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白月光为人妻,牛辅亡而诸将降
“邕拜谢君侯上表施救之恩!”
年满六旬的蔡邕头发已是半白,见到张虞遂拱手致谢。
“不敢!”
张虞侧身避让,将蔡邕迎入大帐,说道:“虞年少时,曾受公授学之恩,时至今日莫不敢忘。今能邀蔡公至晋阳暂居,虞荣幸至极。”
蔡邕腿脚略有不便,缓步入大帐,说道:“邕受朝堂流放,为带罪之身,日后若有叨扰,望君侯见谅。”
“坐!”
张虞邀蔡邕而坐,说道:“蔡公博学古今,为世之大儒。并州学风不盛,习俗粗犷。虞唯望蔡公至晋阳居住时,能为并州士民讲经授学,以教化我三晋民风。”
蔡邕捋须颔首,说道:“老夫虽年老体衰,但授经讲学尚能为之。且教化百姓为儒者所为,邕不敢推辞。”
顿了顿,蔡邕念及张冀,问道:“邕与令尊分别十余年,今敢问令尊身体何如?”
张虞笑道:“家父身体尚可,仅是年岁大了,腿脚愈发不便。今若知蔡公驾临晋阳,必欣喜不已。”
“哎!”
蔡邕微叹了口气,说道:“昔十五年前,邕受朝廷流放,发配至朔方,途中幸蒙令尊出手护送。而至今时,某得君侯庇护,今又礼遇于我,张氏待老夫之恩,在下感激不尽。”
“客气了!”
张虞沉吟了下,试探性问道:“我与蔡公之女年少相见,今不知情况如何?”
蔡邕愣了下,思索说道:“某在江淮暂居时,承蒙羊氏照顾,故将长女许与泰山羊衜为妻,劳君侯挂念。”
张虞眉头微皱,白月光作为人妻,张虞有所意料,但嫁给羊衜则是出乎意料,不应该是嫁给卫仲道吗?
见张虞不语,蔡邕心里掂量了下,说道:“承蒙君侯厚爱,仅可惜长女无福。”
“试问蔡邕膝下几女?”张虞问道。
“两女!”
蔡邕说道:“昔小女年幼,流放朔方时,邕将其托付于他人暂养育。”
张虞醒悟过来,感情自己原身见到的是蔡邕长女,而他先入为主,误以为是蔡昭姬。
“冒犯了!”张虞兴致不高,说道。
蔡邕沉吟几许,说道:“小女昭姬尚在邕身侧,其文采斐然,精通音律,去岁初嫁时,卫君病故。君侯若是有意,不妨见之。”
张虞眉目微挑,蔡邕莫非在推销的他女儿?
张虞笑道:“待归晋阳,若有机会,虞当登门拜会。”
“善!”
其实蔡邕推销女儿倒不奇怪,蔡邕在江淮避难的十二年里,他深受泰山羊氏的恩情,故在羊衜原配孔氏去世之后,便将长女贞姬许配于羊衜,作为其第二任妻子。
当下天下混乱,蔡邕需要依靠张虞庇护,而今张虞似乎对他女儿感兴趣,蔡邕乐于顺水推舟,看自家女儿能否被张虞看上。毕竟他年岁已大,而自家女儿又是寡妇,蔡氏形势大不如从前,能为诸侯妾,比为士族妻好很多。
见时机差不多,蔡邕说道:“老夫有一事相求,不知君侯能否应下?”
人家有意将女儿送给自己做妾,张虞自是笑容满面,说道:“但说无妨!”
“今汉室衰微,雒阳遭大火焚烧,东观、章台典籍损毁者不少。老夫虽说不才,但亦知天下崩裂,骤难安之。故唯望君侯能资助老夫修著后史,将本朝之事以遗后世。”蔡邕恳请说道。
西汉尚无成熟的史料记载体系,传至东汉时期,便有了一套渐渐成熟的史官体系。东汉记载史料的机构为东观阁,每隔数十年东汉都会让负责大臣牵头撰写过往历史,即《东观汉纪》。
东汉大规模修史有四次,第一次是以班固、陈宗、刘复等人修光武帝时期史书。后续两次分别在安帝、桓帝时期,最后一次汉灵帝时期,由蔡邕、卢植、杨彪等人主持。
修史为大规模的社会行为,因有前人三波的努力,蔡邕仅需要修著桓帝至灵帝之间的内容,以及中间值得留名的功臣武将。
在历史上,由于东汉之后的魏晋南北朝,因战乱频繁之故,导致了《东观汉纪》相继遗失,故才有《后汉书》出现。
张虞沉吟几许,说道:“自班固修汉史以来,我朝史料由东观阁所载。今天下大乱,东观阁难以载史。蔡公欲修后史,以遗事迹于后人,虞安敢不愿!”
“况卢公今时犹在晋阳,君能与卢公同事,共修后史!”
“多谢君侯!”蔡邕感激道。
在张虞与蔡邕谈事之际,郭图却脚步匆忙,打断了二人的议事。
“君侯,敌军惊变,牛辅身亡,今向我军乞降!”郭图面容欣喜,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