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日>女生频道>千古奇英> 111、华山风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111、华山风云(1 / 2)

29、巴陵王巴下里(北宋庆历五年,即公元1045年,滕子京曾谪守巴陵郡,并且重修了岳阳楼。)

30、城陵王成(程)雨佳(在岳阳市北郊城陵矶)

31、海陵王海大富(大金国海陵王完颜亮;广东省阳江市南海陵岛。)

32、宛陵王宛若水(梅尧臣1002~1060年,字圣俞,宣州宣城今属安徽省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宋仁宗赵祯皇佑三年1051年,召试,赐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名郎,世称梅都官。诗主平淡,多反映现实生活和民生疾苦,以矫宋初空洞靡丽之诗风。著有《宛陵先生集》,词存二首。)

33、朗陵王朗啸天(太邱陈是与朗陵侯相荀父子常游许昌小西湖。三国时曹操第一谋臣荀彧的祖父做过朗陵县令,其父亲做过济南国相,其叔叔荀爽位列三公之一的司空,其本人是士族名士。)

34、马陵王马大哈(庞涓不忍招敌箭,马陵道前头颅抛。公元前341年,魏与齐战于马陵,兵败,主将庞涓被杀,太子申被俘。齐将庞涓之师弟孙膑获胜。)

35、桂陵王桂平西(东周末期战国时齐魏桂陵大战所在地。)

36、穆陵王***(穆陵齐长城:位于山东沂水县城北50公里穆陵关两侧,系战国时齐国人所修建的古长城遗址,长约45公里。又有穆陵:地名,在今湖北麻城北的穆陵山。)

37、汉陵王刘振汉(在陕西省咸阳市北原亦称五陵原上。西汉共有十一个帝王陵墓和一个汉宣帝许后的少陵,除文帝刘恒霸陵和宣帝刘询杜陵在西安市郊区外,其余九陵都分布在渭河以北咸阳北原,自西而东为武帝刘彻的茂陵,昭帝刘弗陵的平陵,成帝刘骜的延陵,平帝刘瞰的康陵,元帝刘奭的渭陵,哀帝刘欣的义陵,惠帝刘盈的安陵,高祖刘邦的长陵和景帝刘启的阳陵,绵延约50公里,基本上在一条直线上。汉陵均为覆斗形状,全为夯土筑成,上小下大,显得非常稳重。《关中记》载:“汉诸陵皆高十四丈,方一百二十步。”因其规模宏伟,故称山陵。汉陵均有城垣和祭祀建筑遗迹。汉时对长、安、阳、平、茂五陵设有陵邑,并迭次迁徙天下豪富,繁荣邑地,那些豪富纨裤子弟终日斗鸡走马观花,作奸犯科,被称为五陵少年或五陵公子。白居易的《琵琶行》有诗云:“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此中的“五陵年少”即指此!)

38、宣陵王宣天霸【后梁太祖神武元圣孝皇帝下乾化二年(壬申,公元九一二年),十一月甲寅日,葬神武元圣孝皇帝于宣陵,庙号太祖。】

39、房陵王房明川(秋,七月,惠王友有降。庚子,诏赦其死,降封房陵侯。)

40、宜陵王宜天真(宜陵镇位于江都县市与泰州市之间,隋老二隋风镖便被美人剑柳如梅杀死在这个村镇郊外。这一场景被宜陵王宜天真看得真真切切,但他只是躲在暗处袖手旁观。)

41、常陵王常明川(电视剧中湖北省地级市,曾发生过重大案件拍成电视连续剧之地。查无此地。)

42、董陵王董事郎(河南省郑州市巩义市之东荥阳之西的一个小村庄)

43、大禹陵王禹作敏(浙江省绍兴市会稽山)

44、永陵王永自卫(辽宁省东部苏子河北岸新宾满族自治县,葬着清太祖努尔哈赤以前的女真首领;四川省成都有永陵路以及永陵博物馆。)

45、福陵王富安康(辽宁省新城子区,在今辽宁省沈阳市北方附近的福陵,葬这清太祖努尔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极。)

46、昭陵王昭若然(辽宁省新城子区,区别于咸阳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

47、西冯陵王西门阔(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东北西冯陵村)

48、襄陵王襄玉坠(山西省临汾市西南、汾河之西襄陵)

49、上陵王上官义云(江西省定南县之南与广东省北部交界处上陵镇)

50、紫陵王王紫陵(河南省沁河北岸焦作市博爱县紫陵镇)

51、陵县王王大义(山东省德州市,与平原、临邑县相邻)

52、固陵王固霸天(古地名。在今河南太康南。公元前202年,刘邦追项羽至此。)

53、胡陵王胡泛友(胡陵城位于今江苏省沛县龙固镇东北部湖田中,是一座兴衰存续近三千年后湮没于黄河大水之下历史古城,始建于西周初期,是汉高祖刘邦起兵初战之地。后毁于宋金,金人废胡陵设千秋城。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载:泗水自“方与”经“沙河”入“胡陵城”,又南经“庙道口”,东南入“沛”。龙固、杨屯北扼河济,南屏江淮,西接皖豫,东枕昭阳,沛县之首镇,苏北之门户。明嘉靖四十四年秋,河决沛县,上下二百余里运道阻塞,水势浩渺无际,沛丰大水,民饥。存续千年的胡陵城被湮没于黄沙之下,成为历史。)

汉陵王刘振汉(华山武林大会上击败唐陵王唐立中)所辖汉陵,按大小时间排列——1、长陵(在陕西省咸阳市东约20公里。是汉高祖刘邦的陵墓。惠帝元年,即公元前195年葬此。现陵冢长180米,宽175米,高80米,呈长方形夯土堆。周匝并有夯筑的土城,四面阙门痕迹,沿可辩识。陵址建筑在渭水北岸的高原边缘,远望之若山丘隆起,特别雄伟。长陵偏西为吕后冢,再西为惠帝刘盈安陵,长陵东侧为景帝刘启阳陵。还有许多贵族,也在附近埋葬,因而东西两旁长达20公里内,土冢累累。故俗语有:“三原桥(龙桥),泾阳塔(崇文塔),不抵咸阳的冢圪塔。”极言墓冢之多。)

2、安陵(汉惠帝刘盈)

3、霸陵(汉墓黄肠题凑的墓葬方法,在陕西省西安市东南约10公里的白鹿原。原上有汉文帝刘恒的霸陵、薄太后墓(原魏豹之姬,为刘邦打败魏豹所收)、滕公冢(灌婴墓)。据《关中胜迹图志》载:“自蓝田界,至浐水川,尽东西一十五里,南接终南,北至霸川,尽南北四十里。”《三秦记》载:“周平王东迁,有白鹿游于此,以是得名。”白鹿原又称霸陵、霸上、霸头。《史记?王剪列传》载:王剪伐荆,秦始皇送至霸上;刘邦西入咸阳,还军霸上。均指此。此墓在2006年被盗过,后经西安警方文物稽查大队追剿回六个即将要被美国拍卖的陶俑。)

灞桥,一作霸桥。如今在陕西省西安市东约10公里,横跨在灞水之上。这灞桥,是历史上一座著名的富有诗情画意的古桥。早在春秋初年秦穆公时,与东方诸侯争雄,改滋水为灞水,就修筑了要桥梁。《史记?王剪列传》载:王剪伐荆,“始皇送至灞上。”《汉书?高帝纪》汉元年“沛公至霸上。”这两处所说的“灞上”,即指“灞桥之上”,即霸桥,也即销魂桥。这灞桥,就是长安向东方出入的要道。隋开皇三年,即公元583年,又在秦汉桥南里许修了南桥,后经历代重修,就是现在的灞桥。据说这灞桥共有12个桥洞、400多个桥柱。

唐人送客多到灞桥,折柳赠别,至此黯然,故又名销魂桥。有诗曰:“唐人送客销魂桥,折柳一别意难熬。”由此可见,这灞桥自古以来就已成为送君送别之所,其上已满载了历代文人、侠客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每当春夏之交,翠柳低垂,随风摇曳,水花飞溅,冬则雪霁风寒,沙明石露,故有“灞柳风雪”之称,名列关中八景之一。1936年12月份,西安事变前夕,这里还发生了著名的“灞桥挡良”事件。这一事件就是一些爱国的学生及志士仁人在此桥之上挡住张学良将军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游行示威运动。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集会、结社、出版、游行、示威的自由!”

4、阳陵(汉景帝刘启)

5、茂陵(在陕西省兴平县城东15公里。是汉武帝刘彻的陵墓。为西汉帝王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该地西汉时为槐里县的茂乡,故名。始建于武帝即位后的第二年,即公元前139年,历时五十三年,耗资巨大,以全国每年赋税总收入的三分之一,用于修建陵园。建筑非常宏伟,墓内殉葬品也极为豪华丰厚。《汉书?贡禹传》载:“金钱财物、鸟兽鱼鳖牛马虎豹生禽,凡百九十物,尽瘗藏之。”相传武帝身穿的金镂玉衣、玉箱、玉杖和武帝生前所读的杂经三十余卷,盛入金箱,也一并埋入。茂陵封土,全用夯土打筑,形似覆斗,**稳重。今实测陵高46.5米,顶部东西长39.5米,南北长35.5米,底部东西长231米,南北长234米,与《汉书》《新唐书》记载基本一致。陵园呈方形,东西墙垣430.87米,南北414.87米,墙基宽5.8米,与《关中记》载:“茂陵周回三里”基本相符。垣墙原有阙门,除南门已毁外,其他三门尚宛然可见。1978年在霍去病墓所在地建立茂陵博物馆。霍去病墓作为汉武帝刘彻茂陵的陪葬墓之一,在茂陵东500米处。霍去病十八岁随其舅父卫青出征匈奴,勇猛无比,曾先后六次出击,打通河西走廊与西域之间的交通。元狩六年,即公元前117年,英年早逝,病死军中,年仅二十四岁。)

6、平陵(汉昭帝刘弗陵)

7、杜陵(在陕西省长安县的东伍村北。是汉宣帝刘询的陵墓。原为秦代设置的杜县。汉元康元年,即公元前65年,春,在杜原上营建陵墓,遂改杜县为杜陵。墓形如覆斗,顶部平整,四棱角斜线分明,高约30米,每边长约120米。其南侧有清代祭祀碑石十余块,多因风雨剥蚀,字迹不清,唯乾隆时陕西巡抚毕沅(作《续资治通鉴》220卷)立“汉宣帝杜陵”一碑尚清晰。唐李白《杜陵绝句》:“南登杜陵上,北望五陵间。秋水明落日,流光灭远山。”即描述此陵。)

8、少陵(在陕西省长安县司马村东。是汉宣帝许后的墓地。北距宣帝杜陵9公里,因为规模和封土堆都比杜陵小,故自唐以来,被称为少陵,古代少、小二字同义。许后死于宣帝本始三年,即公元前71年,封土堆现高25米,东西90米,南北85米。唐代诗人杜甫就居住在少陵附近,又因他的远祖杜预是长安人,所以他便取号少陵、杜陵布衣;少陵、杜陵野老;少陵、杜陵野客等。)

9、渭陵(汉元帝刘奭)

10、延陵(汉成帝刘骜)

11、义陵(汉哀帝刘欣)

12、康陵(汉平帝刘瞰)

13、光武陵(亦称刘秀坟。在河南省洛阳北面孟津县铁谢村附近。南依邙山,北濒黄河。陵墓为高大的土神冢,周长1400米,高20米,古柏千余株,苍劲挺拔,阴郁幽静。光武殿前有高大古柏二十八棵,传为汉光武帝的二十八位大臣所栽。陵前有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石碑一通,上刻“东汉中兴世祖光武皇帝之陵”。光武帝刘秀,公元前6~公元后57年在世,为东汉开国皇帝,定都洛阳,在位三十二年。)

魏陵王魏汉超所占居的西魏永陵(在陕西省富平县留古乡何家村。是西魏文帝元宝炬的陵墓。封土高13米,周长230米,其顶平坦如殿基状。陵园原有大量石刻,现仅存石兽一只。)

唐陵王唐立中(华山武林大会上被汉陵王刘振汉所败)所管辖的唐陵——唐朝9个皇帝的陵墓除昭宗李晔葬于河南,其余都在关中,其中源县有唐高祖李渊的献陵,咸阳有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乾县有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合葬墓——乾陵等等;

唐陵(按大小时间排列)——1、献陵(在陕西省三原县城东25公里处的土原上。是唐高祖李渊的陵墓。葬于贞观九年,即公元635年。封土堆呈覆斗形,长、宽均约100米,高13米。陵前饰有大型华表、石屋及犀、虎等巨大的动物石刻,雕刻浑厚质朴,健壮粗犷,造型刚毅沉厚,豁达昂扬。除其中一石犀和石虎,已移入陕西省博物馆石刻室外,其他仍置墓前。献陵附近还有不少初唐的功臣贵戚陪葬冢,已发掘和有墓碑者,计有李凤、李神通、李孝同、臧怀恪、樊兴等三十多座。)

2、昭陵(在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城东北22公里的九崤山上。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海拔1,188米。东西两侧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更显得主峰突兀,孤耸回绝。唐贞观十年,公元636年,葬长孙皇后时开始营建,至贞观二十三年葬李世民止,历时十三年。陵园地面建筑均已倾圮。正南面山下朱雀门的门阙和献殿,及山北的玄武门、祭坛等墙基尚可辨识。祭坛内列置阿史那社尔、吐蕃赞普弄赞、高昌王菊智勇、焉耆王龙突骑支等十四国君长石刻像,现仅存两座,两庑原置六匹石刻骏马,现已迁陕西省博物馆,其中两匹于1914年被盗运美国。现藏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昭陵西南有下宫遗址,俗叫皇城。陵园周匝60公里,面积30万亩。唐太宗在初建昭陵时就诏示“功臣密戚”以及“德业佐时者”予以陪葬。以后允许臣僚申请陪葬,子孙从父祖而葬,因而庞大的陵园内,有墓冢二百多座,已知墓主者一百六十七座,发现墓碑四十余通,墓志十六合。从碑志看,都是初唐时期的诸王、公主和著名臣僚,不少墓冢前尚有石雕人、虎、羊等。1979年建成昭陵博物馆,对外开放。)

3、乾陵(在陕西省乾县城北梁山上。是唐高宗李治与女皇武则天的合葬墓。海拔1,047.9米。规模宏大,气势雄伟。为唐代诸陵中具有代表性的一座。乾陵依山修凿,陵园原有两重垣墙。四面均有阙门和巨型石刻,南门地面石刻基本完整,计有六棱柱华表一对,翼马和鸵鸟各一对,石马五对,戴冠着袍持剑的直阁将军石人十对,两座高达6.3米的《述圣记》和《无字碑》幢,并有当时曾参加高宗葬礼的国内少数民族首领和外国使者的石刻像六十一尊。内城四门各有大型石狮一对。石刻体型庞大,造型逼真,神态生动。高宗于文明元年,即684年葬于乾陵;武则天则于神龙二年,即706年葬入乾陵内。陵东南陪葬有十七座王公大臣的墓冢。经调查发掘除建筑已毁坏外,其他基本相符。现已发掘有永泰公主李仙蕙、章怀太子李贤、懿德太子李重润、中书令薛元超、右卫将军燕国公李谨行等五座墓葬,出土有大量壁画、三彩俑和线刻石廓、石门和墓志等重要文物。

1960年,几个农民放炮炸石头,一不小心竟炸出了武则天的墓道口。这个墓道口是真正的国家级乃至国际级绝密:盗墓贼们找了1000多年也没找见,黄巢40万大军挖了几年也没挖出来。此后,人们在这个墓道口上边手植了一棵华山油松,如今四面迎风,已成栋梁之材。

自唐太宗始,唐朝诸帝多以山为陵,以乾陵最典型。众多的石像和梁山北峰的高大形体,共同构成了乾陵雄伟壮观的气势。远远望去,可看见乾陵的形状恰似一个横卧的女人。你说邪乎不邪乎?难道说是武则天不成?

对一座帝王陵墓来说,墓道口好比一把钥匙,若要发掘,相当完成了一半工程量。如今,乾陵地宫的钥匙已被我们握了40多年,这把钥匙若是让历史上那些盗墓贼拿到手,乾陵早被挖掘一空了。

在我国历史上,挖乾陵一事,早已有之。长达1200多年中,梁山上,就没有断绝过盗墓者的身影。小毛贼多如牛毛,正史里不记载,野史里也懒得写。历史上有名有姓的盗乾陵者,就有17次之多,比较大的盗掘活动有三次。但是又都因各种原因中途停止而未盗成功。

唐末农民起义,黄巢声势浩大。他动用40万起义军在梁山西侧挖山不止。直挖出了一条深40米的“黄巢沟”,挖走了半座大山。因为军中无饱学之士,不懂乾陵座北朝南的结构特点,结果因为挖错了方向,终没得手。

史载五代耀州刺史温韬,是个有官衔的大盗墓贼。他率领兵丁一古脑掘开了十几座唐陵,发了一笔横财。因为手中有了钱,便驱动数万人于光天化日之下挖掘乾陵。不料挖掘过程十分不顺,遇到的天气总是狂风暴雨,温韬受了惊吓,才绝了发掘乾陵的念头。

民国初年,国民党将领孙连仲亲率一团人马,也想学学孙殿英炸慈禧和乾隆墓的样子:在梁山上埋锅造饭安下营寨,用军事演习作幌子,炸开了墓道旁的三层岩石,最后却也没能捞得半点好处。

目前:许多专家认定乾陵是唐十八陵中惟一未被盗掘的陵墓。理由是乾陵墓道完整,而舍墓道,从石山腹部另凿新洞入地宫,难度很大,目前尚未发现新的盗洞。至于事实是否像人们希望的那样,只有等到打开地宫的那天才能得知了。)

4、孝敬陵(在河南省洛阳东面偃师县滹沱村西南的景山之巅。南依嵩山,北临洛水,登陵远望,东南群山耸立,西北岗峦迭起,山下伊洛如带,平畴似镜,树木葱茏,山河如画。陵为唐太子李弘的坟墓,俗称太子冢。李弘651~675年在世,字宣慈,是唐高宗李治第五子,武则天的长子。显庆元年656年正月立为太子,因与武则天政见不合,被赐死,追谥孝敬皇帝。太子代王李弘(宏)或以为武则天鸠zhèn杀。合欢为其好友、仆人、爱人,要求与李显合葬,被恩准。陵墓布局严整,高50米。东北角有一小冢,是哀皇后的坟墓,俗称娘娘冢。周围有十二个小土丘环抱,布成方形。东、北、西门外各有石狮一对,南门有石虎一对。向南分东西布列石人三对,石马、望柱各一对。陵侧有唐高宗撰书的《睿德记》石碑一通,高5.47米。整个陵区占地527亩。好家伙!真够大的!死了还占这么大的地方!)

5、定陵(在陕西省富平县城北约13公里的凤凰山上,是唐中宗李显的陵墓。为三座东西相连的墨青色石岩组成,正中南面山梁凸出,恰似鸷鸟奋飞,故名凤凰山。山梁正中凿石穴为墓,唐中宗于景龙四年,即公元710年,葬此。并依乾陵制度,凿石雕造各种石刻。原来石刻共约五十件,但历经党项、吐蕃焚烧,又遭后梁开平二年即908年温韬盗掘以及附近居民盗取石材凿器,陵园及四门石刻,几被洗劫一空。现南面仅有一个石狮、一对石人比较完好,北门东门虽有石狮石马,但都残破不堪。这个温韬真是赛比搬山掘墓大盗黄巢,是掘墓大盗的罪魁祸首,影响恶劣,播及面广。后世的林立富,盗掘清东陵慈禧太后墓葬的军阀孙殿英,都是跟这个小兔崽子学的!“掘墓大盗”林立富,祖籍湖北黄州,现年31岁,在咸阳、乾县、郑州、东京、天水、信阳、洛阳、安阳、南阳、徐州等地都曾盗掘墓地宝藏。据说小说《鬼吹灯》中作者首创历史上四大盗墓门派——摸金、卸岭、发丘、搬山,其中摸金是技术含量最高,规矩最多的门派。“人点烛,鬼吹灯”是传说中摸金派的不传之秘,意为进入古墓之中先在东南角点燃一支蜡烛才能开棺,如果蜡烛熄灭,须速速退出,不可取一物。相传这是祖师爷所定的一条活人与死人的契约,千年传承,不得破例。所以黄巢、温韬、孙殿英、孙连仲这三个家伙好象是搬山大派的,但是“掘墓大盗”林立富这个小兔崽子却自成一派,说是“林立派”,你说荒唐不荒唐?)

6、桥陵(在陕西省蒲城县西北15公里的金炽山上。是唐睿宗李旦的陵墓。桥陵范围包括整个金炽山,东西2,871米,南北2,836米,略呈一正方形,总面积达852万余平方米。四面有门,四角有楼。陵前及各门现存地面石刻五十余件,大部完好,其雕造手法虽不及乾陵、顺陵之巨大精美,但写实技法较为突出,亦为唐代石刻中的珍品。桥陵内合葬的有肃明刘后、昭成窦后,陪葬的有惠庄太子、惠文太子、惠宣太子、凉国公主、息国公主、金仙公主和彭国公李思训等。)

7、惠陵(在陕西省蒲城县城西北4公里三合村。为唐睿宗长子李宪的陵墓,因其让帝位于其弟李隆基即玄宗,故称让皇帝。墓曰惠陵,为覆斗型,高15米,直径30米,陵前有石碑、石马及石狮等石刻,是盛唐时期的珍贵文物。当地称为让冢。这位大哥做得好,当哥当得够格!你该多学学他!)

8、泰陵(在陕西省蒲城县城东北15公里金粟山上。是唐玄宗李隆基的陵墓。宝应初年葬此。陵垣内尚存大型石刻三十余件,大部基本完好,为盛唐雕刻艺术的佳作。)

9、建陵(在陕西省西省礼泉县城东北15公里的武将山上。唐肃宗李亨的陵墓宝应二年,即公元763年,葬于此。其建制如昭、乾、定、桥、泰诸陵,依山凿石,陵饰亦如之,只是种各类石刻,体型略小,但雕刻技巧,超过上述诸陵,又因沿山沟壑纵横,交通不便,游人较少,为保存陵饰石刻最多、最完整的一座唐陵。)

10、崇陵(在陕西省泾阳县云阳镇北约10公里的嵯峨山。是唐德宗李适的陵墓。据旧志载崇陵封内40里,可知范围之大。陵冢高凸于山环水抱的坳中,全用方形和长方形青石块迭砌,石块凿出凹槽,卡有铁拴板,浇灌生铁汁,颇为坚固。原来陵园四门,均有石刻,现南门有华表、天马、鸵鸟、石人、石马等,多残破不全。陵墓曾被盗掘,但陵冢山势、水形和石刻,仍然雄伟壮观。)

11、顺陵(在陕西省咸阳市东北18公里的陈家村南,唐时称洪渎原。是唐女皇武则天母杨氏的墓。杨氏死于唐咸亨元年,公元670年,当时以王礼埋葬,称墓而未称陵。武则天即位后,永昌元年,689年,追尊其父为忠孝太皇,母为忠孝太后,改墓为明义陵。天授元年,公元690年,再追尊其父为太祖孝明高皇帝,母为明高皇后,改明义陵为顺陵。唐景云元年(710年)和先天二年(713年),曾经两次废除陵的称号,但后人仍习称为顺陵。陵园占地面积110万平方米,即1.1平方公里,略呈长方形。原有两层围墙,均已倒塌,仅存遗址。东西南北各有门,陵墓位置在内城北半部,现高12.6米,底部为方形,占地约3亩。顺陵的石刻,有石人、石羊、石马、石蹲狮、石独角兽等约三十多件。陵墓南门走狮和独角兽各一对,不但体型庞大、雄伟,而且雕刻异常生动、有力,是唐代艺术的珍品。原碑高大,为武三思撰文,相王李旦(唐睿宗)书,文字中有许多是用武则天所创造的新字。现存七块,十分珍贵。今存咸阳市博物馆。)

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这么多的皇陵你竟然没钻进去几个!难道是因为有陵王在把守么?你有时间还是去看看吧,给钱就让进!阎王好见,小鬼难缠!噫呼噫!对头!

然而,除此之外,还有下面多处的著名楼堂阁主前来参加华山武林大会:

1、黄鹤楼(江城武汉—黄鹤楼)

黄鹤楼夜景

大唐诗人崔颢有《黄鹤楼》诗曰:“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幕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这是李白的《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此中提及到长沙、长安、黄鹤楼,江城也就是武汉或者说武昌。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杨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大唐诗人李白的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更是千古流传,它把长江中游的黄鹤楼与长江之东的大都会扬州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这里的著名诗句,都言及了这闻名天下的黄鹤楼。本故事后来出现的武林名家江南三大楼主黄飞鹤、岳明阳、腾(滕)阁里,也正是由此而来。这三人,在那场风空前绝后的武林杀戮“258计划”中却是四十五名幸存者中的三位。后世武汉卷烟厂所制造的“铁盒16支装黄鹤楼牌香烟”及“20支装黄鹤楼牌香烟”,那吸起来真叫个爽哉!但香烟盒上有广告:吸烟有害健康!焦油量:12mg烟气烟碱量:1.0mg烟气一氧化碳量:13mg。既然吸烟有害健康,那为什么那么多的现代人还是猛吸不休呢?古时的武林人物及武林高手却是很少抽烟的。

巍峨耸立于武昌蛇山的黄鹤楼,享有“天下绝景”的盛誉,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传说是为了军事目的而建,孙权为实现“以武治国而昌”(“武昌”的名称由来于此),筑城为守,建楼以瞭望。至唐朝,其军事性质逐渐演变为著名的名胜景点,历代文人墨客到此游览,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唐代诗人崔颢一首“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已成为千古绝唱,更使黄鹤楼名声大噪。

至唐永泰元年(公元765年)黄鹤楼已具规模,使不少江夏名士“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然而兵火频繁,黄鹤楼屡建屡废。最后一座“清楼”建于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毁于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此后近百年未曾重修。

1981年10月,黄鹤楼重修工程破土开工,1985年6月落成,主楼以清同治楼为蓝本,但更高大雄伟。运用现代建筑技术施工,钢筋混凝土框架仿木结构。飞檐5层,攒尖楼顶,金色琉璃瓦屋面,通高51.4米,底层边宽30米,顶层边宽18米,全楼各层布置有大型壁画、楹联、文物等。楼外铸铜黄鹤造型、胜像宝塔、牌坊、轩廊、亭阁等一批辅助建筑,将主楼烘托得更加壮丽。登楼远眺,“极目楚天舒”,不尽长江滚滚来,三镇风光尽收眼底。

黄鹤楼的形制自创建以来,各朝皆不相同,但都显得高古雄浑,极富个性。与岳阳楼、滕王阁相比,黄鹤楼的平面设计为四边套八边形,谓之“四面八方”。这些数字透露出古建筑文化中数目的象征和伦理表意功能。从楼的纵向看各层排檐与楼名直接有关,形如黄鹤,展翅欲飞。整座楼的雄浑之中又不失精巧,富于变化的韵味和美感。

门票:50这应该是50大元吧!

地址:武汉市蛇山西坡特1号);

2、岳阳楼(说起这古城岳州,不得不说起它的标志性建筑,那就是岳阳楼。它位于湖南省北部洞庭湖畔,矗立在岳阳市西门城墙上。是中国著名的江南三大楼阁之一,即湖北武汉黄鹤楼、湘北岳州岳阳楼、江西洪州南昌滕王阁,历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盛誉。

本故事后来出现的武林名家江南三大楼主黄飞鹤、岳明阳、腾(滕)阁里,也正是由此而来。相传此楼起初为三国时期吴将即、继周瑜?周公瑾之后的第二位三军大督都鲁肃?鲁子敬训练水师的阅兵台。唐开元四年,即公元716年,中书令张说谪守岳州,在此修楼,正式定名为岳阳楼。唐朝诗圣人杜甫有五律诗《登岳阳楼》写道:“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北宋庆历五年,即公元1045年,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时重修,并请范仲淹范大师撰写了《岳阳楼记》,其文辞浩浩荡荡,至是其名声益大。后几经兴废,清光绪六年,即1880年,再次重建。主楼平面呈长方形,宽17.24米,深14.54米,三层通高19.72米,重檐盔顶,纯木结构,四面环以明廊,腰檐设有平座,建筑精湛,气势雄伟。主楼右有“三醉亭”,因吕洞宾三醉岳阳楼而得名;左为“仙梅亭”,据传明崇祯年间维修中挖出一石板,上面有似枯梅的花纹,时人视之不仙迹,故名。今枯梅仿雕石板仍嵌立在亭中。楼内有清乾隆时著名书法家张照写的《岳阳楼记》木雕屏,近处还有宋代铁梢、铁枷及各代石刻多处。解放后,几经维修,连同附近地区辟为公园。据说在这岳州府的地界之内,除了洞庭湖和岳阳楼之外,还有小乔墓、鲁肃墓、二妃墓、文庙、君山、秦始皇封山印、柳毅井、慈氏塔等多处名胜古迹,煞是令天下游客心向神往!

岳阳楼位于洞庭湖畔,北望长江东流,主楼三层,高20余米,全楼未用一根铁钉和一道横梁,构型庄重大方,与武汉黄鹤楼、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相传它的前身是三国时东吴大将鲁肃为操练水军所建的阅军楼;唐代后改名为岳阳楼。由于这里襟山带水,气象十分开阔,因而历代都有文人墨客来此登楼吟咏,留下了不少名篇佳作,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岳阳楼记》,在这篇著名的散文里,作者以声情并茂的语句描绘了洞庭一带的美景,还抒发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心愿。

岳阳楼包含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忧国忧民的情结,因而在近一千年来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地方。登楼凭栏眺望,但见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渺,巴陵胜状尽收眼底。

岳阳楼下还有一个著名的诗书碑廊,该碑廊全长百米,式样为仿古回廊,古朴、庄重、典雅。)

3、滕王阁(本故事后来出现的武林名家江南三大楼主黄飞鹤、岳明阳、腾(滕)阁里,也正是由此而来。滕王阁坐落在南昌赣江东岸,江西南昌西北,与湖南岳阳楼、湖北黄鹤楼并称江南三大名楼。滕王阁建筑规模很大,阁高九丈,共三层。滕王阁饱经沧桑,历史上屡毁屡建达28次之多,世所罕见。现在的阁楼建于1985年,高达57.5米,占地达47000平方米。仿宋风格,临江而立。这滕王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三弟李元吉,后在玄武门事变被李世民所杀。)

4、

晴川阁(晴川楼楼主“青面獠牙”青天兽,华山武林大会上第一位败于烟雨楼主“烟云飘渺”江心霸之手。

晴川阁

晴川阁又名晴川楼,在湖北省长江北岸龟山东麓的禹公矶上,与黄鹤楼隔江相望,各领风骚。古晴川阁始建于明嘉靖年间,为纪念大禹治水、疏导江汉之功而建。取唐代崔灏“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之而命名。阁楼依山面水,景观奇特,有“楚国晴川第一楼”之誉。)

5、浔阳楼(楼主寻天兽,华山武林大会上第二位败于烟雨楼主“烟云飘渺”江心霸之手。浔阳楼位于江西九江市区九华门外的长江之滨。浔阳楼之名最早见之于唐代江州刺史韦应物《登郡寄京师诸季及淮南子弟》一诗中的“始罢永阳守,复卧浔阳楼”的诗句。随后,江州司马白居易在《题浔阳楼》诗中又描写了它周围的景色,他在长篇叙事诗《琵琶行》中也写道“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而真正使浔阳楼名噪天下则得力于施耐庵《水浒传》中的精彩描写,是说宋江题反诗于浔阳楼。)

1989年春,九江市人民**在浔阳江畔重建了浔阳楼。重建后的浔阳楼占地1600平方米,楼高20米,外三层、内四层、青甍黛瓦,飞檐翘角,四面回廊,古朴庄重,具有明显的仿宋风格。

赵朴初为浔阳楼题写了匾额。一楼大厅东西两壁镶嵌了两幅大型瓷板画,彩绘着“宋公明发配江州城”、“浔阳楼宋江题反诗”、“黄文炳设计害宋江”、“梁山泊好友劫法场”等栩栩如生的画面,为浔阳楼增加了传奇色彩。二楼是展厅,展出了介绍浔阳楼历史的书籍和地方名胜风光图片。三楼是回廊,主要陈列字画。四楼是雅座,摆满了仿古桌椅,设有仿古音乐茶座。浔阳楼是溶名楼、名著、名酒为一体的名胜。游客在此饮酒品茗,登高望远,可一览浔阳江风光。)

6、真武阁(广西容县,“真武阁主”甄子单,因武功超群,荣获华山武林大会选举的武林副盟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收藏本站( Ct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