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日>玄幻奇幻>清国倾城之摄政王福晋> 第七卷夺惊变第十二章名分不正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第七卷夺惊变第十二章名分不正(1 / 2)

然很多满洲贵族们很赞同阿济格的意见,他们又何尝上一把然后回去盛京享乐?然而多尔衮的意图和志向已经是很清楚的了,这位摄政王的胃口现在已经大到了吞并整个长江以北土地的程度,只等炎夏一过,他们照样要被派往各个战场继续过刀刃上舔血的日子,怎么可能任由他们现在就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呢?

每个人都偷眼看着御座上多尔衮的脸色,心里免不了忐忑不安。阿济格话还没说完,就看看多尔衮的神色越来越阴沉,就有一种不妙的感觉,莫非这位弟弟要给他一顿训斥?无奈话已开头,覆水难收,阿济格只得硬着头皮将所有的牢骚一股脑儿地发完。

阿济格的担心没有错,多尔衮可以对任何外人都和颜悦色,甚至即使愠怒不悦也不至于当场发作出来,然而却唯独对自己的兄弟格外严厉,哪怕有一点过错也要严厉追究,就更不要说阿济格说出这么一番目光短浅的话来。

多尔衮狠狠地瞪了阿济格一眼,冷冷道:“牢骚发完了?”

“嗯,差不多了。”阿济格在战场上勇猛无比,然而被高高在上的弟弟瞪上一眼,却没来由地心底发慌,讪讪地回答道。

“既然发完牢骚了,那就回去吧。”多尔衮颇有些恨铁不成钢的无奈,而且阿济格这番话也着实令他生气,别人也就算了,自己的哥哥不但在政治上帮不上自己地忙。反而被别人推出来充当出头鸟,来给自己一个当众的难堪,虽然是无意的,但也不能就这样算了。

阿济格知道自己闯了祸,多少也有点底气不足,听到多尔衮这样吩咐,他就低着头回到朝班里去了。

多尔衮没有理会阿济格,而是用凌厉的目光瞥了瞥阶下的群臣们。尤其是那一帮王公贝勒。众臣被多尔衮的视线扫过。一个个低下头去,几乎个个连大气都不敢喘,一声咳嗽也不闻,寂静得掉根针都听得到。

“还有谁附议?尽管站出来就是了。”

众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即使先前有一肚子牢骚要发,此时也敏锐地嗅到了火药味。谁也不敢往前站一步了。

多尔衮看着群臣们就像见了猫的老鼠一般恐惧,也心知是自己的冷脸把大家吓到了,于是暗暗叹了口气,脸色缓和了些,语重心长地说道:

“我知道你们出征以来,鞍马劳顿,厮杀辛苦,要是按照前些年入关征掠地规矩。也该让大家享享福。饱饱荷包了。可问题是眼下就是我放由你们去抢掠,还有东西给你们抢吗?那李自成在燕京足足搜刮了四十多天,用了上千条夹棍。几乎把整个京师地钱财全部尽,运走了足足七千余万两银子啊!咱们大清地国库存银,连这个数目的零头都不够,你们说说,这京师还可能有剩余财富供我们搜刮?

况且我军虽已入关,但这只是天下统一的开始。无论是南明的残军势力还是大顺军和大西军,都将是我大清统一道路上的障碍。没有远虑必有近忧,现在还不是我们享受的时候,等到四海平安,天下归一之时,我们才可以普天同庆,尽情享乐。这中原繁华,比辽东尺寸之地好上何止万倍,我们就要在这里落地生根,做天下所有臣民的主子,你们都明白了吗?”

见到摄政王都这样说了,所有大臣们谁敢说个“不”字?尽管很多人仍然心里暗暗地不以为然,却不得不连连点头。只有汉臣们才能够了解多尔衮地良苦用心,暗暗感叹,这关外不读诗书,不习教化的蛮夷之中也能出这样一位远见卓识,雄才大略的统帅,看来这大清一统江山之日,也为时不远了。

“不过呢,眼下酷暑将至,总也不能继续委屈你们住在军营里,这样吧,凡是各旗大臣,亲王、郡王、世子、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的,都可以搬到内城里来居住。但是一不可大兴土木,耗费财力;二不可距离皇城太远,以便于随时参与军机大事商议。目前我大清刚刚入至燕京,百废待兴,各王府的修缮扩建宜一律从简,待日后再大规模兴建。你们可有什么意见?”多尔和颜悦色地询问道。

众人哪里敢有什么意见?只听得阶下一片“嗻”、“嗻”之声。

下午时,阳光明媚,天色湛蓝,是个极其晴朗的好天气,然而此时毕竟已经到了阴历七月初,是一年中最为酷热的时节。好在我们并没有在空旷得没有一点绿荫遮挡的紫禁城广场上晒太阳,而是围坐在中海地一间凉亭里,周围树木茂密,园林优雅,总算可以勉强躲躲那炎炎烈日。

周围地宫女们一刻不停地打着扇子,然而生性喜凉惧热的满洲汉子们仍然汗流浃背,我和多尔衮他们哥仨坐在凉亭里吃着冰镇瓜果,喝着酸梅汤,好歹算是享受了一把明朝皇帝们的惬意生活。然而即便如此,阿济格和多铎仍然把领口地扣子解开了几枚,时不时地诅咒几句这燕京的坏天气。

“我说老十四啊,这燕京究竟有什么好的?连水都苦得要命,泡开的茶水跟洗脚水的味儿差不多,这夏天一到,就得把人热出痱子来,更要命的是那枝头上的倒霉知了,整日价叫个不停,惹得人心里直冒火!”阿济格的额头上不断往下流淌着汗珠,一脸烦躁地抱怨道。也别说,这知了也怪,在关外一只也不见;可是只要一进山海关,处处闻知了。

不等多尔衮回答,我先打趣道:“哦,难怪听人说十二伯令人把宅子里的树木砍伐一光,原来是那夏蝉恼人啊!这也用不着如此大动干戈吧,叫下人们在竹竿上涂上生漆或者蜂胶。伸到树叶中间把那些知了一一粘下来不就成了?这树都砍光了,你府里的地面上还不得晒得烫脚?”

我说到这里,想起了清朝后来在雍正早期地准特务机构——-粘竿处。北京夏季知了很多,发出噪音扰人休息,粘竿处的任务顾名思义就是人手一根长竹竿把树上乱叫的知了‘粘‘下来消除‘噪音污染‘。但雍正给了这个机构一个额外的任务,就是出没于大街小巷茶楼酒肆听取民间议论回报朝廷,在雍正未登基前也肩负着收集其他皇子的情报为雍正争位做准备的任务。虽然属于特务机构,然而权利和负面影响要远远逊于明朝的东厂、西厂、锦衣卫。因为他们只负责收集情报。却没有任何私自抓人。刑讯的权利。

我忽然琢磨着,这种类似地情报机构,是不是也建立一个好呢?不过转念一想,康熙之前并没有这类“保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收藏本站( Ct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