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编练五校,与幽州盟
“君侯,我部兵马三千出头,上党郡兵约有两千人,今下约有五千步骑。若能调雁门二部匈奴及平城七百骑南下,兵马可约至六、七千之众。”
黎亭大寨内,张虞视察兵马操练,而张辽随行身侧,说道。
张虞皱眉而吟,说道:“上党距平城有一、两千里之遥,今若调雁门二部匈奴及云中骑南下,路程遥远不说。不知鲜卑是否会趁虚袭取参合陂盐池,或是袭击二部匈奴民众。”
自白波贼击败牛辅的消息传来,张虞便加紧筹备兵事,以防白波贼向东进军,与盘踞在太行山边缘河谷的黑山贼会师。为了筹备兵事,今下张虞需盘点帐下可用之兵。
“若不调平城从骑,白波贼若挥兵东进,上党可用之兵仅五千步骑,禁军千余人为主力,余者郡兵为次,新募之兵为辅。”张辽说道。
张虞按剑踱步,说道:“敌寇号称十余万,其数或虽有假,但至少有六、七万流民,加上匈奴于扶罗三千叛骑,其可用之步骑应不下万余人。以五千新老步骑,迎战万余流寇,是为以寡而敌众,非用兵之道,今下还需抽调部分骑卒南下。”
“欲以寡而破众,非骑卒不能担此重任。今让什翼、呼衍乐精选匈奴、义从五百骑南下,余者兵马留守雁北。”张虞说道。
“诺!”
倒不是张虞不想动用匈奴兵,而是动用匈奴兵远征存在风险。匈奴骑尚不是职业兵,他们远征与汉人相同,同样会耽搁生产。
且匈奴骑南下,因临近边塞,空虚的匈奴部容易遭到边塞鲜卑部落劫掠,匈奴骑一旦得知部落遭掠的消息,很容易溃逃离散还乡。
而郦嵩所率的七百骑,用于威慑雁北胡众,以及都护匈奴二部。若是率兵南下,那些匈奴与胡众大概率不会安分。
故张虞除非不得已,正常情况下不会动用雁北的兵马。今下出于对上党形势的忧虑,张虞仅能抽调精壮五百骑南下,留下郦嵩都护匈奴二部。
“今下郡兵与新兵情形何如?”张虞问道。
“郡兵为旧太守刘博所领,今刘博病逝,郡兵将校倒无动作。”张杨说道。
张虞沉吟良久,说道:“今下加强军备,不宜用外人掌军。子循今可与仲康接管两千郡兵,而张君将骑卒交于文远统率,转与伯安统新募两千兵丁。文远为以校尉之职掌骑,来恩、伯道二人辅之!”
五千步骑依照步军校尉千人,骑兵校营八百规划,约可分为四名步军校尉统率,一名骑兵校尉掌骑,两百亲军直属张虞。
“那可有称号?”张辽问道。
张虞笑道:“大军则以度辽为号,骑卒则以云中骑为号,余者步卒四营,便以陷阵、固山为营号,各分左右二营。”
说着,张虞看向高顺,叮嘱说道:“若与白波贼临阵交手,胜负在骑,不败在步。而子循尤善治兵,故交手之时,非君为先锋不可。今下编制步军四营,甲胄、兵器优先于君。”
“诺!”
高顺顿感责任重大,拱手说道:“练兵难以一时骤成,顺请君侯调旧部数百名于在下,并杂以精壮兵丁。顺不消数月,则能为君侯编练千人锐士。”
“可!”
张虞点头说道:“开春之后,我将观子循与诸君兵马,莫要让我失望!”
“诺!”众人拱手应道。
张杨见张虞将先将骑卒精锐分与张辽,再将步卒精锐分于高顺统领,留给自己所统步军营兵多是老弱,张杨神情渐露不满,但碍于众人在此,不好当面向张虞抱怨。
又聊了些要点,张虞让诸将各自退下,抓紧时间整军。
待众人离去,张杨独自留了下来,抱怨说道:“济安,高顺为外人,今若让他执掌锐士,不畏高顺贪利而走乎?”
张虞安抚说道:“今西有白波,东有黑山,子循治军严明,忠于军务,岂能不委以大事?且子循家眷已在路上,今有何疑虑?”
顿了顿,张虞说道:“叔父虽掌弱兵,但今虞有重任交于叔父,且非叔父不能胜任。”
“何事?”张杨振奋问道。
“今天下纷乱,并州有山河之险,我张氏掌有兵马,自当保境安民,安抚并州诸郡。贼患若能消亡,明岁我将图谋太原,而上党太守除叔父外,无人可以胜任!”
张虞笑眯眯,说道:“届时太原如能我为张氏所据,我欲将上党太守交于叔父,令叔父为我张氏治民。”
上党太守的饼让张杨吃得很饱,遂神情大喜,搓着双手,说道:“济安若有太原,上党确实需交于亲信之人手中,但恐我不能胜任。”
“有何难事!”
张虞搂着张杨的肩膀,说道:“叔父能安抚上党百姓,广垦田亩,惩治贼寇,军粮不缺,便是为大功一件。”
“这倒是不难!”
张虞顺着话,说道:“今上党户不过一、二万,民不过十余万,供给五千兵马,恐多有不足。故明岁春,叔父可率帐下兵马军屯,闲时耕种,军时征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