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为姐夫传话于父亲!”
王景虽为王允之子,但心里却也偏向蔡邕。毕竟为董卓哀叹一声,便要处以肉刑,怕不是太过了。且蔡邕年纪已有六旬,若是遭受肉刑,怕不是撑不过去。
又聊了些内容,张虞便让王凌带王景先行退下休息。
待二王离开,张虞环顾堂内心腹,问道:“今王公秉持朝政,令我军出兵河东,不知诸子可有见解?”
“今不仅需出兵河东,更需出兵关中!”
郭图笃定说道:“君侯受恩汉室,年少登朝。今朝廷衰微,宗庙残毁,观诸州郡,群雄并起,互相征伐,民不聊生。今州城粗定,大臣相邀,怎可置之不理?当西迎大驾,即宫晋城,挟天子而令诸侯,则天下谁能御之?”
郦嵩摇头说道:“王公忠于汉室,为君侯尊长,今迎大驾于晋城,不知日后以谁为尊?以嵩之见,河东必须占据,关中亦要占据。然若王公秉政,不宜迎天子于晋城。”
郭图眉头微皱,说道:“郦君所言有理,不知君侯之意如何?”
张虞没有回答,而是看向钟繇,问道:“昔居上党时,君献先取并州,后据关中之策于我。今卿观当下形势不知有何高见?”
钟繇捋须沉吟,说道:“君侯,陛下曾有意东归雒阳,故遣刘和回幽州,招募义兵讨贼。君侯若是忧虑王公,不如将天子安置于雒阳,自雒阳以西则可归由君侯自命。”
“安置雒阳或可,但朝廷却不易被君侯所掌握。往后若有诸侯欲迎天子,岂不遣一军便能迎之!”辛毗说道。
“此倒是一弊!”钟繇说道。
张虞神情微动,其实相比自己掌控天子,他想将天子交给袁术。今袁术占据荆州,触角深入豫州,控制了颍川、汝南二郡大部,沛国相袁秘又是袁氏族人,论占据疆域最广的诸侯,莫过于袁术了。
如果袁术手握刘协,经自己一怂恿,怕不是会禅让自立。届时汉室灭亡的罪责由袁术去抗,天下有志兴汉之人皆会视袁术为仇寇。
至此之后,那么汉室的合法性恐将不复存在,而自己或能拥立新君,或是自行他事不就方便吗?
历史上曹操的故事已告诉张虞,挟天子以令诸侯,短期内虽有帮助,但最终会反噬到自身。
须知迎立天子有利有弊,曹操为何无顾虑迎立天子,不就是他自身根基太弱,需要用天子合法性去帮他控制更多州郡。
而袁绍为何始终无意迎立天子,恐怕与袁绍那时的疆域有关,袁绍雄踞河北,迎立天子说不准会让他内部势力分裂,出于多弊少利的考量,故袁绍才在迎立天子这件事上犹豫。
反观张虞呢?
并州虽说户籍稀少,但至少是一州之地。如果他兼并河东,实力将会更进一步。待他攻克关西诸郡,他将不畏天下任何人!
而他若拥有天子,则能更好拉拢幽州诸郡!
故综上所述,迎立天子或许在外交与统治法理上有利,但相应要承担内部分裂之危险。因此张虞所能想到最好的办法,不如找人承接灭亡汉室的雷,干脆让天下再无汉天子。
纵观汉末诸雄,或许袁术是最合适的人选,袁绍懂克制,曹操知隐忍,唯独袁术利益熏心,早有更替汉室的念头。
见张虞沉思不语,辛毗大胆问道:“不知君侯作何思考?”
张虞收敛神情,笑道:“今先出兵河东,至于关中且观朝廷局势。”
今张虞不知自己劝王允的话能有没有用,若是王允不听,凉州兵作乱关中,他需要用武力去解决;若王允听他的话,他需要利用政治手段收取关中。
“那匈奴呢?”郦嵩问道。
“形势变化,待日后再议!”张虞说道。
“诺!”
张虞本想年初出兵解决匈奴,再参与王允诛董的事务当中。不料被河北局势分了心神,不得已出兵干预。而今回师途中,忽然得知董卓被杀,又匆忙回兵,提前图谋河东。
以上方略的变化,受局势影响严重,很难按照张虞计划进行,今需不断调整战略的前后顺序!
ps:暂两章,欠一章明后日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