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日>女生频道>燃烧的海洋> 第二百三十三章 革命性技术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第二百三十三章 革命性技术(2 / 2)

直到二零五三年底,情况才发生转变,起因是一名科研工作者在测试了屏蔽材料原子的衰减程度之后,用质能公式计算出了原子核释放出的能量,随后据此推算出了重力场的能量公式。

这是一个极为简单的公式:重力场只与空间的几何尺寸有关。

也就是说,重力场在三维空间内平均分布。

事实上,这个发现,最终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制造出新式屏蔽材料,还为全新的物理学理论奠定了基础。比如,证明了重力场是三维空间的基本因素,即重力场与三维空间是同一个概念。由此引出了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改变重力场,就能改变三维空间的尺度,进而改变物体在三维空间中的位置。这个崭新的物理学概念,为人类进入宇航时代打下了最为重要的基础。

当然,在当时,这些崭新的物理学概念还没有出现。

重力场能量公式的最直接贡献,就是让科研人员找到了一个新的前进方向:既然重力场可以用能量来表达,那么就能够用能量影响与改变重力场,因此也就肯定有一种承担这种改变作用的介质。

事实上,这就是充能式反重力场推进系统的理论基础。

在这个系统中,四块由具备屏蔽重力场的材料制成的挡板充当了推进器,而提供的能量就是燃料电池里的电能。

实验已经证明,改变重力场所需的能量远远小于最初估计。

后来,陆雯等科学家通过测试发现,最初的材料在原子衰变时释放的能量,只有极小一部分用来改变了重力场,绝大多数都转化为电磁辐射消耗掉了,因此在研制新材料时,能量转化效率显得至关重要。

经过一年多的研究,科学家终于获得了成功。

更可喜的是,新材料的原料仍然是稀有元素,只需要攻克制造工艺上的难关,就能够进行大批量生产。

在演示之前,科学家与工程师已经开始合作,探询大规模生产工艺。

按照陆雯给出的答案,大概需要一年也许只要半年,就能解决制造问题,而军队需要在此期间,根据这种全新的动力模式,完成武器装备的设计工作,以便在半年或者一年之后大规模生产新式装备。

当时,陆雯给出的答复极为肯定。

事实也证明,陆雯没有说谎。虽然最初几年,反重力场材料的制造技术非常原始,生产效率非常低,导致制造成本居高不下,只能应用在一些关键装备上,但是在战时,只要能够工厂化生产制造,其他的就不是问题。

与历史上所有划时代的新科技一样,反重力场技术首先得到军事应用。

有趣的是,在经过精心规划后,牧浩洋最终决定,反重力场技术首先应用在一个与战争没有直接关系的领域:航天。

按照他的规划,该技术成熟之后,将首先用来恢复人造卫星系统。

可以说,这是一个非常有远见的决定。

利用反重力场技术,不但能够极为便捷的发射人造卫星,还能非常有效的清除掉近地轨道空间上的太空垃圾,并且阻止敌对国家发射人造卫星,因为用来俘获太空垃圾的方式也同样可以用来俘获人造卫星。

事实上,卫星系统的第一应用也是军事,即用在通信侦察预警监视等等领域。

虽然这些手段并不能够直接打击敌对国家,但是能够极大幅度的提高现有军队的作战效率,把军队的战斗力发挥到极限。在全球自然灾害之前,各主要军事强国都已经证明,卫星系统具有极大的军事价值。当时,美国甚至把卫星系统提高到了与国土同等的战略高度,把攻击卫星系统的行为看成侵犯美国主权。

当然,这只是反重力场技术的一种军事应用手段。

在其他领域,反重力场技术依然拥有难以估量的军事价值,比如可以用来制造完全不同于传统意义的作战飞机,让陆军获得梦寐以求的飞行部队,彻底改变甚至是彻底淘汰现有的海军。

当时,很多人都认为,没有十年甚至二十年,反重力场技术很难得到广泛应用。

显然,这些人都低估了战争时期的社会生产力,更加低估了一个实力强大的国家对性技术的重视程度。

这项技术从出现到推广应用,实际上只花了一年多。

当然,对牧浩洋来说,这项性技术为中国增添了一个必胜的筹码,而要让这个筹码发挥出最大价值,就得抢在对手之前使其实用化,并且得到广泛应用,绝对不能让对手首先获得这种决定性的力量。

别忘了,美国也在反重力场领域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因为起步比中国晚,所以美国的投入肯定更大。如果美国得知中国已经掌握了这项技术,而且具备了大规模应用能力,那么只有两个结果,一是明智的选择投降,二是在战败之前进行最后一搏争取在该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牧浩洋希望美国能够选择前者,可是他知道,绝对不能抱任何幻想。

第二百三十三章革命性技术

第二百三十三章革命性技术,到网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收藏本站( Ctrl+D )