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日>女生频道>燃烧的海洋> 第九十三章 两头作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第九十三章 两头作战(1 / 2)

第九十三章两头作战

一月二日,第三十八集团军主动出击,攻占了别洛沃与安热罗苏真斯克之间的公路线与铁路线。在突击克麦洛沃的战斗中,第三十八集团军不但迫使这座人口超过一百万,却只有不到两千守军的城市缴械投降,还在火车站缴获了一百多节火车头与数千节车皮,取得了意外收获。

可以说,这确实是个意外而且重大的收获。

事实上,这些列车都是用来运送俄军部队的,原本计划在一月一日离开,结果受战争影响,全都留在了克麦洛沃。

要知道,当时中国陆军已经做了足够多的准备,在后方储备了一百多列专门针对俄罗斯的窄轨铁路列车,计划在攻占克麦洛沃之后,把这些列车空运过去,用来在战区内部转移部队与物资。

既然缴获了足够多的列车,就没有必要进行战略空运了。

由此产生的结果就是,战略空运部队在当天就把第三十八集团军与第十五空降集团军的部队全部送到了前线。在返程的时候,运输机还带走了近万名俄军战俘,以及数万名俄罗斯的产业工人。

在当时,这是绝密行动。

战后,很多国家都指责中国在俄罗斯的掠夺行动,特别是强迫具有劳动能力的俄罗斯产业工人去中国劳动。只是,中国从来没有承认以强迫的手段,让俄罗斯平民离开家园,那些在中国劳动的俄罗斯产业工人都是自愿的。因为相关档案的保密期为九十九年,所以真实情况要到二十二世纪下半页才会公布。

不可否认的是,战争期间,确实有大量俄军战俘与俄罗斯产业工人在中国劳动。

根据一些已经公开的文件,在战争期间,中国在新疆与内蒙古西部地区兴建了五座大型兵工厂与四座农业工厂,在大型兵工厂里劳动的几乎都是俄罗斯的产业工人,而在农业工厂里劳动的则主要是俄军战俘。根据一些负责管理这些工厂的官员回忆,为了迫使俄罗斯工人与战俘从事劳动,负责维持秩序的军事警察部队订下了极为严厉的工作守则,比如在完成了劳动份额之后才能获得最基本的生活物资,所有人都以十人为一组十组为一队,一组中只要有一人逃跑,其余九人都将受到牵连,而只要有一组逃跑,其余九组都将受到牵连,最严厉的惩罚是处死。

可以说,这是很不人道的行为。

只是,在战争期间,类似的事情并不少见。

根据中国在战后公布的资料,在大战期间,美国也强迫战俘进行生产活动,而且采取的手段更为血腥残暴。

事实上,这反映出了一个当时所有国家都存在的问题:劳动力紧缺。

虽然全球自然灾害已经过去了十四年,但是在自然灾害期间,世界各国的生育率都降低了百分之九十,因此社会人口结构出现了一条明显的断层。更严重的是,在全球自然灾害期间,死亡率最高的就是主力劳动人群,即年纪在二十四岁到三十四岁之间的壮年人,由此导致的结果就是,在二零五二年的时候,世界各国年纪在三十八岁到四十八岁之间的人口明显偏低。虽然在全球自然灾害过后,各国都迎来了新的生育高峰,但是在二零三八年后出生的人,此时都在十四岁以下。即便按照战时标准,也要等到四年之后,这些新生人口才能成为劳动力。

和平时期,在几个超级大国,缺乏劳动力还不是主要问题。

要知道,通过建立地区性经济体,超级大国能够通过剥削其他国家,弥补本国劳动力欠缺所产生的问题。

可是,在战争时期,缺乏劳动力就是非常严重的问题了。

要知道,不管是中国还是美国,全面战争计划的核心部分都放在国内,而且主要就是与军事有关的工业生产项目。更重要的是,在战争中,军队对工业产品特别是军事物资的需求几乎是无限的。由此产生的问题就是,在军事生产规模急剧膨胀的情况下,劳动力就显得捉襟见肘了。

当然,在很大的程度上,也与军队扩充规模有关。

别忘了,军队需要的都是正处于壮年的年轻人,特别是壮年男性,而壮年男性本来就是社会的主要劳动力。

二零五二年,中国就招募了三百五十万军人,美国为三百万。一年之后,中国的总兵力达到了七百五十万,美国则超过了九百万。到了二零五四年,中国的这个数字已经高达一千三百万,美国为一千七百万。而到了二零五五年,中国的军队规模超过两千万,美国则超过了两千五百万。

虽然中国与美国的人口都不算少,在战争爆发前,中国有八亿美国有六亿,因为美国的人口结构更加合理,所以两国的可支配劳动力相差不大,但是比起急剧膨胀的军队巨大的军事生产需求,两国的人力资源都不算富裕。更重要的是,中美两国政府都得在满足军队与军事生产需求的时候,竭力维护社会稳定,获得民众的支持。如此一来,就不可能把枪口对准国内,必须寻找别的出路。

显然,利用战俘以及敌国劳动力,成为一项较为理想的选择。

从某种意义上讲,战俘与敌国劳动力是最廉价的劳动力,因为只需要提供最基本的生活条件。以二零五二年的生产力水平,特别是农业工厂化生产之后,养活工人并不困难,而且工人的实际价值远超基本生存所需。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在攻占了克麦洛沃之后,中队在西伯利亚的防区连成了一片。

接下来,中队要做的,就是在这里顶住俄军的反击部队,让戚凯威能够顺利扫荡远东地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收藏本站( Ct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