不用多说,但他是否顺服明公,恕儒实难知之。”
“奉先,你为并州人,可知王允否?”董卓问道。
按剑护卫在左右的吕布,拱手说道:“禀明公,王氏为并州望族,王允与其兄王宏皆是为有才之人。如王允为人,其性情刚直,少会隐瞒,布仅知若拉拢王允,或能拉拢到张虞。”
“张虞~”
董卓踱步而思,疑虑道:“我在西军中,曾听闻过张虞之名。受命败军之际,不仅击退叛乱匈奴,更是斩杀单于。论及战功倒是赫赫,非凡人之将。”
“然也!”
吕布神情严肃,说道:“布虽骁勇,但比之张虞,某不敢言胜。且张虞麾下兵吏精锐,为禁军之翘楚。”
“看来并州能人极多啊!”董卓笑道。
“文优、奉先,今下我若表王允为尚书令,能否让张虞率兵入京为我所用?”董卓心动问道。
“这~”
李儒迟疑了下,摇头说道:“儒不识张虞,不敢妄言。仅儒以为眼下需以安抚人心为上,不宜妄动手握兵马将校。”
“布~,虽与张虞相识,且有关系往来,但并无把握能说服张虞入京。”
吕布虽然很想表现,但深思几下,还是不打算给自己挖坑。
董卓思索许久,说道:“今先以安抚人心为上,暂不招张虞归京。往日让王允多写书信劝慰,待时机成熟,再让张虞率兵归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