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她在裁缝社也接不到活了,那些过来做衣服的人,就是做衣服的周期延长,也不要麻红做。
缝纫社女工都是靠计件算钱了,没人找她做衣服,那就一分钱也没有,再这样下去,一家人就要喝西北风了。
实在没办法,麻红只能辞了缝纫社的工作,灰溜溜收拾包袱回娘家,靠着自己的手艺,干起了她之前最看不起的个体讨吃的。
而经过这件事后,沈莹莹的店铺在红星镇彻底站稳了脚跟。
她也没有因此安逸起来,反而加快了前进的脚步,花大价钱和广播电台和本地电视台合作,往收音电台还有电视里投放广告。
这年头人们能接受信息的渠道有限,再者广告业也没有后世那么发达。
在这几波广告下,萤竹成衣铺的知名度一下就打出去了,无数人大老远过来,就为了看看大名鼎鼎的萤竹成衣铺到底是怎么样的。
除此之外,也有人看到了商机,开始试探性地问沈莹莹的衣服是在哪里拿货的。
沈莹莹没有隐瞒,大方地承认这些衣服都是她设计的,如果想做成衣生意,可以找她拿货,价格好商量,一起实现双赢。
只是有一个要求,也为了卖她衣服的都能更容易赚到钱,店铺必须挂萤竹的牌子。
这个自然没有人会反对,萤竹这个牌子的名气已经打出去了,用萤竹这个店铺名效果自然最好,就是沈莹莹不说,他们也会自发挂上萤竹的牌子。
短短三个月的时间,沈莹莹已经发展了三个固定在她这里拿货的下家。
而萤竹的订单也越来越多,现在已经超过内衣订单,成了苏堂弯制衣厂的订单大头。
一天到晚忙个不停,苏队长和各位社员做梦都是笑的,梦到了苏堂弯成了最富村。
沈莹莹这边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谢方竹也瞅中了一个小煤窑。
在一个偏远村子里,那村子的村支书是稳妥性子,觉得挖煤这事危险,又不确定是否能出煤,所以地主留下的煤窑就一直荒废着。
在小说里,那小煤窑就是他真正发家之源,靠着那个小煤矿滚雪球,将后面的事业做到无人能及的地步。
所以听到他想盘下那个煤窑的时候,沈莹莹举双手支持。
以谢方竹那过人的能力,留在国营煤矿当一个主任太屈才了,他该去他该去的地方大展身手才对。
对于她的支持,谢方竹却很犹豫。
那小煤窑离这里太远了,单是坐班车,一趟都得三小时,来回就要6小时。
这样一来,和媳妇就要长时间分开住,他舍不得。
看着他那犹豫不决的模样,沈莹莹心里有些感动。
在小说里,谢方竹这个人野心大过天,得知有这个机会的时候,二话不说到处借钱,就为了能尽快盘下那个煤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