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断粮公孙,复西河治
幽州,蓟县。
州府内,幽州文武聚于堂内,孙资束手立于中央,主榻上刘虞脸上的喜色难掩。
“牧伯,今天下分裂,汉室衰微。先行董卓专擅朝政,幸蒙王公联络义士诛杀董卓,然余孽死灰复燃,李傕、郭汜等贼举众叛乱,兵陷长安,杀王公,挟天子。”
孙资侃侃而谈,说道:“君侯本欲兴兵伐贼,然因寡众悬殊之故,遂命资出使关东,共邀天下义士起兵,扫除董卓余孽,迎天子于旧都。”
刘虞读着讨贼檄文,感慨说道:“汉室衰微,幸得济安匡扶。郭、李祸乱京师,屠戮公卿大臣,人神共愤,而今济安有意讨贼,匡扶汉室,迎天子于雒阳,我今岂敢不助之!”
说着,刘虞看向孙资,问道:“不知关中叛军兵马多少?济安需我幽州出援多少兵粮?”
“关中叛军多达十余万,然分属于诸将之手,故贼兵虽众,但难齐心。”
孙资沉吟少许,说道:“君侯念及幽州兵马多在公孙瓒麾下,牧伯出数千精兵便可。至于粮草,我军今虽据有河东、河内,但因初下之故,粮草多有短缺,故望牧伯能调拨粮草于联军。”
“我今幽州囤粮三百万石,调拨粮草不成问题!”
刘虞捋须微吟,问道:“然不知济安除邀我幽州出兵之外,还欲邀何人出兵?”
闻言,孙资心中吃惊不已,要知道并州如今坐拥河东、河内二郡手中存粮才八、九十万石,而今幽州竟有存粮三百万石,依照士卒月食二石的饭量,足够十几万人吃上一年。
孙资神情不变,恭敬答道:“禀牧伯,君侯欲邀徐州陶谦、荆州袁术二人应盟,邀陶谦聚引关东诸侯,请袁术出兵武关。”
刘虞眉头微皱,说道:“袁术野心勃勃,不知可愿出兵?”
“君侯欲谦让盟主于袁术,并愿与牧伯共表他为大将军。袁术见之,纵无意出强兵远征关中,亦会出偏军策应,以全应盟之请。”孙资说道。
“表举袁术为大将军,倒是委屈了济安了!”刘虞感叹道。
张虞亲自组建援军讨贼,却不能享受盟主名号,在刘虞看来张虞为了能迎天子车驾于雒阳,无疑是做出较大的让步。如果这种人都算不上大汉忠臣,还有谁能算得上大汉忠臣?
“孙君奔走辛劳,不妨先行退下休息,容我与诸卿商议应盟之事。”刘虞说道。
“诺!”
孙资行礼而退数步,即将转身而出堂时,忽然却听见刘虞的发问。
“济安以为是役能成否?”
孙资转身回拜刘虞,语气郑重,说道:“禀牧伯,君侯言此次出兵,将倾并州精锐而出,竭力破贼,迎天子车驾于雒阳。”
“好!”
刘虞欣慰颔首,他不怕出兵出粮,唯一担心就是张虞在忽悠他。
待孙资出堂之后,刘虞看向左右亲信,问道:“今张并州出兵讨贼,我欲出兵粮助之,不知诸位以为如何?”
东曹掾魏攸说道:“禀牧伯,张并州兴兵讨贼,虽有意拯救天子于水火,但恐下关中之后,张君把持朝政,复为董卓。”
刘虞微微皱眉,说道:“天子车驾还于雒阳,若张并州复为董卓,我亦能兴兵讨之。而若不出兵相助,岂不坐视天子深陷水火。况我与济安相知多年,其有志匡扶天下,且今谦让盟主之位,便可明其志向。”
魏攸微叹口气,在他心中天下真正的希望在刘虞,如果刘虞能效仿光武中兴建国,河北岂不早早为他所有,可惜刘虞却是效忠汉室之人。
今将希望寄托于张虞,岂不是指望张虞还政于天子?
除非张虞愚忠,舍得为汉室发光发热,否则张虞迟早走上兼并郡国,称霸天下的道路。
魏攸考虑半响,问道:“天下动荡不安,汉室衰微失权,若迎天子于雒阳,试问牧伯可有安天下之策?”
刘虞沉默良久,说道:“徐徐而图之,先安河北,再定中原。我欲令公孙瓒出兵应盟,联军若下关中,尚可用公孙瓒扼张虞。”
“当下公孙瓒屯兵冀州,与袁绍争夺青州,今命其出兵关中,恐公孙瓒不愿。”魏攸说道。
刘虞神情微正,说道:“公孙瓒若是不愿,我今供养他麾下兵马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