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称孤道寡
经在张虞的一番口舌下,朱儁暂且信了张虞的立场。然朱儁信归信,但索兵要粮之事依旧没拉。
在朱儁的舍脸讨要下,张虞实在不好拒绝,给了五百匹良马,万石口粮,并将俘虏的千余兵马尽数送与朱儁。
见张虞如此大方供给兵粮,朱儁自是欣喜而归!
当朱儁回到中牟之后,继续招兵买马。而得益于陶谦的帮衬,加之朱儁名声传播海内,泰山、沛国、北海、九江等郡纷纷派兵支援。
见自己麾下兵马愈众,朱儁遂采纳袁术、陶谦二人的建议,自号车骑将军,发表檄文讨董。
朱、袁两车骑,豫州三刺史,讨董风云起,天下当是乱!
而在朱儁兴兵讨董时,公孙瓒大显神威,在般水大破青州黄巾,继而趁胜入青州,降服平原、济南二郡国,再入兖州济北国,其兵锋一度逼近兖州东郡。
公孙瓒风头正盛,其名声威著河北,自以为能兴平天下,遂以严纲为冀州刺史,田楷为青州刺史,单经为兖州刺史,置诸郡县长吏,联络徐州陶谦,似有鲸吞河北之意。
而袁绍则在暗暗发力,击退黑山贼之余,抽空表董昭为巨鹿太守,控制住巨鹿郡。针对已大半城邑已归附公孙瓒的甘陵国,遣本郡将领朱灵征讨。
仅三、四月时间,袁绍便将与公孙瓒接壤的巨鹿、甘陵控制下来,并利用刘岱南下救援陈国,派曹操兵入东郡,控卫魏郡侧翼的安全。
在中原诸侯渐分阵营之时,张虞所控制的河内郡,在郭图、辛毗与众人的忙碌下,赶在十二月前,勉强将修武以西的十一县人口统计出炉。
扣除未控制的修武以东七县,十一县因经联军劫掠,以及战事的波及,今人口下降至原先三分一的水平,即从十六万户跌至四万多户,仅剩四万三千五百户,人口在二三十万之间。
仅经一年多的战乱,人口降幅之大,明显不在正常区间!
然这数据却在张虞的意料之内,他初下河内才几个月的时间,对河内的控制谈不上多深。故今下所能掌握的河内百姓人口必然会少于正常情况,随着长期治理河内郡,有关河内的户籍会慢慢上涨。
野王县,县堂。
张虞翻阅户籍的简报,说道:“河内户籍虽暂仅有四万余户,但隐匿山中百姓却是不少。今河内若能大治,流离百姓必将陆续归乡。”
“畿亦有此念!”
杜畿拱手说道:“畿出访修武时,闻修武县吏言,其县人杨俊因知战乱波及,率宗族及乡人至京、密二县大山之间,以躲避战乱。而与其同行者,足有百余家。”
“而据畿派人探查,为躲避战乱而至京、密二县大山隐居士人众多,且百姓不下数千家。畿有意派人招揽流民,授予田亩耕作。而如能招揽贤人士子,必举荐于君侯。”
杜畿口中的京、密二县大山不在河内郡内,而是在河南尹内,大概是后世的嵩山山系。
见杜畿自有规划,张虞愈发觉得河内可以不用自己操心,笑道:“伯侯胸有治郡才略,虞今若北归,将无南顾之忧,盖昔光武委寇恂治河内之所感。”
说着,张虞将河内太守印端起,说道:“今伯侯得此印,往后虽为郡丞,但实为太守也!”
杜畿看了眼张杨,谦让道:“张君善纳建言,心胸宽厚,今可为郡守。”
张虞摇了摇头,说道:“张君居郡统兵,而君居郡掌政务及军需之事,如此重任需伯侯受领。”
因事先通过气,张杨主动说道:“居上党时,我常得伯侯辅佐,深知伯侯之才略。今河内待兴之地,非伯侯不能胜任。”
其实依照之前的规划,张虞打算让张杨出任河内太守。但经他在河内郡待了多日,张虞见杜畿治政、规划、谋略皆可圈可点,远比张杨会更合适。故在张虞一番思考下,让杜畿以郡丞身份代太守。
至于张虞如何安抚张杨?
其实倒也不难,毕竟今下所为之事,往小了说是张氏自家事。张杨作为自家人,为了让张氏更好,还是能够忍让。
当然了,张虞在官爵上作出补偿,表张杨为建业中郎将,拜高阳乡侯,都领河内郡兵。
见张杨如此言语,杜畿趋步上前,伸手接过河内太守印章,捧印作揖,感激说道:“畿必不负君侯期望,当大兴河内,以助君侯匡扶社稷。”
受领河内太守印,杜畿心中格外兴奋。而兴奋之余,杜畿却是深感张虞待他之器重。纵观并州诸郡,除了郭缊情况特殊外,上党、雁门二郡皆为张虞姻亲坐镇。
今他本以为会像上党一样,太守位归张杨,而由他辅佐。不料张虞竟让他代行太守事,仅让张杨负责兵马,如此变化超出杜畿之前所想。
当接过印章时,杜畿顿时心生士为知己者死之感。自己不远千里,背负母亲,投效张虞,果真没错!
“望能常闻伯侯好消息!”
张虞扶起杜畿,并谓张杨说道:“河内为四战之地,难守而易取。故君率河内之众,当以稳妥为上,可听伯侯之建言!”
“切记,治理兵吏需恩威并行,无威不足以令人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