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九地篇
孙子曰: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轻地,有争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圮地,有围地,有死地。诸侯自战之地,为散地。入人之地而不深者,为轻地。我得则利,彼得亦利者,为争地。我可以往,彼可以来者,为交地。诸侯之地三属,先至而得天下之众者,为衢地。入人之地深,背城邑多者,为重地。行山林、险阻、沮泽,凡难行之道者,为圮地。所由入者隘,所从归者迂,彼寡可以击吾之众者,为围地。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者,为死地。是故散地则无战,轻地则无止,争地则无攻,交地则无绝,衢地则合交,重地则掠,圮地则行,围地则谋,死地则战。
所谓古之善用兵者,能使敌人前后不相及,众寡不相恃,贵贱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卒离而不集,兵合而不齐。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敢问:‘敌众整而将来,待之若何?’曰:‘先夺其所爱,则听矣。’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凡为客之道,深入则专,主人不克;掠于饶野,三军足食;谨养而勿劳,并气积力,运兵计谋,为不可测。投之无所往,死且不北。死焉不得,士人尽力。兵士甚陷则不惧,无所往则固,深入则拘,不得已则斗。是故其兵不修而戒,不求而得,不约而亲,不令而信。禁祥去疑,至死无所之。吾士无余财,非恶货也;无余命,非恶寿也。令发之日,士卒坐者涕沾襟,偃卧者涕交颐。投之无所往者,诸、刿之勇也。
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敢问:‘兵可使如率然乎?’曰:‘可。’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是故方马埋轮,也未足恃也;齐勇若一,政之道也;刚柔皆得,地之理也。故善用兵者,携手若使一人,不得已也。
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无知;易其事,革其谋,使人无识;易其居,迂其途,使人不得虑。帅与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帅与之深入诸侯之地,而发其机,焚舟破釜,若驱群羊,驱而往,驱而来,莫知所之。聚三军之众,投之于险,此渭将军之事也。九地之变,屈伸之利,人情之理,不可不察。
凡为客之道,深则专,浅则散。去国境而师者,绝地也;四达者,衢地也;入深者,重地也;入浅者,轻地也;背固前隘,围地也;无所往者,死地也。是故散地,吾将一其志;轻地,吾将使之属;争地,吾将趋其后;交地,吾将谨其守;衢地,吾将固其结;重地,吾将继其食;圮地,吾将进其涂;围地,吾将塞其阙;死地,吾将示之以不活。故兵之情,围则御,不得已则斗,过则从。
是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预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四五者,不知一,非霸王之兵也。夫霸王之兵,伐大国,则其众不得聚;威加于敌,则其交不得合。是故不争天下之交,不养天下之权,信己之私,威加于敌,故其城可拔,其国可隳。施无法之赏,悬无政之令,犯三军之众,若使一人。犯之以事,勿告以言;犯之以利,勿告以害。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夫众陷于害,然后能为胜败。故为兵之事,在于顺详敌之意,并敌一向,千里杀将,此谓巧能成事者也。
是故政举之日,夷关折符,无通其使;厉于廊庙之上,以诛其事。敌人开阖,必亟入之。先其所爱,微与之期。践墨随敌,以决战事。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曹公曰:欲战之地有九。(曹操说:要作战的地区有九种。)
曹公曰:此九地之名。
曹公曰:士卒恋土,道近易散。
曹公曰:士卒皆轻返也。
曹公曰:可以少胜众,弱胜强。
曹公曰:道正相交错也。
曹公曰:我与敌相当,而旁有他国也。
曹公曰:先至得其国助也。
曹公曰:难返之地。
曹公曰:少固也。
曹公曰:前有高山,后有大水,进则不得,退则有碍。
曹公曰:不当攻,当先至为利也。(是故散地则无战,轻地则无止,争地则无攻。)
(交地则无绝,)曹公曰:相及属也。
(衢地则合交,)曹公曰:结诸侯也。
(重地则掠,)曹公曰:畜积粮食也。
(圮地则行,)曹公曰:无稽留也。
(围地则谋,)曹公曰:发奇谋也。
(死地则战。)曹公曰:殊死战也。
曹公曰:暴之使离,敌之使不奇,动兵而战。
曹公曰:或问也。
曹公曰:夺其所恃之利。若先据利地,则我所欲必得也。
曹公曰:孙子应难以覆陈兵情也。
曹公曰:养士并气运兵,为不可测度之计。
曹公曰:士死安不得也。(曹操说:士兵死战,怎能得不到胜利?)
曹公曰:在难地心并也。(曹操说,在危难的处境中,士兵能齐心协力。)
曹公曰:拘,缚也。
曹公曰:人穷则死战也。(曹操说:人到了无路可走的地步,就会拼死战斗。即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就是很好的例证。)
曹公曰:不求索其意,自得力也。
曹公曰:禁妖祥之言,去疑惑之计。
曹公曰:皆烧焚财物,非恶货之多也,弃财致死者,不得已也。
曹公曰:皆持必死之计。
曹公曰:方,缚马也;埋轮,示不动也。此言专难不如权巧,故曰:设方马埋轮,不足恃也。
曹公曰:强弱一势也。
曹公曰:齐一貌也。
(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曹公曰:谓清净幽深平正。(曹操说,这说的是遇事冷静,思考问题深刻,处理事务公正。)
曹公曰:愚,误也。民可与乐成,不可与虑成。
曹公曰:一其心也。
曹公曰:险,难也。
曹公曰:人情见利而进,见害而退。
曹公曰:使相及属。
曹公曰:利地在前,当速进其后也。
曹公曰:掠彼也。
曹公曰:疾过去也。
曹公曰:以一士心也。
曹公曰:励士也。
曹公曰:相持御也。
曹公曰:势有不得已也。
曹公曰:陷之甚过,则从计也。
曹公曰:上已陈此三事,而复云者,力恶不能用兵,故复言之。
曹公曰:谓九地之利害。或曰:上四五事也。
曹公曰:霸王者,不结成天下诸侯之交权者也,绝天下之交,夺天下之权,以威德伸己之私。
曹公曰:言军法令不应预施悬也。《司马法》曰:‘见敌作誓,瞻功作赏。’此之谓也。
曹公曰:犯,用也。言明赏罚,虽用众,若使一人也。
曹公曰:勿使知害。
曹公曰:必殊死战,在亡地无败者。孙膑曰:‘兵恐、不投之死地也。’
曹公曰:佯,愚也。或曰:彼欲进,设伏而退;欲去,开而击之。
(并敌一向,千里杀将,)曹公曰:并兵向敌,虽千里能擒其将也。(曹操说,这是集中兵力奔袭敌人,即使行军千里,也能擒获敌将。)
曹公曰:是成事巧者也。一作是谓巧攻成事。
曹公曰:谋定则闭关折符,无得有所沮议,恐惑众士心也。
曹公曰:诛,治也。
(敌人阖之,必亟入之。)曹公曰:敌有间隙,当急入之也。(曹操说,敌军一有空隙,就要迅速乘机而入。)
(先夺其爱,)曹公曰:据利便也。
(微与之期。)曹公曰:后人发,先人至。
(践墨随敌,以决战事。)曹公曰:行践规矩无常也。(曹操说,执行计划,不能一成不变。)
曹公曰:处女示弱,脱兔往疾也。
“对于这九地篇,我们可以来参看一下李朔雪夜袭蔡州活捉吴元济之战。公元807年,唐宪宗顺利地平定了西川、夏绥、镇海三镇的叛乱,开始向淮西、成德的割据势力讨伐。李朔奇袭蔡州就是唐朝廷军队平定淮西节度使吴元济割据势力的战例。
在这场风雪奇袭战中,李朔针对士兵因屡战屡败而产生的厌战心理,制定了利用险峻的地形,恶劣的天气袭击敌人的策略,以此稳定士兵的情绪,坚定他们殊死作战的决心。最后,他的军队在雪夜攻下了蔡州城,活捉了吴元济。这场战斗的胜利,对于平定淮西、成德的藩镇割据势力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从李朔奇袭蔡州而取胜的过程可以看出,李朔不仅通晓孙子所说的一些重要的用兵原则,如示弱惑敌、速战速决、避实击虚等等,而且他还善于根据士兵的心理状态,利用地形、气候等作战条件对士兵的心理影响,确保军队战斗力的充分发挥。这就是《孙子兵法?九地篇》所说的‘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而后生’。李朔很清楚他所率领的是一支多次战败、士兵受到影响的军队,要想让这支军队有战斗力,就必须将士兵置于恶劣的环境中,那时,‘士兵甚陷则不惧,无所往则固,深入则拘,不得已而斗。’因此,他选择了风雪严寒之夜,让士兵‘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最后一举成功。李朔的因势利导、因情用兵以及他将兵法原则与地理条件相结合的出色作战指挥,奠定了他在军事战争史上的地位。”
十二、火攻篇
孙子曰:凡火攻有五:一曰火人,二曰火积,三曰火辎,三曰火库,五曰火队。行火必有因,烟火必素具。发火有时,起火有日。时者,天之燥也;日者,月在箕、壁、翼、轸也,凡此四宿者,风起之日也。
凡火攻,必因五火之变而应之。火发于内,则早应之于外。火发兵静者,待而勿攻,极其火力,可从而从之,不可从而止。火可发于外,无待于内,以时发之。火发上风,无攻下风。昼风久,夜风止。凡军必知有五火之变,以数守之。
故以火佐攻者明,以水佐攻者强。水可以绝,不可以夺。
夫战胜则取,而不修其功者,凶。命曰费留。故曰:明主虑之,良将修之。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
曹公曰:以火攻人,当择时日也。(曹操说:用火攻击敌人,应当选择有利的时机。)
曹公曰:因奸人。(曹操说,靠敌人内部的人为内应。)
曹公曰:烟火,烧具也。
曹公曰:燥者,旱也。
曹公曰:以兵应之也。
曹公曰:见可而进,知难而退。
曹公曰:不便也。
(昼风久,夜风止。)曹公曰:数当然也。(曹操说,自然规律就是这样的。)
曹公曰:火佐者,取胜明也;水佐者,但可以绝敌道,分敌军,不可以夺敌蓄积。(夫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命曰费留。)
曹公曰:若水之留,不复还也。或曰:赏不以时,但费留也,赏善不逾日也。(故曰:明主虑之,良将修之。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
曹公曰:不得已用兵。
曹公曰:不得以己之喜怒而用兵。(曹操说,不能根据自己的喜怒而用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